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
一、承插型盘扣式承重支架安装工艺
(一)工艺原理
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由立杆、水平杆、斜杆、可调底座及可调托座等构配件构成。通过立杆采用套管承插连接,水平杆和斜杆采用杆端和接头卡入连接盘用楔形插销连接,形成结构几何不变体系的钢管支架。
(二)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定位设置通长垫板、底座→立杆安装→纵、横向横杆安装→内、外斜拉杆安装→人行通道踏梯、平台安装→铺设墩顶铺板→外布铁丝安全网。
(三)关键技术
1、脚手架安装前必须编制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搭设。
2、固定基础并做好排水。
(四)适用范围
现浇结构满堂支架。
二、水泥搅拌桩质量监控(工艺)
(一)工艺原理
通过对水泥搅拌桩施工过程的精确监测与合理分析,综合现场各种条件,及时生成项目现场的岩土分析报告,评估现场施工质量。
(二)工艺流程
资料收集、整理→试桩方案拟定→安装检测仪器→现场试桩→取芯报告→施工参数拟定及设备改造→确定施工方案→报警值、评估模型设计→全面监控施工
(三)关键技术
1、实时采集、上传、存储原始施工数据,并远程查看。
2、实时评估成桩质量,生成质量评估报告。
3、自动生成多项施工资料。
4、实时报警。
5、实时分析场地地质条件等影响因素。
6、根据实际地质条件调整施工方案。
(四)适用范围
软土地基处理。
三、基于物联网的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全过程管控工艺
(一)工艺原理
以混合料从拌和生产到施工现场管理的全过程作为管理对象,运用质量动态管理的方法,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手段,充分利用基于物联网架构的传感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将混合料的生产、运输、摊铺、碾压等数据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分析、评价,并采用无线网络传输,通过通信模块及时上报到服务器,动态、真实地反映工程质量状况,有效防范假数据、假资料等弄虚作假行为,实现各方对工程质量的实时动态管理与控制,并形成相关的决策,达到沥青路面质量智能监管的目的。
(二)工艺流程
控制指标的确定→控制指标采集、传输设备的安装→控制指标评价系统的建立→控制指标的采集监控及预警→数据的分析及纠偏。
(三)关键技术
1、生产数据管控:在拌和楼操作室安装数据采集传输终端,实时采集拌和楼生产数据:油石比、石料用量、矿粉用量、沥青用量、添加剂用量、级配曲线、拌和时间。
2、运输过程管控:将生产后场和施工前场的质量数据进行关联,采集运料车的运输时间、运输轨迹及运输桩号,形成质量溯源。
3、施工前场管控:在摊铺机、压路机上安装无线传感测温、测速、高精度GPS采集终端,实时采集摊铺机、压路机的作业温度、速度、碾压遍数、碾压轨迹。
4、质量分析评价:对采集到的全过程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及决策,实现沥青路面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的纠偏。
(四)适用范围
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改扩建工程、养护工程的沥青路面施工。
四、水泥砼路面共振碎石化破碎工艺
(一)工艺原理
路面共振破碎机的激振器产生偏心力,通过共振梁调幅、调频后,带动破碎锤头产生高频低幅的振动,使得锤头的振动频率达到或接近水泥面板的固有频率,致使混凝土板块共振并迅速开裂。
(二)工艺流程
路况调查→清除沥青修补层→洒水湿润→试振→检测验证→共振碎石化→清除表面粗粒料→压实→技术指标检测。
(三)关键技术
1、路面共振破碎机锤头的振动频率达到或接近水泥面板的固有频率。
(四)适用范围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
