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新高速公路工程交工验收委员会于2012年10月19日在宿迁一致赞同我局所作的《宿迁至新沂高速公路工程项目交工验收质量检测评定报告》,请结合质量检测报告中指出的存在问题及建议,在工程缺陷责任期内引起高度重视,并组织实施处理。
宿迁至新沂高速公路工程项目交工验收质量检测评定报告
根据交通运输部2004年第3号令《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交通运输部交公路发[2010]65号《关于印发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JTG F80/2-2004)等有关规定,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工程质量监督局于2012年9月24日-10月13日组织对宿新高速公路进行了交工验收质量检测,查阅了工程质量保证资料,结合我局历次质量监督检查情况,提出如下交工验收质量检测评定报告:
一、工程概况
宿迁至新沂高速公路是江苏高速公路网规划中新沂至扬州高速公路(S49)的重要组成部分。路线起点接宁宿徐高速公路宿迁南枢纽,终点与京沪高速公路相连,路线全长67.16公里,其中宿迁段37.56公里,徐州段29.6公里。该项目全线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路基宽度28米,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沿线设置特大桥4座,大桥30座,互通8处,服务设施2处,工程概算37.01亿元。
宿新高速公路的建设对于策应江苏沿海开发战略,加强宿迁与徐州、连云港等地区的联系,增强宿迁和徐州的交通区位优势,完善我省南北向路网布局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宿新高速公路工程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程序。2007年7月,苏发改交能发[2007]701号《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宿迁至新沂高速公路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批复了项目建议书,同意建设宿迁至新沂高速公路。2008年5月,江苏省环境保护厅以苏环管[2008]105号《关于对宿迁至新沂高速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批复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2008年5月,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以苏国土资预[2008]41号《关于宿迁至新沂高速公路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原则上同意宿新高速公路通过建设用地预审。2008年11月,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苏发改交通发[2008]1588号《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宿迁至新沂高速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批复了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2009年4月,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苏发改交通发[2009]451号《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宿迁至新沂高速公路初步设计的批复》批复了该项目的初步设计。2009年6月,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厅函[2009]518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宿迁至新沂高速公路项目控制期的单体工程先行用地的复函》批复了该项目先行用地。2010年11月,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函[2010]1001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宿迁至新沂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用地的批复》批复了该项目建设用地。项目通过公开招投标选择施工、监理单位。
二、工程质量的基本评价
(一)路线平纵线形组合良好,平面顺适,纵面平缓,路线线形流畅,路容美观,视觉良好。
(二)路基宽度、压实度、边坡坡度总体符合设计要求;桥涵、通道位置正确,外型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三)经检测路面弯沉值、压实度、厚度、平整度、摩擦系数、构造深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四)资料反映,桥梁桩基无破损检测完整性良好,各部混凝土强度评定合格;构造物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内外轮廓线条顺滑清晰,几何尺寸符合要求。桥面铺装平整,抗滑性能满足规范要求。
(五)交通安全设施设置齐全。波形梁钢护栏线形基本顺适;隔离栅设置完善,埋置牢固;标志设置合理;标线线形流畅,与道路线形相协调,反光均匀;防眩设施布置合理,符合设计要求。
(六)全线绿化工程美观,与道路自然协调,达到设计要求。
(七)服务区、收费站等建筑物总体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经专项验收,达到设计要求。
(八)监控、通信、收费系统设施完善,配置齐全,经专项验收,达到设计要求。
(九)工程资料专项验收结果表明:工程原始记录、试验检测数据、质量评定资料等基本齐全、编目清晰、分类合理。
三、要求及建议
(一)对部分桥梁结构物存在的裂缝问题,要从设计、材料和施工过程控制等方面认真追溯检查,研究分析,切实处理到位,确保结构物安全耐久。
(二)加强全线桥梁使用情况的观测,建立相应桥梁观测档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按照《公路桥涵养护规范》的要求设置挠度永久观测点,加强定期观测,以确保桥梁使用安全。
(三)加强沥青混凝土路面,尤其是软基处理路段、桥头道路使用情况的观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加强沿线边坡、边沟及交通安全设施的日常巡查和养护,确保道路运营安全。
(五)进一步完善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组卷工作。
经检验评定,该工程路基、路面、桥梁、交通安全设施、机电工程总计83个单位工程,单位工程优良率为100%,质量等级为优良级,符合交工验收条件。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工程质量监督局
2012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