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公路管理站党支部创先争优纪实
发布日期:2011-08-31 11:54 浏览次数: 字体:[ ]

发挥党支部的“核能”效应    塑造公路团队“精品盆景”

 

  20116月9上午7:30,常州市公路系统“路政管理岗位技能竞赛”现场操作技能比赛正式展开,来自武进、金坛、溧阳等各公路站(处)的参赛代表个个都摩拳擦掌,信心满满,准备在赛场上展现身手搏取好成绩。经过几轮激烈角逐,常州市公路管理站荣获团体第一名,同时6位参赛人员个人项目全都榜上有名:二人获“铜状元奖”,三人获“银状元奖”,周英杰同志勇夺“金状元奖”。

  要说市站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奇怪。作为一个现有22名职工、管辖公路里程746公里的基层公路站,荣誉室里已挂上了省海员交通工会、全国总工会和国家交通运输部颁发的“工人先锋号”;省交通运输行业“先进堡垒党支部”、“文明公路站”;团省委“五四红旗团支部”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在这些荣誉里,凝聚着公路站党支部在创建工作中“常创常新,塑造‘精品盆景’”的愿景理念,体现了党支部在创建工作中“重内涵、树形象、求实效、抓亮点”的不懈努力,唱响出党支部在创建工作中“团结、民主、自律、进步、和谐”的主旋律。

全员四三联动,支部“核能”效应有效释放

  党支部在创建活动中,凝心聚力,团结一致,犹如一座“核反应堆”,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核能量”,“辐射”到每一位干部职工,激发起全体干部职工创先争优、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

  回顾创建工作的基本轨迹:七年前倡导职工“三能”— 知能、技能、体能;五年前开展职工“三无”—岗位工作无差错、服务社会无投诉、红线高压无否决和“三心”—服务热心、待人真心、奉献爱心;三年前推进职工“三创”—创先、创优、创新。这一“全员四三联动”,既是全站党员职工的价值取向,也是全站党员职工的行为导向。

  “全员四三联动”的形成,是党支部一班人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过程。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后,随着行业职能调整、队伍结构变化、养路费停征和公路收费站点撤并,带来了部分改制人员和撤并分流安置人员的上访。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把创建工作更加贴近实际可操作地传播给职工参与,如何更加凸显党支部的先进堡垒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于是,党支部着眼宏观时政动态,落脚微观操作轨迹,先是“梳辫子”,分析梳理“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双百双先”、“五型五好”、“让出行满意,为党旗争辉”、“满意在交通”等主题活动,从理性认识上找出各项创建工作的共性点;然后“戴帽子”,在实际操作上确立不同阶段的创建目标,逐步形成了“全员四三联动”创建工作之纲。从“三能”开始,有良好的身体,高超的工作水平,才能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开展“职工趣味文体竞赛”、“公路工作大家谈”、“党员与职工结对” 、“书香八小时以外读书征文”等活动;从“三无”出发,提高工作质量,开展“党员示范岗”、“民主评议恳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从“三心”出发,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开展“社会结对帮困助学”、“社会爱心捐款”活动;从“三创”出发,提升工作品质,更好地服务社会群众,开展“我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路政设施无缺陷管理”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党支部都不是单纯孤立地搞“一阵风”,而是本着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精神,常年性地组合进行,大大丰富了“全员四三联动”的内涵。

以小见大,链式反应塑造“精品盆景”

  感受“核能”效应辐射的每一位职工,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无闻,从做好、做细小事、平凡事开始,雕琢起一座“精品盆景”。

  党员作为“核心”的中坚力量,用自己的言行感召着身边每一位同志。在党支部的每一位党员手中,都有一份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发予的《党费收据》,这是“特殊党费”的凭证。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党支部召开全体党员会议决定,向上级党组织提交了赶赴灾区抗震救灾《请战书》,并连续三年交纳了“特殊党费”。正是这些党员身先士卒的行为,在日常工作中润物无声地感召着每一位职工。全站职工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开展文明交通志愿者活动,引导群众文明出行;开展敬老爱幼献爱心活动,为孤寡老人和年幼孤儿送去温暖;开展帮困扶贫和受灾捐助活动,“十一五”期间共为社会爱心捐款达7.78万元。

  尹艳同志是路政执法受理中心的一名办事员。作为窗口党员,她知道她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公路部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受理中心成立以来,她一直致力于打造“规范、高效、便民”的服务窗口,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在一次公路道口搭接扩建审批中,由于一家离市区较远企业的货物订单即将到期,又是大件货物,必须通过扩建的道口才能将货物运出。该企业有关人员向尹艳送来了相关申请材料,尹艳仔细看过后,发现材料极不规范也不齐全,当场下发了材料补正通知书。企业办事人员看到材料不对,要回公司补材料,立刻着了急。尹艳看到后,倒了杯水给他,耐心问明了情况。看到对方情况紧急,尹艳立即通知路政巡查人员,和自己一起来到企业上门指导,现场勘查并办理相关申请材料手续。在符合相关政策的前提下,尹艳抓紧时间办好了道口扩建行政许可,并在第一时间上门送达,最后这家企业的大件货物终于按时发出。事后,对方企业送来了锦旗,并对尹艳同志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行为赞不绝口。

