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花香满站坪
每当你踏入宿迁长途客运站,不管是春夏秋冬,还是阴晴雨雪,你都能一眼看到身着车站制服、肩披红绶带、手推服务车的她们——“刘静服务组”。那忙碌的身影,如掠水的春燕,起舞的蝴蝶;那微笑的脸庞,似春风吹拂,如桃李含芳。就是她们,用热情温暖着一批批劳顿的行旅,用真心关爱着一批批归途的倦客。像鲜艳的花朵,让车站内外芬芳四溢,像和煦的阳光,给乘客以春天般的温暖。
用责任诠释服务
“刘静服务组”是以车站服务员刘静来命名的。是由于旅客的需要而诞生,缘于旅客的需要而成长,已成为宿迁市基层党组织的一面旗帜,成为交通服务的重要品牌。刘静18岁进站,在车站一干就是29年,虽已任车站副站长,但她仍然坚守在“服务组”这个岗位上。“刘静服务组”现有17名女职工,有6人是党员,她们最小的24岁,最大的47岁,其中有14名同志都已结婚并有孩子,属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主妇。但她们每天5点就来到车站,一直到最后一名乘客离开车站后才回家,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乘客中忙碌着,顾不上老人孩子,顾不上家庭丈夫。
她们都说自己“不是一个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但她们都是好党员、好职工、旅客的贴心人。
刘静的丈夫是长途客车的驾驶员,女儿上学,一家的生活重担就压在她一个人肩上。婆婆车祸卧床、她的父亲患肺癌住院三年,为了旅客,她都没能好好陪过一天,患有哮喘病的母亲责怪说“你把工作看得比你父母还重要!”一句话说得刘静泪流满面。
2008年春运,由于暴风雪阻断了交通,大量旅客滞留在车站大厅里。寒冷、饥饿、急躁使一些旅客心情不好、情绪不稳。刘静服务组的姐妹们就白天黑夜地守护在候车大厅里,为乘客送开水、送食物、送药品,一刻不停地安抚他们的焦虑情绪,为乘客释疑解难。三天三夜,她们的眼圈黑了,腿瘸了,嗓子哑了。只有那脸上的微笑依然灿烂动人……
有一名姓姚的上海旅客,夫妻俩带着四岁多的女儿,由于孩子小,滞留时间长,他们十分着急,冲着车站破口大骂,要求把他们送到上海去。服务组的同志就主动上前,给大人送开水,给孩子拿零食,耐心地给他们讲这是为了乘客的安全。她们的真诚和微笑抚慰了乘客的愤怒与烦躁,融化了他们心中的坚冰。这位乘客一回到上海,就惭愧地给站里打来了道歉电话。
2010年9月7日,宿迁遭遇百年罕见的特大暴雨。这一天下午四点多。一名前往新沂的30多岁女乘客突然晕倒在市长途汽车站门前,“有人晕倒了,快来救人呀!”刘静听到呼救声后迅速赶到现场,并与服务组的姐妹们立刻将这名乘客送往车站附近的医院进行急救。这名乘客患有突发性心脏病,如果不是刘静她们及时送救,后果不堪设想。这位旅客的亲人远在新沂乡下,外面又下着瓢泼大雨,刘静说:“旅客就是我们的亲人,旅客需要就是我们最大的责任。”
“妈妈,快回来,雨水快漫进门槛了!”女儿焦急的声音从电话中传来,刘静也很着急,但她看着病人痛苦的表情,又慢慢地释然了。“妈妈快回来,雨水漫进屋了!”女儿第二次打来电话,病人似乎明白了什么,连连向刘静挥手叫她离开,刘静看看正在滴水的吊瓶,咬着牙挂断了女儿的第二次“求救”电话,等病人的三瓶水挂完时,已晚上六点多,当刘静把病人交给刘静服务组赶来的其他同志急忙赶回家时,屋里雨水已一米多深,家具漂浮在水上,女儿和老母亲浸在水中,瑟瑟发抖,女儿见到刘静,“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正如刘静所说:“我热爱服务组的工作,刘静服务组的称号就是我们沉甸甸的责任!”由于热爱,所以她们没有累和烦;因为责任,所以她们的服务才会无微不至,舍己忘家!