五、泡沫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
(一)工艺原理
通过沥青发泡设备在160-180°的沥青中喷入质量为沥青2-5%的高压水雾,沥青产生微细的泡沫,从而使沥青膨胀。此时沥青的粘度显著降低,可以方便地与冷湿粒料拌和均匀,达到乳化沥青类似的效果。水分蒸发后,混合料性能满足使用要求。
(二)工艺流程
高温沥青与高压水分别同时喷入发泡内管→沥青发泡→发泡沥青喷入拌缸内→与集料搅拌成沥青混合料。
(三)关键技术
1、喷水量、喷水压力的控制。
2、沥青的温度的控制。
3、先期掺入碱性矿粉使软质沥青对集料的裹覆;
(四)适用范围
三、四级公路路面。
六、高灰分天然岩沥青(BRA)混合料施工工艺
(一)工艺原理
将灰分含量达75%的高灰分天然岩沥青(简称BRA)作为沥青混合料添加剂,将其加入到沥青混合料中可以改善沥青胶浆的界面,提高沥青胶浆与集料之间的黏附性,从而提升沥青混合料的强度、高温性能和水稳定性,并且高温时不增加胶浆的粘度,使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
(二)工艺流程
原材料准备(沥青及岩沥青、集料、矿粉)→配合比设计(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及验证)→沥青混合料拌和(干拌时加入岩沥青,后加入常规沥青拌和)→运输→摊铺→压实。
(三)关键技术
1、原材料准备:岩沥青原材料指标及质量控制(包括岩沥青含量、灰分、密度、含水量和粒度范围等)。
2、配合比设计:控制岩沥青掺量为矿料总质量的2.0%-4.0%,以及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在4%~5.5%范围内
3、沥青混合料拌和顺序与时间控制。
(四)适用范围
各等级公路路面。
七、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
(一)工艺原理
对老路面先进行加热(间歇式加热),当面层温度达到要求时,在其表层喷洒再生剂,再进行耙松、熨平、上铺新沥青混合料薄层,并碾压或路拌后碾压成型,使老路面就地再生利用。
(二)工艺流程
路面加热→喷洒再生剂→耙松→熨平→新沥青混合料摊铺→两层一次压实成型。
(三)关键技术
1、在施工前根据路面状况对设备设定温度上限和温度下限,开始间歇式加热。
2、当路表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上限时,设备停止加热,此时热量逐渐渗透到路面深层;当路表温度下降到设定的温度下限时,设备开始加热,直至下承层设定深度范围内温度均衡的达到规定要求。
(四)适用范围
公路养护、维修。
八、钢筋智能加工工艺
(一)工艺原理
在数控化电脑操控界面上输入需要加工成型的参数,数控设备将按照设定参数自动将钢筋加工成型,实现工厂化作业。
(二)工艺流程
数控化电脑操控界面上输入需要加工成型的参数→钢筋就位→自动加工成型。
(三)关键技术
1、技术交底到位,确保输入信息符合图纸要求。
2、进行首件的工艺确认。
(四)适用范围
钢筋集中加工。
九、钢筋骨架精加工及整体吊装工艺
(一)工艺原理
在钢筋加工场按施工图纸制作好1:1钢筋骨架拼装胎架,依据钢筋胎架安装、绑扎钢筋骨架,形成整体,用运输车运至施工现场采用汽车吊吊装入模,完成钢筋加工安装施工。
(二)工艺流程
依据设计图纸制作钢筋骨架的胎架→钢筋加工、安装→骨架加工成型→钢筋骨架运输→钢筋骨架吊装就位。
(三)关键技术
1、钢筋骨架胎架严格按图纸1:1放样制作。
2、运输及吊装过程中加设加强筋不使骨架变形。
(四)适用范围
桥梁构件钢筋加工。
十、桥梁灌注桩桩头环切法施工工艺
(一)工艺原理
由测量人员对已开挖完的基坑进行标高测量,在桩基的设计顶标高处做好环向标注,施工人员沿着环向标注用手持切割机进行深3cm环向切割(需避开钢筋),切割完后用手持风镐将桩头钢筋进行剥离,再在环切线处对称环向分布打入钢钎,反复敲击钢钎使混凝土在换切线处断开,用起重机吊离桩头。
(二)工艺流程
放样→开挖基坑→标高测量及环向标示→环向切缝→剥离钢筋→掰断桩头→吊离桩头。
(三)关键技术
1、测量标高准确无误,环切线比桩顶设计高程高3cm。
