海军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发布日期:2007-09-01 17:20 浏览次数: 字体:[ ]

文/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


        2005年6月16日至17日,海军在北京召开了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学术研论会。中央国家机关、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和海军机关、部队、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7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由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主办。国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姚明德主任、国家海洋局办公室吴金友主任应邀出席了会议并讲话。会议收到学术论文22篇,有17名同志作了大会发言。会议围绕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新世纪的海洋观和科学航海观、发展我国海洋事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形势下海军建设与和平运用等主题,分别从海洋政治、海洋经济和中国海军的战略发展等角度,开展了学术交流。主要观点如下:
        一、科学评价郑和下西洋
        1、郑和下西洋是中华民族领先世界的伟大海洋文明和优秀文化传统的集中展示。一是体现了中国古代造船和航海科学技术的最高成就,在中国航海科技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二是“世界地理大发现”的先驱,是世界最早、规模最大的跨洋科学航海活动,早于西方近一个世纪,《郑和航海图》作为当时最详细的、实测的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航海图,在世界航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三是展示了中华民族世界意识和战略意识,体现了中国人对世界整体认识的巨大进步,是明王朝实现外交政治战略的重大举措。四是以积极的海洋活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海洋军事文化传统,表现出了中国军事传统中的求和平、讲义战、重威慑、谋伐交的特质。与西方早期的航海实践截然不同的是,郑和七次下西洋,没有任何殖民式的侵略和掠夺活动,而是始终以和为贵,睦邻友好,增进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扩大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经济交流,加强了中国人民与周边各国人民的友谊。
        2、郑和下西洋的结局反映出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文化传统的历史局限。郑和以后,中国的远洋航海活动嘎然而止,继之而来的是封建王朝实行了日趋严厉的禁海政策,深刻地反映出中华民族海洋观方面的缺失。一是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明取向。两种文明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受自然经济规律的支配,而后者受商品经济规律的支配。二是中国和西方对海洋的需求和海洋观念不同。中国受重农主义的支配,坚持“陆主海从”的价值取向,导致中国的海洋文明从属于陆地文明。而西方社会则相反,在社会发展中倡导重商主义,形成了“海主陆从”的历史传统。三是郑和下西洋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海外航线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但由于其本身缺乏内在的经济利益驱动,非但不可能激活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活力,反而消耗了大量国力。四是落后的海洋观使中华民族没有能够继承郑和航海的辉煌,近代之后,中国社会的发展迅速从高度文明的顶峰跌落到谷底,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下,中国几近亡国灭种的边缘,其教训极其惨痛。
        3、应当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民族文化传统。创造了资本主义辉煌的西方战略文化传统主流,有其进步性,但也要看到这种进步性的历史性、相对性,其中的侵略、掠夺、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价值观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人类文化的精华。而我们在深刻反思中国文化传统中保守、消极一面的同时,又不应否定其中的精华部分。新中成立以后,中国战略文化传统的优秀一面不断光大,从50年代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冷战后的“背后安全观”,中国在以一种中国式的战略文化逻辑,引导世界的共同安全。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传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辉煌。中华民族善良平和的民族特性是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优秀的一面永远是优秀的。
        二、以科学的海洋观推动新时期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
        1、关于新时期海洋观念的内涵。新时期海洋观包涵新的海洋价值观、政治观、经济观、科技观、国土观、权益观和防卫观。海洋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空间,是提高综合国力和争夺战略优势的重要制高点。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通过海洋实现的对外经济贸易在国家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海洋产值在国家GDP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海洋技术是当代全球六大高技术群中唯一能涵盖其余五大高技术群的综合性高技术群,对于牵引、提升一国的总体科技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海洋是军事强国进行前沿部署,进行高技术战争的重要作战空间,同时也是濒海国家重要的战略防御方向。沿海国家国土空间、国家主权和利益向海洋延伸,导致海洋防卫的延伸和国防观念的更新。
        2、树立新的海洋观念必须突出强调开放意识、忧患意识、强军意识。应从长远利益出发,以开放的眼光、全局的观念认识海洋,开发和利用海洋;正视我国与有关国家围绕海域划界和海洋资源开发的矛盾和斗争空前突出,海上安全环境更加复杂,面临多重现实和潜在威胁的严峻局面;明确海军是国家海上武装力量的核心,是推行国家海洋政策的重要工具,并科学规划海军的建设与运用。
        3、要以新时期海洋观念推动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的整体国民经济实力,已经具备了大力“实施海洋开发”战略部署的基本前提,应将实施海洋开发、发展海洋经济列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使海洋经济在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中华民族的和平发展、建设海洋强国等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海司首长在讲话中指出,郑和下西洋的辉煌历史告诉我们,只有自身的强大,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看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最重要的一点启示就是我们中华民族要认清大势,把握机遇,不失时机地经略海洋。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沿海大国。“睦邻友好”是我国既定的外交政策,也是我与周边国家海上交往的指导原则。如果说600年前的郑和航海显示了中华民族和平友好的民族性格,那么今天,我们更要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友好、合作的旗帜,一如既往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将海洋作为联系世界和纽带和桥梁。只要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深化区域合作,就能够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只要我们高度重视海洋的开发和保护,把发展海洋事业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推进国家间和地区性海洋领域的合作,并认真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就能够为海洋开发和保护事业做出积极贡献,为国家的和平崛起和可持续发展争取更长的历史机遇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