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淮安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布局结构调整和范围拓展的速度提升及城市客货运规模的快速增长,使得市民机动化交通出行的需求明显增强。出租汽车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城市公共客运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有方便、灵活、快捷、舒适等特点。淮安市目前的出租车市场,正处于进一步发展完善时期,继第二轮出租汽车更新完成的913辆车辆,现全部装备使用了GPS系统。为了满足新形势下多元化的城市客运需求及淮安市区出租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急需对淮安市区出租汽车目前的现状、发展规模、车型结构、租价体系、运营管理、准入退出机制的诸多方面,进行系统规划,优化出租汽车市场结构,健全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构建符合淮安市区实际需要、与城区其它客运交通方式相协调的、健康、平稳、有序发展的出租汽车市场,迫在眉睫。
一、淮安出租汽车行业发展的现状
(一)城市概况及社会经济发展
淮安市范围界于东经118°-119°、北纬32°-34°之间,位于苏北平原中部、淮河下游,地形呈不规则条块状,走向为西南、东北;东濒黄海与盐城接壤,西临宿迁,南接扬州与安徽,北与徐州、连云港毗连;处于国家重点开发的沿江、沿海和东陇海线等一、二级开发轴线近临位置,是三条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兼得“三向辐射”之惠。淮安市现辖清河、清浦、淮阴、楚州、经济开发区五区和涟水、金湖、盱眙、洪泽四县,总面积10072公里/平方。其中淮安市区所辖的五区,建成区面积95公里/平方。
1、市区人口
2008年末,淮安市区人口达到105万人,其中清河区8.83万、楚州区44.86万、淮阴区34万、清浦区12.03万、开发区5.28万;
2、经济发展
2001年GDP(亿元)18482,人均GDP(元/人)6422,三产结构22.6∶47.6∶29.8;到2008年GDP(亿元)554066,人均GDP(元/人)17104,三产结构11.1∶51.5∶37.5;
3、土地利用
淮安市城市用地以两组团为核心,以工业集中区为基础,形成组团中心为公共活动中心及生活片区,组团边缘为沿交通干线独立发展的工业片区的用地结构形态。近几年城市用地的扩张,主要是南部高教园区以及各工业区的发展,东部经济开发区、东北淮阴工业区、南部农业经济开发区都有较快发展。楚州区用地布局集中两片,分别以“三联城“为中心的生活片区和楚州工业集中区。工业项目选址建设避开农村居民点,主要沿铁云路及长安东路呈粗放型跳跃式发展;
4、旅游资源
淮安市区旅游资源丰沛,历史文化名胜众多。历史文化遗址有:青莲岗文化遗址、镇淮楼、韩候钓台、清江大闸、苏皖边区政府旧址、名人故居有韩信、枚乘、吴承恩、关天培、刘鄂、周恩来故居等;清浦区内还有被誉为“七十二福地”的钵池山。2010年10月1日至8日,全市共接待旅游者99.1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了7.5%和12%。全市旅行社接团、主要旅游酒店出租率均创历史新高。
(二)城市交通系统现状
淮安市区现状快速路主要有韩候大道、翔宇大道、海口路、宁连一级路、黄河路,起着联系各主要片区的功能。纵向主干道有西安路、北京南北路、淮海南北路、沈阳路、天津路、合肥路等;横向主干道有江西路、长江路、北京路、健康路、淮海东西路、解放路、延安路等。纵横主干道基本成网,道路总长度296公里,人均占有道路面积约每平方8公里。2010年10月底,淮安市区公交运营线路62条,线路总长度853.7公里,平均长度13.77公里,外围线网较为稀疏;淮安现有各类公交车辆 799 辆,折合标台817台;300米站点覆盖率达47.55%,500米站点覆盖率达76.06%,年客运量1.12亿人次。
淮安市区有等级公路客运站四个,即淮安汽车客运总站、客运北站、客运南站和楚州站,承担着淮安市区的公路旅客运输任务;还有火车站,新建一个涟水机场。
(三)市场主体现状
1、从业主体现状
