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南京首座复线船闸——下坝复线船闸建成通航。下坝复线船闸工程是江苏省“十二五”重点水运工程芜申线航道整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芜申线高溧段航道自上而下的第2个通航梯级,也是芜申线南京段重要节点工程。下坝复线船闸位于南京市高淳区,坐落在世界最古老的人工运河——胥河之上,船闸建设规模为23×230×4(米),为三级通航建筑物,设计最大通过船舶等级为1000吨级。工程概算总投资约3.5亿元,于2010年开工建设。
芜申线航道主要流经安徽、江苏、上海两省一市,是规划的长三角地区高等级航道网“二纵六横”和江苏省干线航道网“二纵四横”中重要的省际干线航道,芜申线航道整治工程按照三级航道标准整治,工程建成后全线缩短航程100多公里,被称为“水上沪宁高速”。其中南京段工程主要包括整治航道约62公里,移建杨家湾船闸,新建下坝复线船闸,新、改建桥梁11座,修建锚地2个,沿线规划港口5处,概算总投资约21.8亿元,计划2015年底全线基本建成。
到2015年底,建成后的芜申线南京段航道将实现南京市内河干线航道网从实施到综合利用的重要转换,彻底改写南京市无高等级内河航道的历史。建成后的芜申线南京段将新增水库容1000万立方米以上,增加农村道路27公里、绿地近1000亩,届时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高淳区将再添“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的水上长廊。预计5年后,通过下坝复线船闸的船舶总吨位将达到1890万吨,较原一线船闸提高约300%,通航船舶每年净增近亿元的经济效益。水运得天独厚的综合效益,将促进运河沿岸港口的资源整合和整体规划,大量货物的运输也将通过内河集装箱的运输方式完成。
芜申线航道全线整治完成后,长江中上游“西煤东运”的煤炭以及各类矿石原材料等,将通过下坝复线船闸直接运送至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以满足沿线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极大提高水运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同时船舶制造业也将因航道整治,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