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汽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单建华
一、苏汽集团简况
苏汽集团成立于1949年8月1日, 2001年3月整体改制,2004年4月组建集团。六十多年来,企业始终按照“集约化经营、市场化运行、规范化管理”的总体思路,团结拼搏、负重奋进。截至2011年7月底,集团设有59个分子公司和26个参股企业;拥有总资产34.71亿元(不包括参股企业);拥有客货营运车5971辆,日均运行150万公里;拥有14个国家一二级客运站,日均发送旅客达14万人次。集团现有在职员工1.3万余人,已基本形成道路客运、现代物流、公交出租、综合旅游、汽车修理、场站经营、金融地产等多元经济协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企业先后荣获全国节能先进企业、全国交通系统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中国服务企业500强、江苏省名牌企业等荣誉称号。继2009、2010年后,今年,集团又一次荣登“中国道路运输百强诚信企业”第一位。
二、企业转型发展的战略思考
1.公路客运业发展面临的冲击和风险。苏汽集团有着六十年客运产业辉煌发展的悠久历史,特别是2001年改制以来,连续保持了快速的发展态势,企业的经济总量和利润分别是改制16倍和464倍。但随着国内综合运输体系的建立和铁路、民航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出行方式的多样化需求与选择,公路客运行业发展面临八个方面的风险:一是环境风险。随着苏州产业升级和传统制造业的转移、“腾笼换鸟”的步伐明显加快,劳动力市场结构逐步发生变化,作为关联度较大的传统客运企业开始受到持续影响。二是政策风险。国家在土地、能源、环保、信贷等方面的政策对高能耗的客运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生存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车站搬迁、调整布局,对企业经营和发展带来的风险和冲击客观存在的。三是市场风险。私家车的拥有量逐年上升对100公里以内的短途运输造成较大的冲击;同时,各种运输方式的竞争趋向“白热化”阶段。铁路动车组、城际高铁快速发展和与航空低价票折以及流水作业经营方式的措施推进,均对道路客运市场以往经营优势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四是成本风险。油料、保险以及劳动力成本呈现规模性递增;同时,公司在对外投资和场站建设等方面的费用是成本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五是结构风险。经营结构单一,一业独大的发展格局长期存在;队伍结构参差不齐,高学历、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在员工队伍结构中比例失调。六是机制风险。用工机制比较僵硬;分配机制比较固化;经营机制比较保守。七是管理风险。开拓和创新的力度与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不相匹配;管理滞后于发展;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存在差异等。八是人才风险。真正能独挡一面的市场开发、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奇缺。
2.物流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和环境。从行业发展规模和需求看,2010年苏州市全社会物流总额39081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1421亿元,苏州物流市场规模巨大、需求旺盛。从行业发展趋势和要求看,更高质量、更综合功能的服务将成为行业的发展方向,行业将经历明显的洗牌和整合,主导型物流企业将逐渐凸显。从自身发展资源和优势看,苏汽集团发展物流产业有着较好的资源和优势,例如,客运板块目前较好的盈利性和相对充足的现金流;拥有全国领先班线运营网络,包括遍布苏州市域各个地区的站场资源以及零成本的客附货资源;六十余年社会公认的企业品牌形象及经营管理经验等。
3、物流发展战略的调整与逐步实施。2010年集团公司将原先“以客运为主柱,物流、公交、旅游三龙盘柱”的发展战略正式调整为“客运和物流”两极发展的战略构想,物流产业将成为支撑集团未来发展的两极之一;同时,集团公司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实现两者产业在体制上的分离,并制定了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成立苏汽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苏汽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是苏汽集团积极应对市场需求和变化,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探索集团产业转型升级而投资成立的综合性物流企业子集团,也是集团顺应政府和行业政策引导、实现客运、物流两极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集团注册资金为2.5亿元人民币,至2011年上半年,通过兼并、合资及整合,目前已有全资、控股子分公司12家、员工1200余人、拥有各类专业化营运车辆960辆,总资产已近4亿元。业务领域涉及港口物流、运输物流、仓储物流、基地物流、货运代理、城市配送、快货运输和物流信息等八大板块。2010年苏汽物流集团分别被交通运输部、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授予全国首批甩挂运输试点企业、江苏省交通物流龙头企业。