80年代后期,淮安第一家出租汽车公司——中北出租公司应运而生;90年代初,在淮安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引领下,相继成立了淮阴市顺达、荣鑫出租汽车公司,随之个体出租经营者也日益集聚,这是淮安市区出租汽车行业的形成阶段;96年始,淮安市区出租汽车行业进入加快发展阶段,行业主管部门通过宏观政策的调控,截止1999年,市区共有出租汽车企业9家,注册出租汽车955辆;随着城市一体化建设的推进步伐加快,原有出租汽车的车型结构和车辆档次,已无法满足城市建设和市民出行的需求,淮安市区的出租汽车行业,又进入了提升阶段。2000底进行了第一轮的出租汽车更新,2007年底进行了第二轮的出租汽车更新。目前全市共有出租企业6家,出租汽车913辆(包括10辆无障碍出租汽车),企业的规模化程度较高,行业整体运营情况良好,就业吸引力强,驾驶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主体文化程度为初、高中;
2、服务主体现状
淮安市区出租汽车行业服务对象的年龄集中在20-40岁,主要是消费观念前卫的年轻人和经济实力较好的中青年群体。乘客出行的目的主要以公务、休闲娱乐、购物访友为主,上班上学亦占一定比例,流动人口主要是观光旅游;
3、运力发展现状
首先从运力规模看,淮安市区建成区现有人口105万,出租汽车千人拥有量为0.87辆,千人拥有量相对较低;其次从车辆现状考量,市区出租汽车车型以桑塔纳3000为主,共738辆,占总量的80.83%;爱丽舍加长型145辆,占总量的15.88;第三,市场的供求状况:淮安市运管处提供的GPS数据,显示工作日和非工作日的平均实载率,分别为58.48%和58.44%,非工作日高峰小时出租实载率最高可达66%,结合淮安市区出租汽车行业的GPS运营数据及现场抽样调查分析,运营实载率平均为60%。特别是节假日、雨雪天气运营实载率达75%-80%,上下班高峰期及雨雪天气“打的难”问题尤显突出。因此,目前淮安市区出租车的拥有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四)出租汽车行业管理目前现状
1、管理主体
淮安市区出租汽车行业由淮安市运管处协调管理,各县区运管所参与管理。实行“运管管企业,企业管车头”的经营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坚持企业联系会议制度,定期对工作总结,不断加强管理部门与企业的沟通交流;二是严把从业人员准入资格关,从源头上提高保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三是定期检查车容车貌,对非法运营的各种客货两用车、小客车、驻点异地运营的“黑车”,坚决予以清理和打击,营造维护客运出租行业健康,稳定、有序的良好环境;四是有效开展出租汽车行业星级评定活动,激励从业司机争创星级,培育品牌经营服务意识;
2、经营模式
淮安市区现有三种经营模式并存:公司化经营、挂靠经营、个体经营。其中86.05%挂靠经营为主体经营模式,9.2%为公司化经营,4.3%为个体经营。
3、存在问题
① 经营模式与行业发展不适应。主要是挂靠经营本身存在着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难于进行规范化统一化管理的弊端;个体经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驾驶员经营风险大,易产生社会不稳定因素;
② 总量不足与扩容需求相矛盾。淮安市2010年的游客总量达1119万人次,流动人口采用出租汽车出行的比重较大,出租汽车总量的不足和扩容需求矛盾,日益凸现;
③ 运营服务网点及停靠站点缺乏。市区仅有一个出租汽车座套保洁中心,且服务功能单一,根本无法满足出租汽车司机的正常需求;
④ 行业服务规范性有待提高。一城三区的城市格局形成后,出租汽车市场资源一体化整合,客流分布不均匀现象明显。特别是市场培育尚不成熟的区域出租汽车供给量较少,少数司机只载跨区域的乘客,拒载短途旅客,强行拼客、不打表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尚未形成相应标本兼治的,淮安市出租汽车行业的政策条例、行政法规,行业法规建设有点滞后。
二、淮安出租汽车行业发展思路及对策
(一)总体发展思路
淮安市区出租汽车交通的发展环境是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并存,相对劣势强于优势,面临的机遇多于威胁。
1、机遇:城市发展潜力大,城市形象日益提升;出行需求的个性化发展,投资环境的进一步完善;出租车市场存在扩容需求;
2、威胁:存在可替代的交通方式;大力发展的常规公共交通。
3、优势:方便、灵活、可实现门到门的运输;行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可提供个性化服务。
4、劣势:经营模式存在弊端;总量规模不足,中远期有扩容压力;营运成本不断增加,行业效益下降;营运站点缺乏,司机待客不便;行业服务规范性有待提高。
(二)行业发展目标
