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8日,常州市公路部门和公安交警部门在全市各辖市区依托公路超限检测站点开展路面联合治超执法工作。首日共出动路政执法人员22名,公安交警15名,执法车辆12辆。公安交警共检查货运车59辆,查获涉嫌超限超载车辆21辆,卸载货物37.35吨/11辆,计罚39分/12人次。同时,现场执法人员将超限行为涉及的车辆、驾驶人、运输企业等相关信息予以登记,及时抄告相关部门实施“一超四罚”。
这是我省公路公安联合治超行动中的一个侧影。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转发省交通运输厅等五部门关于货车非法改装和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全省要基本杜绝货车非法改装现象,基本消除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超限超载运输,农村公路超限超载得到有效遏制,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超限超载率不超过2%,高速公路超限超载率不超过0.5%。
“自交通运输部治超新政出台以来,我省不断加大治超力度。本次的治超实施方案,明确了十三五期间的治超目标,是对治超工作内容的进一步完善。”厅公路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本次实施方案除了进一步强化路面执法力度、严格开展治理超限超载责任追究外,还将着力提升货车生产源头和货物装载源头监管、超限超载治理科技监管水平、治理超限超载信用体系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做好货车非法改装和超限超载治理工作注入了活力。
强化科技监管 提升工作效能
货物运输车辆流动性大,隐蔽性、对抗性强都是治超工作难点。近年以来,全省公路部门不断加强治超信息化建设,运用科技手段,加大对违法超限运输的监管力度。
我省在2010年已于全国率先实施了公路超限检测站网络延伸工程,实现部、省、站三级联网的基础上,按照省政府权力阳光运行工作要求,研制超限治理子系统,对高速公路、普通公路收费站计重收费数据进行全省统一集中管理,2015年底,又实现了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车辆、从业人员、道路运输企业基本信息的实时共享、违法信息电子抄告等功能,为源头治理和非现场执法工作奠定了基础,推进了快速动态称重检测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在2010年试点建设的基础上,2012年,我省制订了《江苏省公路运输车辆动态称重检测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加大了资金、技术力量的投入,陆续建成71套快速动态称重检测系统,实现了对违法超限运输车辆不停车快速检测、车牌自动识别取证、超限信息报警引导等功能,极大地降低了执法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治超工作效率。在徐州睢宁试点研究治超执法非现场处罚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实施。
截至2016年底,全省共实施非现场处罚函告10665辆次,496辆次主动接受处理,申请强制执行496次,法院行政强制执行255次。
加强信用监管 源头遏制人车企
面对道路货运行业巨大的监管体量和压力,信用管理成为治超工作的重要一环。将个人的信用、企业的信用进行记录和管理,能够真正有效的从源头来遏制非法改装和超限超载行为。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社会法人失信惩戒办法(试行)的通知》,我省将大力推进治理超限超载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违法超限超载运输“黑名单”,全面实施超限运输许可和违法超限超载运输“双公示”制度,完善失信行为通报和公开曝光制度,建立超限超载行为信用记录和数据库,将违法超限超载运输信息纳入省公共信息系统和“诚信江苏”网站,实施失信联合惩戒。推进实施超限超载违法失信信息与工商、税务、银行、保险、法院等信用信息的共享互认,对违法超限超载当事人采取贷款限制、出行限制、大件运输许可限制、货物运输营业资格申请限制等联合惩戒措施。
加强严格执法 文明服务立新风
为确保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取得成效,省治超办组织治超成员单位对各地落实国家治超新政情况开展了督查活动,深入车辆生产、货物装载源头、公路超限检测站、公安治安卡口、收费站等一线,全面了解各地贯彻国家及省治超会议精神、目标及任务分解落实、联合执法机制建设、重点货运源头单位监管、专项执法行动成效、制度执行等情况,“治超责任倒查”“一超四罚”“黑名单”的设立……一系列处罚措施的设置,使得治超新政的实施,有了“杀手锏”,有力推进了江苏省超限超载治理工作。
治超既要严格执法,也要文明服务。在大家呼唤服务型政府的当下,江苏正在积极转变自身职能,提升社会服务。
2016年12月6日,常州市公路超限检测站作为“一市一试点”单位,率先在牛塘站所处理大厅建设常州首套公路政务公开触摸查询系统,并将在月底前投入使用。该系统基于电子触摸屏终端,下设站点介绍、执法公示、典型案例、执法动态、便民服务等数个栏目版面,群众只需通过简单的触摸操作,便可知晓治超基层站点实时工作动态,查询执法公开信息。
这是一个很好的示范。我省一直坚持规范执法强化治超执法人员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加强治超执法人员教育,开展业务培训、技能考核、案卷评比等活动,提高治超执法队伍素质。在今后的治超工作中,我省将严格执行超限超载治理“五不准”“十项禁令”等工作纪律,严格统一执法标准和处罚标准,全面实施执法程序和执法结果公示。加大明察暗访检查力度,严肃处理不规范执法行为,有效防止公路“三乱”行为的发生。同时,强化社会服务,完善衔接顺畅的基础网络,优化运输结构,推广多式联运,构建集约高效的服务平台,鼓励货运企业集约化经营、箱式化运输,推广使用安全高效、技术先进、绿色环保的货运车辆。全面清理货运领域不合理涉企收费,研究完善通行费计重收费政策,合理降低合法装载费用,加大违法超限超载成本。出台超限超载卸驳载收费标准,规范卸驳载收费行为,避免重罚轻卸、只罚不卸等不规范行为的发生。优化大件运输许可流程,推进实施网上联合审批,缩短许可办理时间,提高行政效率。通过组织召开货物运输企业、业主、车主座谈会等方式,进行广泛深入的公路法律法规宣传,为推进超限超载治理工作营造良好氛围。(马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