2、切割线深度严格按照不大于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环切控制。
(四)适用范围
桥梁桩基。
十一、预制梁整体式全自动行走液压模板安装工艺
(一)工艺原理
在预制场的梁底模两侧预埋模板行走导轨,通过液压系统使模板在轨道上自动行走及控制三向位置。使模板安装就位、拆离均完全利用液压系统完成。
(二)工艺流程
铺设导轨→在导轨上安装整体模板→模板通过液压系统行走安装就位→浇筑砼→砼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后模板通过液压系统自动拆离预制构件。
(三)关键技术
1、三向液压系统及导轨的设计制作。
2、测量定位准确。
(四)适用范围
桥梁预制梁模板安装与拆除。
十二、现浇箱梁挂篮液压预压工艺
(一)工艺原理
将反力架固定在已浇筑的0#块箱梁体上,待悬浇挂篮和箱梁底模安装结束后,再将液压千斤顶置于反力架与底模的预留空间内。采用液压千斤顶下压挂篮底模,使反力架、挂篮系统和0#块箱梁之间形成平衡内力,挂篮系统受到与实际施工荷载一致的受力。在预压过程中,通过控制液压千斤顶的压强,模拟挂篮系统各级受力状态,测量出挂篮各部位的变形参数,从而达到预压挂篮系统的目的。
(二)工艺流程
挂篮及底模安装就位→反力架安装就位→安装千斤顶及监控系统→分级预压及监控→依据挠度调整挂篮高度。
(三)关键技术
1、在浇筑0#块时需预埋反力架的固定钢支撑。
2、液压预压件需横向连接稳定。
(四)适用范围
桥梁悬浇箱梁挂篮预压。
十三、桥梁全自动喷淋养生工艺
(一)工艺原理
通过时间继电器或湿度传感器控制水泵对构件进行自动喷淋养护。
(二)工艺流程
清理构件旁杂物→安装自动喷淋装置→设置时间(湿度)参数→开机养生直至养生期结束。
(三)关键技术
1、该自动喷淋系统可自动行走。
2、喷头可360度范围内循环转动,做到无死角养护。
(四)适用范围
桥梁上部结构砼养护。
十四、预应力智能张拉、压浆工艺
(一)工艺原理
智能张拉是指一种预应力自动张拉设备及其计算机控制系统,根据预设程序,由主机发出指令,同步控制每台设备的每一个机械动作,自动完成整个张拉过程。智能压浆由系统主机、测控系统、循环压浆系统组成;浆液在预应力管道、制浆机、压浆泵组成的回路内持续循环,达到压浆施工的效果。
(二)工艺流程
构件检查和清理→预应力筋和锚具的检查检验→钢绞线的穿束→千斤顶的安装→主要参数的输入→启动智能张拉系统→卸载。
设备设置及控制台设立→管路连接及确定循环模式→配置浆液→设备调试→压浆施工→压浆作业完成。
(三)关键技术
1、张拉过程中充分考虑夹片回缩量。
2、控制水泥浆的流动度。
(四)适用范围
桥梁预应力结构。
十五、钢结构陶瓷衬垫免清根焊接工艺
(一)工艺原理
当进行钢板V形坡口对接电弧焊焊接时,在坡口根底部(对接钢板背面)粘贴自带凹槽的陶瓷衬垫,焊接过程中采用摆动方式,使熔液填满背面衬垫凹槽及坡口直至冷却形成焊缝。
(二)工艺流程
单面坡口→坡口打磨清理→接头组并固定→检查焊缝间隙及组并对错量→对面贴陶瓷衬垫→焊接→无损探伤。
(三)关键技术
1、板厚>30mm的应采用预热60℃以上工艺措施,以降低接头约束。
2、第一道打底焊开裂几率较高,须选择抗裂性好的实心焊丝进行第一道打底焊。
(四)适用范围
钢箱梁接头连接。
十六、深基坑BIM监测工艺
(一)工艺原理
建立基于基坑围护的三维结构模型,在模型内布置与现场位置统一的监测点位,将施工现场实测的点位监测数据关联到对应点位上,可以在BIM平台上实现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可以进行基坑监测数据实时保存、远程查看方式。
(二)工艺流程
BIM模型建立→现场监测点的布置和BIM模型的关联→监测点的数据采集、导入及统计→数据展现。
(三)关键技术
1、BIM模型建立。
2、利用Luban Explorer(PC端)软件便捷的录入基坑监测数据,生成监测报告;及时查看测点的位置、支护形式、施工进度,分析监测数据变形趋势。
3、结合现场施工工况,判别监测数据是否异常、基坑是否处于安全状态。
(四)适用范围
隧道深基坑施工。
十七、高大模板砼浇筑监控工艺
(一)工艺原理
建立固定模板用的拉杆拉力与螺母连接质量关系;在墙身模板的拉杆端部设置压力盒,并连接至电脑,通过实时监控拉杆拉力变化,电脑运算出模板的受力状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控制好混凝土浇筑速度。