三、物流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做法
1.坚持整合兼并,实现产业快速发展。整合兼并是物流集团实现企业做大做强、快速扩张而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我们顺应市场集约化发展趋势,积极采用整合、兼并收购方式,强势介入物流领域,从2008年开始10辆车起步介入太仓港集疏运运输领域,短短几年时间,迅速发展到目前专业化运力近上千辆的经营规模,业务涵盖货运代理、运输物流、城市配送等领域。下属的交运物流公司与中诚物流公司理顺股权结构和运行机制,大力整合集中内部营销资源,面向市场拓展大客户、扩大经营网络,货代经营与专线运输均实现跨区域突破。2010年,物流集团公司加大对外投资力度,先后合资成立了张家港捷通中石化工物流有限公司、江苏天合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苏州城市货的配送有限公司。合资方式的切入,集团物流经营领域得到快速的扩展,张家港捷通中石化工物流有限公司危化运输规模迅速提升,专业化液体运输运力达到70余辆,其运力规模和营业收入接近合资前翻了一倍,已经成为苏州张家港地区危化品交易物流服务的主要供应商之一;江苏天合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合资后,投入资金收购保税仓储,保税物流的经营能力迅速得到扩张,实现了保税物流代理、仓储、配送一体化服务。苏州城市货的配送有限公司的成立,为集团服务于商贸流通、制造企业物流需求,实现门到门、点到线的供应链配送需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张家港、常熟、昆山、太仓、吴江等县(市)公司物流经营单位成立,基本实现了苏州市域范围内集团物流经营的全覆盖,形成了以苏州市为中心、市县联动发展的物流产业发展格局,同时,辐射长三角地区、华东及西南地区物流经营网络也开始布局。
2.发挥资源优势,实现产业协同发展。苏汽集团有着完善的客运网络及客附货资源,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资源优势,是集团向物流领域转型发展最厚实的基础。集团进一步加快了优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是扩展苏州市域范围内客运场站功能,进一步增强了货物集散功能,率先完成了苏州市域范围内物流节点网络布局;二是围绕延伸客附货的服务链的功能需求,投资整合苏州市区城市配送资源。下一步要加大对城市快货运输资源的整合优化,依托目前城市配送、城联快递、客运班线等资源,创新发展模式,打造“城际配送网、城市配送网、城乡配送网”三网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货运总站”产业模式,提供第三方综合物流服务,满足商贸制造企业全方位的物流需求。
3.借力科技手段,实现产业创新发展。科技是物流产业快速提升的重要驱动力,采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引入现代物流组织技术,推进物流发展模式创新。集团始终坚持业务流程化、流程标准化、标准信息化的原则和思路,大力推进物流业务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先后成功开发和引进货代管理信息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等,实现了集团内部所有成员企业的全覆盖;组建专业团队正在开发集团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订单系统、仓储系统和配送系统的有效对接,为客户创造更多的增值服务。同时,集团始终将甩挂运输组织技术作为创新企业服务产品和塑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探索启动甩挂运输组织、技术研究和试点,组建专门服务团队,推行“服务产品”,确保车辆投入,导入信息系统,加强统计管理,初步启动苏州至上海、苏州至太仓港的甩挂运输业务。
4.注重细分市场,实现产业差异化发展。随着城市生活需求不断多样化、现代消费方式的不断升级、城乡一体化及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得对苏州市域内“门到门”的配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建立满足于居民日常生活物资流通需求的公共配送服务网络体系显得日趋重要。因此,集团公司致力于商贸流通配送领域,围绕“苏州市公共配送枢纽项目”正在打造覆盖苏州市域范围内终端配送服务网络体系。苏州市公共配送网络体系是指以苏州市公共配送枢纽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以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为支撑,充分整合市、县、乡镇客运站、公交首末站以及社会物流中心等场站资源形成物流场站节点体系,有效利用货运班车、城市配送、客附货等运输资源形成运输网络体系,搭建而成的集城市配送网络、城乡配送网络和城际配送网络于一体的服务网络体系。