  正是党员同志们的一言一行引领着全站职工,努力为社会公众服务。近年来,全站职工为社会群众主动提供上门服务80余次,并及时处理各类路政案件1550余次,办案结案率达100%,未出现任何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行政案件零差错。

以点带面,聚变反应推动全面工作

  以支部和党员为核心的“聚变核反应”,使全站各项中心工作得到有效“辐射”,“催化”各项工作全面开展,确保了全站公路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有效地提高了公路服务社会公众的水平。

  公路养护在“养”中得到凸显。干线公路好路率常年保持在94%以上,优良路率达100%。小修计量做到优质优价,大中修工程力求优质精品。既注重路面养护,又注重路肩、路基、桥涵、排水沟、绿化、沿线设施等全面养护,五项整治确保尽善尽美,打造了畅、洁、绿、美、安的公路文明通道。在日常公路养护中,立足于勤巡查、早发现、快处置,保障了公路无坑槽、翻浆、沉陷、断板等病害带来的行车安全隐患,确保了公路养护工作整体上水平。

  公路管理在“管”中得到提升。以“治超长效管理”为切入点,积极争取公路沿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着力构建“政府牵头、交通主管、公路主办、社会参与”的管理格局,使治理超限车辆管理常年保持应有的氛围和势头,使公路的社会效能得到有效保障。大力建设“法制公路”,与政府联动、与行业互动,加速引领行业管理长效化进程。以“路政示范县创建”为契机,深入持久地开展公路路域环境和集镇段整治,走出符合实际的新路子,新模式。路政行政许可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开通网上行政许可平台,提供路政许可上门服务。完成高速公路命名和编号调整工作,提升标志标线效能,有力履行公路安保职责,圆满完成世博会、省运会等重大活动期间路网保畅任务。

  公路服务在“畅”中得到体现。公路公益性日趋强化,建立了公路信息数据库,定期组织交通量调查、公路桥梁和路况检测普查,通过养护管理系统、网站电子地图和公路LED可变情报板,向社会及时公布公路路网信息,使公路服务社会的功能得到延伸。建立公路突发事件应急保障和抢险专业队伍,配备专用设施,储备相应物资,随时拉得出、打得胜。

  20081月,常州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雪,皑皑白雪覆盖了所有的道路和桥梁,随着积雪的增加和车辆的碾压,许多路面和桥梁出现了厚厚的积冰,严重影响了车辆和行人的通行。

  雪情就是命令,1月14日凌晨,公路站路政科蒋志东科长就立即带领路政人员连夜突击上路巡查,铲雪除冰,清除路障,设置标志封闭危险路段和桥梁,引导车辆安全通行。党支部一班人亲自带领全体人员日出夜行、顶风冒雪奋战在抗雪保畅第一线。大家冒着凛冽寒风,在茫茫雪雨中顽强拼搏、奋力抢险,逐一检查每座桥梁,铲除积雪、播撒溶雪剂和防滑砂石。在抗击暴雪过程中,不少职工嘴唇被冻裂了、两手被冻肿了,但自始自终没有一个人叫苦言累,更没有一个人掉队。装载机驾驶员赵千里在除雪过程中手指头受伤了,鲜血直流,到医院缝了6针后,又爬上驾驶室继续工作;养护工陆小林的鞋子磨破了,雨雪浸湿了双脚,他却一声不吭,一直干到深夜二点多钟;焦小伟、陈菊妹夫妇都是养护工,接到突击任务后,夫妻俩二话没说,抛开家中的一切就上路了……这期间他们已不记得有多少个日夜坚守在工作岗位没有回家,饿了就泡碗方便面,困了就在车上、道班眯一会,为的就是确保所辖的道路和桥梁畅通无阻。

  抗雪保畅期间,公路站共出动巡查车辆78辆次,出动人员356人次;共调用装载机78台次,平地机36台次,各类车辆66车次;路面洒盐62吨、沙石料750吨、草包2500只。大雪无情人有情,经过公路站全体干部职工的奋力拼搏,确保了所辖干线公路的安全畅通。

  常州市公路管理站党支部是置身于职工团队中的“核反应堆”。支部一班人以分工不分家、互为不越位、参与不干预、补台不拆台的“核能”效应,带领着公路站全体干部职工奋力前行,创先争优,为常州公路事业的美好明天贡献力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