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资讯 > 工作动态
南京长江大桥开展恢复通车后首次“深度养护”
发布日期:2019-01-22 15:04 浏览次数: 字体:[ ]

    1月20日凌晨1点,南京长江大桥上车辆逐渐稀少,由南向北的一股车道被工作人员用锥桶进行了封闭。公路桥恢复通车后的首次“深度养护”就此开始。

    与白天12个小时的循环保洁相比,养护人员这次要“大干一场”。吸尘器、洗涤剂、小软布……对于这座不可移动文物养护的细心程度,和清理自家的客厅不相上下。 “从今天起,我们要对950个泄水孔、2056个人行道通水孔、297个普通伸缩缝、6个梳齿伸缩缝以及路面、护栏等桥上所有的设施进行深度养护。”南京市公路处长江桥梁隧道管理中心大桥养护队队长陈刚给养护工们布置起了任务。

    南京长江大桥是不可移动文物,又是公铁两用桥,因此养护设备也与众不同,其中就包括一台类似酒店清洁用的吸尘器。 在道路的两侧,相隔几百米就有一个泄水孔。打开盖子,工人们用手将孔口的淤泥、烟头等挖出,然后用吸尘器对准水孔,吸出里面的泥沙。“清理泄水孔,一般是用工具往里捅,而在这里则是用吸尘器往外吸。”陈刚说,与别的桥不同,这里的泄水孔一旦堵住,将带来更大的麻烦。一般的公路桥泄水孔排水管直通桥下,而大桥公路桥的下方是铁路,公路桥上的水必须经过铁路桥上方的水管二次收集后,再排入桥下。“如果直接把泥沙往排水管里冲,一旦造成堵塞,就需要铁路停运才能对排水管进行疏通。”陈刚说。

    吸尘器还有一大作用是清理伸缩缝。大桥维修改造后,钢桥面板替换了原有的混凝土桥面,50多道伸缩缝变为6道钢结构梳齿伸缩缝。梳齿,顾名思义就和梳子一样,会有很多凹槽。借着玉兰灯的灯光,记者粗略数了一下,每道伸缩缝有近300个凹槽,槽内不仅有泥土,还有不少小石子。陈刚将手指插入泥土内,足足有两个指关节深,“这些泥土和小石子很多都是车辆经过时从轮胎上掉下来的。大桥通车还不到一个月,就已经这么厚了。”一名工人先用吸尘器将凹槽内的小石子、杂物吸除,然后3名工人蹲在地上,用小铲子一铲一铲给槽内泥土“松土”,再用吸尘器“一网打尽”,每个动作都犹如“考古”一般认真。很快,清理后的凹槽又露出了钢结构原有的颜色。

    这边工人在吸尘,那边工人在擦洗主桥的铸铁护栏。塑料铲、金属铲、小刷子、细软抹布、刻度喷壶、水壶……49岁的养护工杨明新的背包可谓是个“百宝箱”。“这都是文物,可不能给人家毁了。看这里的污渍,不能用铁铲,要用塑料铲去铲,清洗必须用清水。”杨明新说。记者和杨明新一同蹲在护栏旁,凌晨2点的江风从护栏的缝隙中钻进来,打在脸上刺骨的冷。杨明新却全神贯注地用小刷子仔仔细细地刷着浮雕上每一个细小的凹陷处,然后再用抹布擦拭,一丝不苟。 “我们养护大桥之前经过20天文物部门的培训,所有的养护工序和使用材料都有讲究。”杨明新说,他们配发了不同的清洗剂,如,清理口香糖需要用碱性清洗剂,对于油污则需要用洗涤剂勾兑而成的洗剂,对融雪剂留下的污渍也有特殊的清洗剂。“我干了一辈子养护工,能给长江大桥做养护,这是多么自豪的事情!”杨明新笑着说。

    在杨明新的身后,各类机械设备也在忙碌作业着。护栏清洗车边开边对人行道的护栏进行清洗。高压冲水车、滚刷车、清扫车、路政车梯队作业,清理着桥面上的积尘。 

    长江桥梁隧道管理中心主任张杰介绍,大桥的深度养护每月一次,因为要分段封闭道路,一次养护需要至少两天。他们记录下每一道养护工序,拍下清理后的大桥设施情况,将为今后大桥常态化、精细化养护,探索一套规范的模式。(宁交)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