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资讯 > 媒体关注
【中国水运报】活跃在江南水乡的青年应急分队
发布日期:2017-10-11 10:36 浏览次数: 字体:[ ]

  前不久,苏州市地方海事局青年应急分队(以下简称“应急分队”)再次救起了一名落水者,不仅从死神中夺回一条鲜活的生命,也将一个家庭从痛苦的悬崖边缘挽回,这支队伍被船民们称为“水上保护神”。
  在釆访中,苏州市地方海事局局长沈伟文告诉记者,自去年9月起,该局自发筹建了应急分队,该队的成立,既是当地海事工作改革的新突破,也是我国地方海事系统首个以海事青年为主体、以志愿服务于公益性水上搜救工作的唯一专业化应急处置队伍。
  一年来,应急分队已参与处置了各类险情15次,执行专项工作任务4次,救助落水人员2名,挽回经济损失数十万元。

应急分队应运而生

  被誉为江南水乡的苏州,流淌千年的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太湖、阳澄湖、金鸡湖等闻名全国的通航湖泊遍布辖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尤为繁重。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水上旅游、交通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已逐渐成为海事部门的新主业,而每年9月份太湖水位较低,又正值台风季节,湖面阵风多发,给船舶操控带来很大的难度,且重载船舶吃水较深,加之太湖航道又狭窄,且又多变,不易辨认,易造成短时期内多艘货船搁浅。

应急小分队成立仪式。


  由于多数船员缺乏在极端环境下的自救技能,海事险情愈加频繁而危急,给地方海事部门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全国海事部门所面临的难题。
  应急分队的成立与突出的表现,则是为解这一难题的重要尝试与举措。

生气蓬勃展露风釆

  近年来,随着苏州市地方海事局人才结构出现了两头重中间轻的现状,50岁以上和35岁以下人员较多。大量新进人员朝气足、有活力,但实际工作经验欠缺,可以说,改变该处兵将“青黄不接”的窘境是当前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
  目前,应急分队共有25人,平均年龄28.6岁,虽没有丰富的海事险情处理经验,但他们均是近几年来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考进来的正规大专本科院校毕业生,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完善的知识技能储备。这也是该局进行改革筹建应急分队的重要“筹码”。
  自筹备之时起,他们就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打造一支朝气足、有活力,热血奋进的青年海上应急救援队伍,迅速将其所受到的较高素质教育与实践相融合,积累经验,并在今后成为干事创业的主力。
  每一位队员除了日常的本职工作外,均兼职参与应急分队各项常态化训练和应急处置搜寻救助任务。
  由于队员分散于辖区各海事所、执法中队,以应急分队这一常态化组织形式存在,打破了原有的人员辖区分工限制,消除了原本相对隔绝的工作模式,各队员日常在岗位上自学自练,定期集中开展合成共练,执行处置时协同实战,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危化品应急过驳船实操学习。


  从组建大半年以来应急分队已完成的训练科目来看,应急分队训练内容涵盖海事新装备的熟练运用、危化品船舶水面险情处置、落水人员急救、冲锋舟组装与驾驶、海巡艇驾驶和轮机管理、水下搜寻与打捞等等,科目紧贴日常工作实际,直面应急能力短板,真学实练,勤学苦练,积累实践经验,加快队伍建设。

保护神出击至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应急分队的事迹中了解到,尽管应急分队成立不久,但其出险抢险都十分高效。
  今年8月2日17时50分许,“苏海巡0585”艇结束了一天的澹台湖景观桥现场交通管制巡航任务,返回时巡航至友联桥上游约800处发现有人在上游航道中挣扎,随时都可能被过往船舶卷入水中,现场情况万分紧急。
  “苏海巡0585”艇立即响起警笛引起过往船舶注意,一方面通过甚高频系统与过往船舶联系让船舶减速缓行。另一方面与水上应急指挥中心联系报告现场情况。
  应急分队队员雍国锦驾驶该艇到达落水者的上游,用搜救杆将落水人员推至岸边后,立即下水拉住落水人员,使其脱离生命危险。
  在救助过程中,该落水者情绪非常激动不肯上岸,并有自残行为,雍国锦立即请求水上指挥中心联系110协助。在等待过程中,雍国锦一直与落水者聊天安抚其情绪,还一直拉住落水者的双手,用脚垫起落水者的头部,防止落水者造成更大的损伤。在聊天中得知该落水者疑似因家庭矛盾投河。直至18时15许,雍国锦将落水者移交至友联派出所民警,处置圆满成功得当,后来友新派出所特地写了一封感谢函感谢海事部门及时救援以及高度的职业精神。
  年轻的队员们,成为应急分队一员后,哪怕在节假日时期,也常常无暇与亲朋好友共享时光。
  就在今年7月8日,烈日高照的一个普通的星期六。上午8时许,应急分队队员曹立俊在太湖水上搜救基地完成值班任务,准备赶回无锡家中进行新房木地板的铺设。9时许当他开车到达无锡新家,准备将工人带进新房准备地板铺设时,手机铃声响起,接到上级指示,光福镇渔港村附近水域有一渔民收放地笼时落水失踪,他立即放下手中活,迅速下楼开车赶往搜救现场,几手在同一时间,其他应急分队队员也赶到了现场……
  作为组长的曹立俊以身作则,不知有多少次带领队员们,迅速地从车上卸下救身装备,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将两艘冲锋舟组装完毕,立即下水实施救援。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平时积极参加分队培训,认真扎实地学习每一项搜救技能的结果。

