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水运报
江苏省地方海事局结合江苏区域性特点,把“四型海事”的实践融入海事中心工作,切实加强内河环境保护、南水北调东线苏北运河船舶污染防治工作,有步骤地开展LNG清洁能源推广,优化水运动力能源结构,加大信息化应用成果,积极推进渡口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使海事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水上交通安全和人民群众安全出行,得到了部海事局领导肯定。日前记者就江苏省地方海事局开展“四型海事”建设情况采访了该局局长方建华。
方建华介绍说,通过开展“四型海事”实践活动,江苏省地方海事局践行科学发展观,发扬以“使命、责任、荣誉”为内涵的江苏地方海事时代精神,实现了从注重硬件建设向软硬实力兼顾,从“任务驱动”向“主动履职”,从监管式管理向服务式管理,从信息手段应用向信息化管理四个方向的转变,并在思想学习上、服务能力上、责任机制上、提升创新能力上、队伍建设上有新突破。目前第一阶段工作任务基本完成,第二阶段工作正扎实稳步推进。
方建华说,牢牢把握“四型海事”建设就是要实现海事科学发展主线这一核心要义,确定鲜明的学习实践活动主题。例如:在全系统创设了“晨学三分钟”、“周末讲堂”,用“身边人讲身边事”、格言感言征集、志愿者服务等丰富多彩活动,提升队伍的“精、气、神”;以“职工之家、学习园地、荣誉室”为平台,体验“快乐工作、享受生活”乐趣,营造“风正、气顺、人和、平安”氛围,增强地方海事队伍责任感、使命感和幸福感。
在谈到如何建设服务型海事时,方建华说,他们将局机关工作重心下移,开展了局领导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形成《推进现代地方海事船检建设,促进高淳水运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南水北调苏北运河水污染防治研究》调研报告,积极妥善解决涉及地方海事局牵头办理的32项基层群众反映的问题,建成了省、市水上搜救中心和搜救基地信息发布平台,每天定时向运输船舶发布通航安全信息,适时发布特殊天气预警和通航管制措施。据统计,2012年江苏地方海事救助船舶2699艘次,救助人员985人次,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5亿元。
他们还稳步推进撤渡建桥工作,共续建和新建撤渡建桥项目23个,建成桥梁6座,全省渡口由2012年年初635道减少至现在的595道,停渡123道;建立渡运安全学生护学工作机制,实施“学生舒心、家长放心、学校安心”三心工程,在全省重点渡口建成并使用视频监控系统,极大改善了农村群众出行安全条件;在全省乡镇渡口实施“救生衣工程”,按照全省现有渡口乘客定额总数,免费为所有渡船足额赠送17500副“个人就生浮具”,方便乘客携带, 保障渡运安全。
他们积极开展“南水北调”江苏段清洁船舶工程,进一步提高船舶垃圾、废水无害化处理水平;积极推行全省内河船舶应用LNG示范工程,促进内河水运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快船舶节能减排;加大船舶污染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截至目前,在全省已配备冲锋舟36艘、各类应急物资2万多公斤,确保能够有效处置各类水域污染事故;在全省饮用水源设立保护标志110处,并开展污染危险性评估,加强日常巡航监管,确保了民生水源安全,全省辖区未发生重大船舶污染水域事故。
他们通过“服务型海事”建设,全系统培育独特的地方海事服务文化,陆续打造了南京“金质船检”、无锡“三品船检”、南通“放心船检”、宿迁“绿色船检”、盐城“六个零服务”等多家省内船检质量品牌,把“执法为民,服务社会”的理念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加强与航道、运管、港口部门之间的联系,推行“一站式服务”机制,进一步简化相关手续,方便船员。
方建华还特别强调落实“一岗双责”,强化责任意识,规范行政行为,改善履职条件,履行法定职责,逐步实现海事行政由“权利本位”向“程序本位”转变的责任型海事建设。
具体说来,就是坚持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涉及人事调整、重要管理举措、重大财务支出、组织出国考察等全局性、关键性、敏感性事项均由局长办公会或党总支会议议定;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内部管理权力制度,从规范执法行为、完善便民措施两个方面入手,建立完善具有江苏省地方海事特色的“一控三防”海事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省局机关内控机制,系统内船舶法定检验、海事行政执法和综合管理),有效规范全体干部职工行为,筑牢反腐倡廉制度防线。
为确保防控措施与现有制度对接,他们制定下发了《江苏省地方海事系统行风建设督查考评办法(试行)》,明确了行风建设指标考核体系和督查考评内容、方法、程序及结果运用,制定了《海事船检人员行为规范》并实行“挂牌亮号上岗”,完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行政相对人反映政风行风问题逐年下降,对全省地方海事船检服务平均满意度逐年上升,全省地方海事系统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文明形象不断提升。
为“确立更高标杆、谋划科学发展”,江苏地方海事局创新管理理念和举措,开展现代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极大地推进了现代化建设进程,有效开辟了实现现代化的目标途径,更加激发了全局上下的智慧与活力,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到2012年末,36项测评指标达标率达到66.67%,10个关键性指标达标率达到80%,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卓有成效的阶段性成果。
方建华最后说,通过“创新型海事”建设,全系统营造出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和制度环境,激发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创新热情,树立海事良好形象,目前全系统已形成“12395” 水上搜救服务品牌、“运河919”、“大湖卫士”等文明服务品牌链,以打造“一局一品”服务品牌链。
他们组织开展以“德智兴航、共创安康”为主题的2012“领航杯”海事辩论赛、“行政执法标兵”和“创先争优榜样”评先等活动,鼓励机关党员干部职工撰写自身感悟,从中筛选出36条打造了局机关勤廉文化长廊,塑造机关勤政廉洁形象;为锻炼应急技能,开展了江苏省首届水上搜救应急技能大比武,全面提升了全省水上搜救队伍人命救助、事故抢险、污染防控的能力和水平,为全省水运经济安全稳定发展,建设“平安水运、绿色水运”,建设民生海事提供坚强的队伍保障。在巩固海事发展优秀成果和继承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他们用创新的方法和手段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发展动力,通过创新实现创优。
“通过‘四型海事’建设,培树先进模范典型,激励海事人才队伍健康发展,在全系统建好四支海事队伍,即建设一支好学善思的海事人才队伍、一支高效一流的创新型海事船检队伍、一支热情服务的海事执法队伍和一支负责任的海事干部队伍。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培树一批立足本职工作、敢于真抓实干,甘当水上安全卫士,服务船民百姓的先进人物、先进集体,努力推进全省地方海事系统创先争优示范榜样创建。”方建华局长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