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0-12-16 18:09 浏览次数: 字体:[ ]

各市交通运输(港口)局、厅公路局、航道局、港口局、省交建局、省桥指、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建设协调指挥部:

       为全面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结构工程耐久性和安全性,按照交通运输部统一部署,自去年以来,我省开展了全省公路水运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治理活动得到我省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有关从业单位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治理活动开展情况

       省交通运输厅制定了《江苏省公路水运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对我省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召开了全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现场会,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发动,为活动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通病治理活动,成立了领导小组,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质量责任,确定以树立典型为抓手,针对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钢筋布设偏差超标、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差大、结构物裂缝以及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等常见问题,在工程管理、施工工艺、实体质量等方面进行质量通病的综合治理,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省交建局组织编制的《高速公路质量通病防治手册》,针对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常见质量通病问题,描述表现形式,分析形成原因,提出防治措施。省桥指组织编写的《精细化施工操作指南》,针对成品保护、螺栓孔封堵、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以及预应力管道真空辅助压浆等方面提出具体操作和控制方法,并在泰州大桥全桥推广,效果明显。崇启大桥指挥部把提升工程品味和结构耐久性放在重要位置,大力营造活动良好氛围,贯彻精细化操作思想,实现通病的提前预防。锡张高速项目办在路基施工、现浇桥面、防护工程及路缘石预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工艺试点和工序创新,全面提高工程的内外质量。南京四桥指挥部围绕“精品样板示范工程”定位,充分吸纳国内外成熟技术,加大技术方案研究和深化,改进提高工艺水平,已完工程质量优良。通过通病治理活动的开展,质量新理念深入人心,质量管理稳步提升,质量监督抽检数据表明,我省高速公路总体质量稳中有升,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质量总体稳定。

       但是近期质量监督检查也发现,当前我省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存在开展不够均衡,部分参建单位对通病治理活动认识不足,参建人员培训教育不到位,对管理通病、工艺通病、实体通病的综合治理不到位等问题,现场操作人员质量违规行为时有发生,活动开展与工程实际结合不够紧密,个别单位甚至存在敷衍应付现象。尤其是在工程实体质量方面,高速公路桥梁混凝土破损、蜂窝、麻面、钢筋外露等外观缺陷依然存在,部分桥梁裂缝较多、桥面标高精度控制偏差较大、支座剪切变形明显,个别实测指标的合格率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干线公路部分建设单位现场机构管理、技术力量不强,在原材料管理、预应力精细化施工、混凝土养护等方面重视不够,一线人员素质偏低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线公路工程总体质量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有关要求

       加强通病治理是提高混凝土品质、保证结构耐久性和安全性的具体措施,是全面落实质量责任制的具体体现,是加快推行现代工程管理、全面提高公路建设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推进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确保我省治理目标的圆满实现,现提出如下要求:

       (一)加快推行现代工程管理模式

       各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坚持科学发展理念,以推进交通建设节能降耗和发展低碳交通为出发点,以混凝土通病治理为契机,加快推行现代工程管理模式,大力推进专业化管理、标准化设计和工厂化施工、规范化监理。要以保安全、强耐久为目标,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发现通病治理活动不足之处,迅速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提高,充分运用市场管理和行政处罚手段以及信用评价机制,促使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切实履行好各自职责,形成通病治理长效机制。

       (二)加强示范引导和检查督导

       年底前,各级质量监督机构要对确定为质量通病治理典型示范的项目组织1次专项督查,全面掌握典型示范项目和典型示范标段的情况,适时组织交流学习和表彰,发挥其引导和示范效应,促进成熟工法的提炼、总结和运用。要把从业单位落实通病治理工作的具体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各参建单位信用评价中应综合考虑通病治理成效,推动质量管理制度落实,促进工程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对通病治理活动开展不力、效果不明显的项目或标段,应取消其典型示范项目或典型示范标段称号,并给予通报批评。

       (三)大力推进专业化管理

       建设单位要大力推进专业化管理,切实提高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水平。要在工程项目招标文件和施工合同中对工程质量管理目标要求和工程实施的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要求予以明确。要以抓落实、求实效为核心,围绕项目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目标,查找薄弱环节,突出治理重点,加大钢筋、钢绞线、锚夹具、水泥、外加剂、集料等原材料抽检力度,防止不合格原材料进入施工生产环节。加强混凝土工程和预应力工程施工过程检查力度,对不能满足治理要求的,坚决返工处理。应研究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以通病治理工作效果为重点,开展实效评估,并在项目执行报告中予以反映。要坚持以人为本,有针对性开展操作培训和交底,纠正违章操作,改正错误习惯。采取宣传、奖励等有效方式鼓励在工程施工中表现优秀的作业人员,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混凝土工程专业建设人才队伍。

       (四)大力推行标准化设计

       勘察设计单位要针对当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大,速度快的实际情况,从自然环境、材料、构件和结构的角度出发,落实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深化勘察和方案比选。树立设计为工程施工、运营养护服务的理念,在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桥型结构、桥跨布置、梁板构造等方面大力推行标准化设计。在执行强制性标准的前提下,合理、灵活的运用技术指标,充分考虑具体个案与细节、充分考虑施工可行性与安全性。加强技术交底和驻场服务,加强设计回访与评估,使勘察设计更加切合工程实际,细部构造更加便于施工作业。

       (五)大力推行工厂化施工

       施工单位要大力推行工厂化施工,因地制宜地实行混凝土集中拌和、梁板集中预制、钢筋集中加工,充分利用集成、组合技术,逐步实现工厂化作业、装配式施工作业。加强工程实践经验总结,借鉴、提炼并大力运用成熟的施工工艺和工法,要以“粗活细做、细活精做、精益求精”的精细化理念,不断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和过程控制,并进行持续改进,实施精细化管理和规范化作业。要突出加强工地试验室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规范开展原材料各项质量指标检测工作,切实强化原材料、混凝土、预应力施工各环节和工程实体质量的自检和控制。

       (六)切实加强规范化监理

       监理单位要着力加强现场监理机构建设,把质量通病治理作为监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结合工程实际,细化监理细则和岗位职责,认真履行监理程序,对涉及结构物工程质量和安全的主要原材料、关键工艺、关键工序、关键部位必须严格质量标准,对通病易发多发环节要加强动态监控,督促施工单位落实治理措施,切实加强工程质量现场控制。

       (七)加强动态管理,形成长效机制

       要充分认识治理工程质量通病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加强动态管理,强化“防、查、改”措施,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形成长效机制。建设单位要组织各工程项目、各合同段认真分析目前通病治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活动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本工程、本标段工程进展,及时动态调整有关专项技术方案和质量管理措施,实现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特此通知。

二O一O年十二月十五日

抄送:各市质监站。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