5.强化对外合作,实现共赢发展。物流集团积极与国内外行业领导者接洽,寻找合作机遇,与苏州农业、华夏银行银行机构等共同研究开发供应链金融服务;与国内供应链服务领导者怡亚通等企业签订物流渠道合作协议;与国际知名及全国性网络物流企业DHL、顺丰快递、邮政等签订区域干线物流合作协议。尤其是物流集团成立以来,无论在客户开发还是服务产品合作等方面,与省内外的兄弟单位进一步深化合作,取得了网络化布局、快运专线配送经营上的快速发展,省内、省外跨区域经营取得实质性突破。
6.深化管理服务,实现和谐发展。践行“发展、服务、管理、创新”的工作主题,强调管控与服务的同步提升、同步深化。一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OA、HR以及财务软件系统与办公实务作业的对接应用;二是推进优秀管理输出服务,集团公司将现有成熟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和制度,引介复制到下属成员企业,在下属单位建立安全管控网络,进一步健全机务管理制度和台帐,形成了包括安全例会和事故通报制度、综合管理在内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三是注重文化融合和引领,致力于塑造集各子公司优秀的经营管理文化以及苏汽集团“厚德承运、载道致远”的核心价值观于一体的苏汽物流企业文化
四、企业转型发展中的几点体会
苏汽物流集团未来几年的成长与发展,将是一个破解难题、积累经验、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们在近年来的探索转型发展上有以下几点体会:
1.坚持与客运产业的协同发展,充分利用客运集团所创造的品牌资源、资金资源和网络资源优势,是我们扬长避短发展物流产业的优势所在。
2.坚持竞合发展理念,与战略合作伙伴真诚合作,争取良好的市场投资机会和空间,是我们发展物流产业、实施快速切入物流经营领域的有效举措。
3.坚持服务行业的理念,积极取得各级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的支持,是我们发展物流产业、正确把握未来战略、趋势和赢得良好发展环境必要前提。
4.坚持集约化经营经营模式,适应物流市场需求的特点,打造核心竞争优势,是我们发展物流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5.坚持品牌一体化,强化资源整合和资本运作,是我们发展物流产业、抢占物流市场份额、实现做大做强的重要手段。
6.坚持市县联动的发展模式,快速构建区域物流服务网络及延伸扩张,是我们发展物流产业、以网络化优势为客户提供服务一体化的必备要素。
五、下一步转型发展中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1.进一步加快物流整合能力建设,适应行业发展趋势。针对行业企业新一轮的洗牌和整合发展趋势、针对社会物流大项目、大客户的整体供应链物流方案的服务需求,探索,提升集团物流策划和执行能力,成为产业发展中需要破解的主要问题。
2.进一步凸显自身发展优势,打造物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集团物流产业的发展,资源集聚和优势整合尚处于基础搭建阶段,各业务板块发展重点不突出,效率效益尚处于行业一般水平,打造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优势,成为产业发展中的主要任务。
3.进一步扩大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规模,实现品牌化经营优势。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加上管控的有效手段,是消化日益增长的油价、用工等成本,实现规模效应,塑造品牌化经营优势的主要途径。
4.进一步加快物流基地建设,满足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受国家土地政策等因素影响,集团物流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于运输、货代等板块的发展,较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物流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以及物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今年我们将加大投入、加快工业园区原有地块、金阊新城新增地块等一批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满足综合物流日益发展的需求。
5.进一步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物流服务水平。集团物流生产经营与管理服务,以信息化为抓手的信息系统,目前还处于初步建立阶段,不能完全适应和满足产业经营发展和客户物流一体化服务需求,我们将对现有系统进行整合、更新和完善,以凸显我公司信息化服务优势。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在物流产业转型发展上,我们虽然有了明确的发展思路和规划,但我们仍是物流行业发展中的一个新兵,在今后物流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政府和行业部门的正确引导和帮助;需要在座企业和各位通力协作和支持,在物流经营理念、方案设计、网络构建、资源共享、合资合作等方面,给予我们更多的指导与帮助。相信我们苏汽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与全省同行携手共进,一定能够谱写全省交通物流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