(二)工艺流程
建立拉杆拉力与螺母连接质量关系→安装模板→拉杆端部穿压力盒→浇筑混凝土→监控螺母压力→控制浇筑速度。
(三)关键技术
1、建立固定模板用拉杆拉力与螺母连接质量关系。
2、设置模板拉杆的临界受力状态报警。
(四)适用范围
船闸闸室墙施工。
十八、大模板小龙门移动模架施工工艺
(一)工艺原理
移动模架包含小龙门和模板系统,利用小龙门对整体模板进行移动和定位,解决驳岸墙大模板就位难的问题。
(二)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移动支架的轨道铺设→移动支架安装→模板系统与移动支架间的吊装→模板调整、预埋件施工→混凝土浇筑、养护。
(三)关键技术
1、需确保整体拼装模板平整度、刚度、强度。
2、加强测量定位精度。
3、利用可移动的龙门框架对驳岸墙施工中的前、后模板进行移动和定位。
4、控制砼浇筑速度,使背墙砼内气泡得到及时排除。
(四)适用范围
驳岸墙施工。
十九、大吨位系杆拱桥浮托安装工艺
(一)工艺原理
系杆拱竖向重力通过拱脚传至浮运平台和岸上平台,系杆拱浮运过河时,一端拱脚与浮运平台临时固结,形成一个固定支点,另一端拱脚通过运输小车在岸上平台滚动前进,形成一个活动支点。通过在河对岸施加水平力牵引浮运平台,使得系杆拱纵移过河。整个拖拉安装过程中,系杆拱结构始终处于简支受力状态。
(二)工艺流程
主桥系杆拱落架→浮运平台压水调平→浮运平台与一侧岸上平台对接→调整浮运平台内压水量,使平台外侧高于内侧对接位置,呈上翘状态→系杆拱上浮运平台,并抽出浮运平台内压水量以置换系杆拱重量→系杆拱与浮运平台临时固结→压水调平浮运平台,解除浮运平台与岸上平台连接→系杆拱纵向浮运过河安装→浮运平台压水调平→浮运平台与另一侧岸上平台对接→调整浮运平台内压水量,使平台外侧高于内侧对接位置,呈上翘状态→解除系杆拱与浮运平台临时固结→系杆拱下浮运平台,并压注浮运平台内压水量以置换系杆拱重量→系杆拱纵移就位,与两侧岸上平台临时固定→浮运平台与岸上平台解除连接,停靠到预定位置。
(三)关键技术
1、系杆拱与浮运平台临时固结,系杆拱浮运过程处于静定结构。
2、系杆拱上、下浮运平台压水量调整平台高程过程中应保持船的平衡。
(四)适用范围
系杆拱桥上部结构整体浮运安装。
二十、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骨架整体吊装施工工艺
(一)工艺原理
采用部分或全部拱梁组合体整体吊装施工方法,即为将拱肋与劲性骨架在陆上拼装完成后,采用大吨位浮吊船只,将整个拱梁组合体整体吊装,在合龙时采用拱肋内衬环以及限位挡块进行辅助合龙,完成拱肋和劲性骨架的整体安装施工。
(二)工艺流程
岸上拱桥拼装完成→吊点安装钢丝绳→起重设备吊运拱桥上部结构→安装就位。
(三)关键技术
1、编制起重专项方案
2、吊点位置选定及加固。
(四)适用范围
系杆拱桥上部结构安装。
二十一、护岸结构工业化装配式安装工艺
(一)工艺原理
在工厂内分块预制护岸构件,预制构件水运到现场,使用全回转浮吊安装完成,采用“强制定位器”和“分级钢质调整片” 进行精确定位,保证预制构件平面位置和垂直度准确,分节分次进行构件内和墙后回填。
(二)工艺流程
测量放样→基槽开挖→底板浇筑→底板预制构件吊装→底板预制构件内回填→顶节预制构件吊装→顶节预制构件内回填→墙后回填。
(三)关键技术
1、预制构件几何尺寸及预埋件定位。
2、安装精度的控制。
(四)适用范围
护岸结构安装。
二十二、船闸BIM监控施工工艺
(一)工艺原理
以闸室墙的钢筋、模板安装、水泥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闸门钢结构安装到施工现场的全过程作为管理对象,利用传感技术将生产全过程数据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分析、评价,采用无线网络传输及时上报到服务器,动态、真实地反映工程质量状况,实现各方对船闸工程质量的实时动态管理与控制。
(二)工艺流程
BIM模型建立→现场监测点的布置和BIM模型的建立→监测点的数据采集、导入及统计→数据展现形式。
(三)关键技术
1、BIM模型建立。
2、信息集成。
(四)适用范围
船闸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