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资讯 > 人物风采
首届“江苏交通工匠”——唐艳
发布日期:2019-10-17 09:16 浏览次数: 字体:[ ]

匠心筑梦 海港“铁莲花”芳华绽

        

唐艳是江苏连云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东方港务分公司马腰作业区机械一队党支部书记、副队长,参加工作28年来,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从一名叉车司机成长为“技能专家”。她总结出装卸氧化铝、胶合板等15个货种的先进操作法,在全国交通系统推广,解决生产难题。

多年的奋斗与拼搏,在她身后留下熠熠生辉的闪光足迹: 党的十八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第六届十大女杰”、江苏省第一届“大工匠”、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交通行业十大巾帼标兵”、江苏省“青年五四奖章”、江苏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2014年“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候选人,以她名字命名的“唐艳劳模创新工作室”被省人社厅授予省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

技术精湛显身手

1990年,唐艳带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来到港口成为一线铲车司机。在港口,装卸司机是苦脏累的岗位之一,三大班露天作业,白班12小时,夜班13小时,风里来雨里去,夏天烈日炎炎,冬夜寒风刺骨,在这样一个极其艰苦的岗位上,她一干就是19年,无论寒冬还是酷暑,面对高强度工作和艰苦的环境,从不叫一声苦,不说一声累,始终出满勤干满点,出色地完成各项生产任务,从未发生任何安全质量事故。19年来,她放弃节假日休班800余个,直接创造经济效益150万元。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工作中遇到困难要全力克服。她是港口第一位能娴熟地驾驶从3吨、5吨、16、25吨、45吨等车型的铲车,进行多个货种的高难度装卸作业的女司机。她参加连云港市“节能技术比武”,获得实践操作第一名,为此,连云港市劳动保障局为她破格晋升为高级技师,被授予连云港市“技术能手”称号,并多次荣获江苏省“技术能手”称号。在连云港港,她给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码头上哪里有什么重要装卸任务、困难装卸任务、紧急装卸任务,总能见到唐艳的身影。盛夏的7月,船舶集中到港,装卸机械、人员劳力十分紧张,她和同事们一起加班抢装抢卸,驾驶室里温度高达44度以上,唐艳钻进象铁蒸笼一样的驾驶室里,一干就是12小时,汗水浸透了工装。她一台车跑氧化铝灌包机两个下料口,穿梭奔忙,一个白班作业量突破1300吨氧化铝,创连云港港白班单车氧化铝作业量最高纪录。

节能降耗走在前

走上管理岗位之后,她把节能降耗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尤其是参加国家节约型两会的经历,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她将自己摸索总结出的“脚轻、手快、少刹、勤查、多滑”和“一铲准”等叉车节能操作法,以文字、图片、录像资料等易学易懂形式在全队推广,并推行能耗单车考核制度。交通运输部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专项行动内容之一 —— 港口机械节能操作巡回演讲在连云港港开幕。唐艳代表连云港港先后抵达青岛、上海、天津、广州、大连等港口,将她10多年来探索总结出的以“脚轻、手快、少刹、多滑、一铲准”为核心内容的“叉车节能操作法”作为先进经验进行了推广。

科技创新促生产

2010年1月,唐艳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挂牌,由12名基层骨干组成,她充分利用工作室阵地,结合码头生产,不断开展技术创新和引导工作,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由于针对在氧化铝作业中存在人机配合不到位而造成的多次伤害,她通过在现场与司机和作业工人的多次沟通演练,组织工作室成员根据现场作业实际情况,开拓思路、结合作业过程和可操作性、实用性论证,在反向叉勾头上焊接螺丝帽,在作业时,用一根绳索越过反向叉横杠上通过两个螺丝帽将将两个勾头连接起来,工人在反向叉的一侧拉动绳索,另外一侧的勾头在绳索的带动下,勾头反向升起,袋系自动脱落。避免了氧化铝作业工人摘钩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吨袋货物的装卸效率4%,该创新成果自使用以来,在人机配合过程中,未出现一起安全事故。

2014年,公司引进散改集发运新模式,采用散货(氧化铝、铜精矿等)以吨袋形式装箱发运,因该作业方式没有专用工索具和前期可以参考的装卸工艺,装卸时,一条集装箱氧化铝吨袋需用时50分钟,不仅作业效率低,而且造成吨袋破损率较高。针对这一情况,她多次深入现场,组织工作室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反复实验,采用在车辆货架上加装防护板,用报废轮胎做缓冲,参考吨袋的尺寸制作成专用叉具,利用三吨小万的自由起升高度,满足集装箱内部高度,逐包送进的方式,有效解决了吨袋进箱过程中的高度限制。通过实施,装卸效率大幅提升,提高了货物在箱体内的码放质量,作到了整齐有序,排放均衡,减少了铁路运输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使用标配平叉装箱约为50分钟/箱,使用专用叉具装箱约为20分钟/箱,生产效率提升近2.5倍,日均装车增加15箱左右,增加公司收入约1万元。

创新工作室不仅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还承担着技能人才的培训工作,年培训各类技能人才600余人次;该工作室也是连云港市唯一一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先后申报科技进步奖项60多项,获得集团以上奖励科研项目20余项,累计为港口创造效益1千余万元。

唐艳:“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站在“一带一路”的新起点上,我要时刻以工匠精神激励自己,把握时代脉搏,以爱党爱国、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扎根一线、建功立业,谱写强港富民的崭新篇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她的这种“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深深影响带动着身边的每一位职工,从她的身上,工友们学到了将“平凡的工作做的不平凡”的强烈的责任感和进取心,在她周围形成了钻研业务苦练技术,人人争当技术能手的良好氛围。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