用爱心传递接力
爱心是一个磁场。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传递力和凝聚力。 一花引得百花开,刘静服务组的姐妹们被刘静的精神所感染,也纷纷投入到“爱心”的行列,于是有了“刘静服务组”,有了宿迁长途客运公司历久弥香的助人之风、文明之风。
“刘静服务组”于2004年正式命名,由3个人到后来的17人,形成了完美的爱心接力。前面的人离开了,后面的人补上去。他们像奥运火炬手一样,高擎爱心的火炬,高举文明的旗帜,一棒接一棒地传递着、延续着……
去年冬天的一个早晨,一位邳州的老人像风中的树叶,站在车站大厅里簌簌发抖。“刘静服务组”的姐妹发现后立即走上前去,一看,老人的棉鞋、衣服都湿了。一问,才知道,老人是从宿迁的亲戚家回家的,乘三轮车赶来车站时,由于三轮车跌进路边的水沟里,把老人的衣服、鞋子全都弄湿了。于是“刘静服务组”的姐妹们有的回家拿衣服,有的上街买鞋子,帮老人换上干衣干鞋后,又把老人领到车站边上的餐馆吃了早餐。
也许您会好奇,她们哪来的钱呢?
这就是“刘静服务组”的“爱心救助基金”。是她们和车站干部职工自发捐助的。他们工资都不高,自己生活也不宽裕,但他们却能争先恐后地捐钱捐物,帮助乘客解危济困。能出力的出力,能出钱的出钱,这是多么感人至深的爱心大接力啊!一位南京的乘客由于钱包被偷,没钱买票,“刘静服务组”的姐妹从他窘迫为难的神情中发现了什么,就主动上前询问,并用爱心救助基金给他买了一张回南京的车票,该乘客非常感动,回家后就寄回了一百元钱。并在信中写道:“你们的爱心令我十分感动,你们这种处处为旅客着想的精神值得我永远学习,多余的钱不要寄给我了,留下帮助其他乘客吧!”真是“爱心大联盟”,这传递爱心接力的不仅是“刘静服务组”,不仅是车站的广大干部职工,还有一个个被感动的旅客!
用平凡编织高尚
去年春运期间,“刘静服务组”的入党积极分子程芹4岁的儿子多天没有见到妈妈,嚷着要奶奶带他见妈妈,可当奶奶带着他见到在人群中忙碌的妈妈时,妈妈只是摸摸他的头,亲亲他的脸,就一个劲地让奶奶带他回家,急得儿子拉住妈妈的手不放……
去年1月的一天晚上,由于下雨路滑,一名旅客不小心摔倒在站前的台阶上,摔得头破血流,服务组的臧宁立即将他送到医院,清洗缝合伤口,并妥善保管他随身携带的行李,令乘客感动不已!
还有,她们冒着夏日的酷暑,抱着被遗弃在车站的弃婴,辗转于公安、民政、福利院安顿孩子。
还有,她们劝阻离家出走的老人,感动不孝的儿媳。
还有,她们帮助父母找回三个在长途客车上离家出走的孩子。
近两年刘静服务组收到感谢锦旗67面,感谢信150多封,感谢电话不计其数。有的人为了感谢刘静服务组,要给她们送钱送东西,有的要请她们吃饭,特别是那三个离家出走的孩子的父母,当他们在车站见到他们安全回来的孩子时,泣不成声,拉着“刘静服务组”姐妹们的手,激动得给她们跪下!
能把平凡的事做得感人,这就是高尚;能把平凡而感人的事做得长远,这就是伟大!“刘静服务组”的高尚正在于他们的平凡,她们正是用平凡在编织高尚,用平凡在构建高尚的金字塔!
这就是“刘静服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