服务社会保一方平安

  应急分队队员们,平时不仅在本职岗位上为海事添砖加瓦,而且他们还将服务社会,保一方平安牢记在心,自成立以来他们参加了多次水上安保活动。
  去年12月31日,苏州市第38届寒山寺新年钟声活动如期举行,众多苏州市民和八方宾朋相聚在枫桥畔、普明塔下,聆听悠扬的钟声,共祈新年吉祥如意。
  为了确保本次新年祈福庆祝活动的顺利举行,按照上级部署,应急分队参与枫桥景区现场水域突发事件应急执勤。
  当日23时,所有人员就位,整装待发。23时30分,活动水域全封闭,断航管制工作正式开始。至0时30分,交通管制活动顺利结束,全过程没有发生一起水上交通事故,圆满地保障了寒山寺水域市民和宾朋听钟声祈福活动顺利开展。
  还有在水上举行大型活动时也常常见到他们那帅气的身影。
  2017苏州石湖全民水上运动会于8月5日举行。期间,赛艇、皮划艇、海模、水机、船拳、摩托艇特技、水上飞人、独木舟、桨板瑜伽等项目在石湖三大活动水域进行。
  为了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水上的安全保卫措施,应急分队成员多次召开会议,部署水上安全保障措施,并且提前踩点,摸清石湖水域情况,确保水上安保工作万无一失。
  活动当天早上7时,应急分队成员早早集结完毕,按照预定的分组按计划在各自水域值守。队员们克服了三伏天的炎热,在活动要求的12个小时内圆满地完成了水上安保任务,期间未发生一起水上安全事故,尽职尽责地保障了活动的顺利进行,让市民在安全中体验了姑苏水城不一样的水上运动风光,得到了组委会的高度赞扬与肯定。
  应急分队成员们也表示,今后将继续践行“水上卫士”的诺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队伍作战能力,为我国海事监管模式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服务群众再增强力。

比学赶超勇争第一

  为不断加强应急分队完成任务、为民服务的能力,也为增加新老辈海事职工交流的机会,苏州市地方海事系统于去年底,在环古城河觅渡桥水域举办了首届职工综合应急处置技能“冬季大比武”活动。
  来自全系统7支代表队共计60余人参与了比赛角逐,比武项目涉及常用航行标志标识辨认、冲锋舟应急技能、消防设备应用技能、海巡艇机驾技能等四个科目。
  “选择这4个科目,是为了考察选手的基本功,例如对航行标示能否熟记于心,驾驶技能是否过硬。”苏州市地方海事局党委书记、副局长王银波颇有感触地对记者说,“而冲锋舟应急能体现系统的救援能力,仅今年我们就已经组织实施水上应急处置行动674次。”
  经过角逐,最终由应急分队成员组成的代表队获得了此次大比武的冠军,并创下了冲锋舟组装完成搜救返航共计时4分48秒的记录。
  应急分队在此次大比武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了平时训练所学的水上应急技能、业务技能,将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与日常应急工作有机结合,有效推进了单位海事安全文化氛围建设,在系统内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在服务理念、搜救技能、增强素质、树立形象等方面全面提升了队伍精气神。
  对于这样一支出险成本低、机动性强、知识技能素质高的海事应急队伍,对苏州市地方海事改革来说,不仅是一次重要尝试,还彰显着该局朝着“三化”(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迈开新的步伐,为当地海事管理模式打开了新思路。
  江苏省地方海事局局长王慧廷饶有兴致地告诉记者,应急分队的成功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晶与创举。它的成立不仅推进了海事队伍常态化、专业化的建设,而且提升了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海事的监管与服务能力,为江苏地方各级海事部门执法与监管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开辟了新路径。
  王慧廷表示,该局将会不断对应急分队这一新生事物进行探索,巩固与完善。并继续加大对船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力度,成为江苏省海事执法监管的一个新亮点。本报见习记者 况诚 通讯员 杜成程 记者 桂慧樵

本文刊登于2017年10月11日《中国水运报》1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