1、近期行业发展目标:缓解淮安市区出租汽车行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稳步扩大淮安市区出租汽车规模;完善出租汽车行业准入、退出机制;逐步推行公司化经营模式,建立出租汽车行业的现代企业化经营格局;构建行业服务考评体系来强化服务质量考核力度;建立租价油价联动机制;完善出租汽车行业信息化平台建设,突出可操作性。
2、远期行业发展目标:形成具有淮安特色的出租汽车品牌企业,把握好扩容节奏,使出租车扩容规模与城市及社会经济发展同步;合理优化车型结构,更好地满足乘客不同层次的出行需求;丰富个性化服务,规范经营,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经营和管理体制和机制,逐步打造适应“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出租汽车行业品牌。
(三)行业发展策略
1、近期策略
① 完善现有经营机制,稳步推进公司化经营模式。积极推动出租行业经营机制的改革,完善现有出租汽车的经营模式,理清明晰产权关系,合理协调经营主体各方在效益分配和风险承担中的关系,逐步推进公司化经营模式,实现“产权公司化,管理规范化”。对于个体经营和挂靠经营,应根据具体情况,本着“企业收购、行业监督”的原则,循序推进公司化经营模式;
② 合理控制发展规模,优化车型结构,协调发展。应根据市场供需关系和功能定位,合理控制其发展规模。运力过多,供过于求,司机收入下降,行业不稳定;运力过少,供不应求,拒载和“打的难”的情况时有发生,社会总福利下降;
③ 明确市场准入条件,采用服务质量竟标。 通过以企业所能提供的服务质量水平,作为其市场的准入条件资质,从根本上引导、约束和规范企业、司机的经营行为;与此同时,可以通过“内联外引”,吸纳一批外地有经营管理经验和资质的出租汽车企业,参与招、投标,形成良性竞争,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④ 强化管理考核力度,努力实现管理现代化。加强企业管理,主要反映在两个层面:一是在准入时建立严格的企业资质审验制度,提高进入出租汽车行业的企业素质;二是加大政府对市场上企业的监督力度,建立服务质量跟踪考评体系,利用定期的检查和考核督促,来规范企业加强相应的内部管理;
⑤ 以行业协会为主导,建立行业质量服务标准体系,提高出租汽车企业服务质量。企业要强化对单车服务质量的考评力度,督促其针对自身的不足予以改善;通过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行业服务标准体系考核制度,提高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
⑥ 建立竟争和淘汰机制,形成开放型出租汽车市场。 政府应进行宏观调控,合理控制各出租汽车企业的规模,打造健康、有序、优质的经营环境,促进市场竟争良性循环,防止垄断市场的形成。单家出租汽车公司的规模上限,应小于行业总规模的40%,实行优胜劣汰,对行业内服务质量低劣,社会评价不高的出租企业,实行末位淘汰;
⑦ 科学规划营运站点,有序规范车辆运行。依据客流空间分布和乘客习惯,在主要路段和重要场所前增设停靠点,以缓解出租停靠点少,位置不合理的突出矛盾,方便车辆有序运行和市民出行需求。
2、远期策略
一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全面实现公司化经营;二是逐步扩容车辆规模,适应城市发展需要;三是提升车型档次,提供个性化服务;四是健全约束机制,提升服务质量;五是整合出租企业资源,努力打造行业品牌;六是科技统筹引领,全面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主要是完善电话预约调度、GPS卫星定位系统,提高利用率,提供增值服务;开发或引进运营管理调度系统,实现多种运营调度方式在统一平台上的集成;逐步推进出租结算电子化,实现与公交卡、银行卡等电子支付方式的对接,加快运营调度和结算效率;通过科技设备的辅助,采集车辆的营运数据,定期定量、定性分析,把握行业的发展动态,为政府、行业的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等,至关重要。
毋容置疑,以“文化名城、伟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乡、生态家园”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旅游的淮安城市定位,必将为淮安出租汽车行业的新一轮跨越式发展,赢得前所未有的机遇和空间,同时也将带来全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