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时,家住西夏墅梅林村的蒋先生从家里出发,沿着122省道一路开车到长江路。他在勤业有一家服装店,以往去上班少说要一个多小时,122省道常州东段通车的这一年多来,他每回去市里只需要40多分钟,方便多了。
事实上,122省道常州东段通车以来带给百姓的福利还不止这些……
横穿东西向的北部走廊
122省道其实是苏南地区重要的东西干线道路,它起自南京绕城公路万家楼互通,止于张家港杨舍(东环与328省道交叉点),沿线经过汤山、句容北环、丹阳十里牌、丹阳南环、访仙、西夏墅、璜土、澄江、云亭北、华士北,是加强南京与苏锡常都市圈之间联系的重要通道。
该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贯彻“绿色公路建设”要求,全面推行建设标准化,积极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深入开展3项课题研究,落实应用“四新技术”,工程有5个标段创建为省级“平安工地”示范工地;道路绿化与沿线生态林、森林公园融为一体,打造常州市干线公路“碳汇林”及新技术应用示范路。工程获“省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被省交通运输厅推荐申报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工程”,被评为2016年全市优秀项目、2017年度“江苏交通优质工程”。
对常州人,尤其是常州北部片区的居民而言,这也是该市一条重要通道。从122省道常州东段的走向就可窥一二,它西起239省道交叉处,向东跨新孟河,下穿江宜高速,跨德胜河,沿新龙生态林北侧向东,止于江阴交界处,全长18.4公里左右。这条去年10月底建成通车的省道,是一条西接镇江、东连无锡江阴,横穿该市东西向的重要走廊。
蜿蜒在“森林”中的“绿道”
漂亮,是很多人对122省道常州东段的第一印象。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的设计标准,一般路段的路基全宽为33.5米,设计时速达到100公里。尤其是德胜河以东,近8.5公里长的路段,采用了主辅分离快速通道形式:主线采用双向六车道,还有双向4个辅道,道路中央还设置了9米宽的隔离带,路宽达到了66米。行驶在这么宽敞平坦的公路上,令人心旷神怡。
公路两边的风景也令人惊艳。深秋时节,驱车行驶在122省道上,两边可以欣赏到榉树、朴树、无患子等色叶树,斑斓的色彩如油画般展现在眼前,虽然偶尔有一丝微寒,但还是让人忍不住爱上这个时节。德胜河以东的路段,几乎都是倚着新龙生态林而建。这是该市首座“城市森林”,也是目前该市最大的“绿肺”公园,当初122省道在设计之初,沿线的绿化设计就是与新龙生态林整体考虑在一起,进行谋篇布局的。这条在“森林”里蜿蜒的道路,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什么叫“路在景中,人在画中。”
为了这道靓丽的风景线,常州公路人兢兢业业,每日巡查,用自己的行动保障道路畅安舒美。除路面的日常清扫保洁外,通车一年多以来,公路人完成了清理路肩堆积物15立方米、维修侧平石147.2米、更换侧平石134.6米、沥青路面挖补136.81平方米、轮廓标更换7根、路面车祸现场应急清扫9次、防汛应急1次、沥青冷拌料修补坑塘16个、更换集水井井盖15套等工作。数字虽小,却饱含公路人的一片赤子之心。人民的满意、舒心,就是公路人最大的心愿。
构建“十”字型的安全公路网络
一条公路通车带来的最直接的功能,便是出行上的便利。张建中是西夏墅梅林村的草坪种植户,每年春季、秋末冬初正是草坪的销售旺季。122省道通车之前,前来配载的卡车司机总要通过镇上唯一一条东西向的安西线才能寻摸到张建中的种植地,“大部分时候,我要骑着小电驴去镇上接这些司机,否则他们压根找不到地方。”张建中说,旺季的时候,一天少不得要去镇上接两三趟车。
122省道通车后的1年多来,张建中省心多了,“只要提前1天给配载中心的司机打电话,告诉他们在122省道边上,梅林村附近就行。”张建中说,从122省道上高速不要太方便哦,“3分钟车程就到常泰高速的道口了。”而且,去市区办点事情也方便多了,“从122省道直接拐道长江路或者通江路,去市区只要40多分钟。”换作以前,从安西线拐道龙城大道或从奔牛绕行往运河路方向走,少不得要花1个多小时才能到城里。
值得一提的是,122省道通车之后,极大完善了北部区域的公路干线网络。以西夏墅为例,草坪种植是西夏墅镇的特色农业产业,每到销售旺季时,诸多装配车辆会停留在安西线上装载货物,常常使得双向2车道的安西线拥堵不堪。122省道通车后,不仅极大程度地缓解了镇区内的交通压力;且与该镇内南北向的政泰路相交,形成内畅外联的“十”字型交通网络,极大方便了镇区居民的出行。
据统计,通车1年多来,这条省道往来车辆频繁,日均车流量已经达到了18000多辆。为保障道路安全畅通,针对道路上的一些紧急情况,如冬季雪灾、汛期阻水、道路交通事故等,常州市公路管理站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在紧急情况发生后,公路人能做到快速、及时、高效地消除道路障碍,确保道路通行顺畅,让出行既方便又安全。
带动沿线产业格局的巨变
作为普通的草坪种植户,张建中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他能讲出最经典的理论就是,“要致富,先修路。”作为佐证,张建中提供了一组数据:“往年我每年卖出去的草坪大约为80万平方米左右,122省道通车后,装配和物流都方便许多,今年估计销量可以达到100万平方米左右。”
事实上,122省道通车后带动的绝不仅仅是沿线草坪种植这一特色农业产业,从梅林村的未来规划不难看出,它甚至搅动了沿线区域整个产业格局的变化。“122省道通车之前,梅林村的建设主要集中在村域环境的改善、美化,以及改善居民出行条件等方面。”122省道通车后,梅林村的建设也进入了“2.0时代”。据悉,该村引进了“水云间”“美之康”“民族文化美食园”“傲梅园”“龙门渔乡”等一批大型生态园项目,并依托该村现有的东林寺、孔庙、梅林戏楼等历史文化遗址,积极打造现代农业与休闲旅游业的双链互动。
此外,122省道还将沿线的所有农业与旅游资源都串联了起来,“以新龙生态林为起点,沿着122省道一路行驶,早上可以去生态林散步嬉戏,沿着122省道再往西走3公里可以去现代农业产业园采摘,那里的薄壳山核桃、无花果可是很有名的。中午可以来梅林村吃顿农家菜、喝碗羊汤,看看戏楼。”
这种变化,在70多岁的西夏墅居民蒋锡宝看来简直难以想象,他在西夏墅生活了一辈子了,从没想过有生之年家门口竟然会有这样的“大路”,蒋老自豪地说:“前一阵,连我儿子儿媳都从城里搬回西夏墅住了。”
这种变化,是对常州公路人无言的肯定,放眼未来,常州公路人会继续行动在一线,只为道路畅安舒美。 (马静/文 丁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