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资讯 > 工作动态
连云港:深化驾培改革,提升服务能力
发布日期:2015-06-10 00:00 来源:连云港运管处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年来,连云港运管处深化驾培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驾培服务能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改革计时培训机制,实现学时数据的真实记录和实时上传。为杜绝我市驾培市场中的克扣学员学时、乱设培训点等不规范的培训行为,保护学员利益,提升培训质量,利用去年一年的时间,对全市2000余台教练车的计时终端,进行全部升级改造,对智能化管理平台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升级以前教练车上的车载终端设备是2008年安装的,学时数据存贮在学员卡中。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从最近几年的学车情况来看,有明显漏洞。运管部门年年打击弄虚作假的行为,但学时数据作假行为还是屡有发生,主管部门屡禁不止。由于老设备的技术局限性,缺乏有效手段,管理效果不尽人意。
升级后的车载系统增加了GPS模块、GPRS/CDMA通信模块,实现了对教练车即时监控、运行轨迹回放、远程学时数据采集、超速报警、远程数据设置、区域监控、电子围栏设置等功能,学时数据的采集传输不再使用读取教练卡采集数据,而是采用GPRS/CDMA即时上传至监控中心,车辆的即时速度也通过GPS来产生,不再取自教练车自身,从根本上杜绝原系统存在的各种学时造假等违规行为。车载拍照功能实现了不定时地实行抓拍;使用生物特征的指纹仪,实现学员指纹1:1的比对效果,极大地提高了比对成功率,同时学员所有个人和培训信息在学员卡和远程服务器同步存贮和更新。 在智能化管理平台,对所有合法教练场地设置使用了“电子围栏”。管理部门对学员的学时进行逐人审核后签发培训记录。通过运用新的驾培智能化系统,驾校将对教练车的管理更加科学、有效,对于教练员的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将有据可查。通过运用新的驾培智能化系统,我市将彻底杜绝假学时,将更好保护学员的合法权益,极大的提高我市的驾驶员培训管理和服务水平。新系统运行以来,使用新智能化系统培训的学员普遍反映效果非常好,训练学时必须按照系统设定的、大纲规定项目和学时一步一步计时完成,过去驾校偷漏学时、应试教育得到终结,学员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真正实现拿证就能上路开车。 二是改造驾培训练场地,实现学、考内容的统一。为迅速改变我市驾校训练场地与新的驾培国标、考试新大纲不适应的现状,改善驾培训练与驾驶证考试的符合性、一致性和针对性,通过一年时间,对全市驾校的训练场地进行了升级改造。 新国标实施前,全市33家驾校,全面存在对场地设施投入不足的问题,在租赁的场地上,简单的做成水泥地坪,没有设置合适的安全训练距离,随意划线训练。训练设施与驾驶证考试设施不一致。新国标按照新考试大纲设置训练设施项目,大型车辆共有16项训练设施,小型车辆增加了模拟城市道路等内容,这要求驾校在各自训练场地内,要增加客运站牌和货运站牌,以及交通信号灯、人行斑马线等。具体包括:场地面积最少要达到1万平方米,单车道总长度最少要达到1公里,汽车驾驶模拟器更是驾校教学的必备条件。因此,相当一部分驾校不符合新国标要求,为此,市运输管理处先后两次下文,召开数次会议,研讨、部署“新国标”实施方案,并作为全年重点工作,要求各驾校提出书面整改“时间表”,管理部门按序时进度跟踪、督查,并通报,对改造完毕的场地,市运管处组织各县所有关人员,完成一块,验收一块,有序推进了全市的整改工作。市、县两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开展对辖区内驾校的新国标符合性改造结束后的验收,按新国标重新核定各驾培机构经营类别和资质等级,并换发新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件。目前,全市具备所有训练车型的一级驾校3家,除大客车以外的大型训练车型的一级驾校4家,仅开展小型车辆培训的一级驾校3家,二级驾校12家,三级驾校13家。 三是创新驾培培训模式,实现先培训、满意后再付费。为了在我市驾培行业倡导公平、公正和透明的消费理念,连云港市运输管理处努力探索行业管理新方法、新手段,积极创新培训模式,倡导推进“预约培训、先培后付”培训经营新模式,制订了统一的培训教学规范标准,统一了培训新模式的标志标识。其中东海的中天驾校、灌云的东亚驾校作为“预约培训、先培后付”培训新模式试点驾校已先期试点运行。 预约培训,是指学员学车可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教练员、自主预约学车时间、今后实现自主预约考试,按所约时间享受与教练单人单车“一对一”或结伴同学的教学服务。先培后付(即计时收费),是指按照模块化教学课程设计,采取计时收费、先培训后付费。每节课程结束后,学员将确认所学课程内容和对教练员服务教学情况进行评价,满意后再付费。 “预约培训、先培后付”是驾培行业培训经营模式的深化改革,是对传统培训模式彻底颠覆,它将学车的权利由原来驾校(教练员)说了算“反转”给了学员,赋予了学员自主选择的权利,体现了驾培行业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的经营理念。同时,它用“服务员与消费者”的新理念淘汰“师傅与徒弟”旧观念,让学员从徒弟变身成真正的消费者,把消费者利益放第一位,最大程度体现驾培消费的合理、公开和透明,让学员明明白白消费,有效杜绝了教练员吃拿卡要不良行风。 四是创新公众服务模式,实现学员、驾校、管理部门信息共享。2015年,我市规划建设“连云港驾培服务网”公众平台。通过广泛调研、总结试点经验,开发面向全市管理部门、驾校、学员三方共享的平台,包含网上驾校公示、网上预约学驾、网上查询学习进度、网上投诉及处理,预留网上预约考试模块等。让学员通过手机或电脑,了解本地驾校基本情况,轻松实现网上报名、网上预约、网上投诉、网上查询。 五是创新监管方式,实施学员投诉、媒体曝光“双必查”机制。为对接行政审批事项的“先照后证”改革,及时梳理驾培许可有关条件,研究制定我市驾培许可事中事后监管办法,加强对驾培行业日常监管。主要对监管的主要内容、检查频次、检查结果的及时信息发布和应用等方面开展工作。逐步实施媒体曝光、学员投诉必查制度,针对新闻媒体、网络媒体曝光的事件以及96196、12345转接案件和学员电话及上门投诉,改变过去在办公室电话处理方法,启动“双必查”机制,无论案件大小、性质如何,采取直接到现场调查处理,对有责投诉驾校给以记分处理,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以处罚。与此同时,对日常监管的结果在“连云港驾培服务网”进行公示,公示各行政区域各家驾校的驾驶证考试一次性通过率排名、驾校记分考核排名、学员满意度测评排名、驾校有责投诉排名,并进行综合排名,供学驾人员综合比较、引导学驾消费选择。(连驾培)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