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赣榆区“五项行动”书写“畅安舒美”画卷 | ||||||||
| ||||||||
在青盐铁路经过的宋庄镇三店村村北,一个依托海赣古官道、结合许鼎霖治水纪念碑等历史文物建起来的“水韵农歌文化广场”从铁路高架下方凭空而起。4月28日下午,家住宋庄镇柳杭村的苗德云大妈带着外孙女来到这里荡秋千。如今,附近六七个村子的居民现在都喜欢来这儿休闲游玩。
“这个地方原来是附近三个村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存放点,残垣破壁,杂草丛生,我们结合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打造了一个集水利文化展示与群众健身娱乐、人文景观、绿色生态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广场,一到晚上,附近的村民都来跳广场舞,可热闹了。”三店村党总支书记孙传献介绍说。
象宋庄镇三店村这样,将铁路高架桥下垃圾场变身休闲文化广场的还有青口镇李城村。去年以来,李城村投资300多万元,对青盐铁路沿线拆迁区、河道、道路、村庄、农田、林地进行了综合整治。如今,这里已建成便民休闲广场,每到夜晚,周边村民纷纷前来休闲、娱乐、健身,成为便民休闲的好去处。
“这几年交通沿线环境的新变化,主要得益于全区开展的‘五项行动’。”区“五项行动”办公室主任、交通运输局局长黄兵叶介绍说。“从2017年起,我区就全面启动了高速公路、国省道、农村公路、铁路及港口等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五项行动”,计划用三年时间,将交通沿线打造成为展示“美丽赣榆”的景观带和风景线。”
目前,全区“五项行动”共完成投资9.17亿元,完成土地流转485.13万平方米,绿化里程1036.55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028.08万平方米,刷白树木300.89万棵,立面出新370.94万平方米,建设辅道4.53万米,清理“五堆”8.33万处,清运垃圾36万立方米,拆除广告3.9万处,清理加水点242个,拆除乱搭乱建34.18万平方米,取缔马路市场2511处,清理桥下空间237座,封闭道口424处,迁移沿线坟墓8664座,营造了“畅安舒美”的交通环境。省“五项行动”专刊曾两次宣传推广该区典型经验。《扬子晚报》聚焦宣传该区“五项行动”。
千里绿道,扮靓“美丽赣榆”
绿色通道建设是“五项行动”的重头戏,也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主要内容。
在242省道与青盐铁路、G15高速公路交汇处,原先周边乱堆乱放的塔吊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复垦平整的土地,两侧刚栽植的高杆红叶石楠,统一刷白,排列整齐,十分美观。这是今年赣马镇投资260多万元重点打造的交通节点绿化景观,让千年古邑焕发新姿。
一条铁路和两条高速穿境而过的青口镇,坚持高标准打造高铁、高速“两高”沿线生态型绿化示范廊道,按照单侧宽度50米的标准,三年时间共投资1490万元,完成青盐铁路和G15、G25高速公路沿线绿色通道建设1605亩,“两高”沿线打造成生态型绿化示范廊道。
“石桥镇新宅子村将铁路沿线拆迁废墟复垦成“双赢”宝地,位于村西头铁路沿线两侧约85亩的拆迁废墟,如今通过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已全部复垦,栽植苹果树,不仅提升了铁路沿线整体绿化环境,又可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实现了农村增绿与农民增收“双赢”目标。” 新宅子村党支部书记李至方介绍说。
千里绿道,为创森增绿添彩。三年来,该区结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本着彩色化、珍贵化、效益化的“三化”原则,按照单侧绿化宽度铁路、高速公路20—50米,国道不少于20米、省道不少于15米,农村公路可绿化区域绿化率县道98%、乡道95%、村道90%的标准,高质量打造沿线绿化景观长廊,共完成绿化里程1036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028万平方米,进一步扮靓了“美丽赣榆”。
源头整治,让“马路市场”成历史
在赣马镇车辆综合服务区,汽修经营户仲伟喜告诉笔者,去年底,镇里专门投资3500万元,在242省道旁建成了一个车辆综合服务区,将过去马路两侧的修车铺子都整合进来,不仅改善了沿线环境,保障了道路安全畅通,而且还给我们提供了经营场所,现在经营户都集中起来了,生意反而比前更好做了。
象赣马镇车辆综合服务区这样的新市场,在全区交通沿线还有好多家。这是该区源头整治“马路市场”、改善沿线环境的创新之举。“马路市场”是公路环境整治的重点,也是难点。近年来,为彻底整治公路沿线“马路市场”,该区坚持堵疏结合,源头整治,严防反弹,让“马路市场”成历史。
一方面,联合执法“堵”。2017年以来,沿线各镇联合交通、公安、水利、城管等部门,在国省道沿线集中开展清理马路市场为主要内容的“五清理、四整治、两提升”活动不下10余次,其中,233国道联合执法行动就达4次。共取缔“马路市场”2511处,封堵沿线非法道口424处。
另一方面,建设新市场“疏”。先后建成石桥汽修城、石桥农贸市场、九里农贸市场、海头海产品集中交易区、赣马车辆综合服务区、塔山农贸市场、墩尚东汽车维修城,233国道沙河苏北重卡服务驿站、班庄苏班汽贸城正在建设中,从源头上彻底取缔“马路市场”,为沿线经营户提供规范有序的经营场所,受到沿线经营户的好评和欢迎,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
路让村增色,村为路添彩。景观大道新242省道建成通车后,让全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黑林镇芦山村一下子美起来、靓起来。
这个村背靠风景秀丽的全省第二高峰大吴山,怀抱塔山水库,西依芦山水库,南临山前水库,绿树环绕,自然环境优美。村庄留存大量上世纪建筑风格院落,保留连云港传统的清水脊、青砖、红瓦的民居特点,与留存完整的上世纪50年代水利设施相得益彰。
“村里以路为轴,投资2500万元,围绕“果香田园、朴芳山居”主题,以丘陵农耕文化元素为特色,推崇“古法种植”,将传统农耕方式与现代农业技术融,依托现有“背山、面水、环湖”的山水格局,打造成为以农耕展示、农家作坊体验、水果采摘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休闲村。在这里,你可以体验“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优美风光,感受“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意境。”村党总支书记单杰介绍说。
同样在宋庄镇,沿“最美公路”自驾游路线,即从G25高速公路→赣榆南收费站→新204国道→孙柳路→范店水利广场→新青罗路→邮电路→怀仁路,到今年五一刚刚开园的“丝路小镇”,不仅能赏万国花海、品八方美食、鉴汉唐文化,而且还能欣赏到沿途优美风光,体验“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自驾乐趣。
走进赣榆火车站站前广场,更是另一番美景:笔直的站前通道,宽阔的停车场地,温馨的风雨走廊,迷人的景观灯具,精美的“浪花”雕塑,漂亮的“雨水花园”,无一不扮靓着赣榆城区高颜值的“城市客厅”,恭候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宾朋。
路创优,争一流。近年来,该区以开展“城乡环境大提升”活动为抓手,坚持做到线面结合,即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结合、与国家级卫生镇创建结合、与特色小镇建设结合、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结合、与殡葬改革相结合,持之以恒地抓好“五项行动”,广泛开展青盐铁路沿线“十佳”“六无一有”样板示范段创建、国省道“十佳集镇段”评比、“寻找最美公路”自驾游、“最美公路段”评选及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等活动,提升了沿线及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了乡村振兴,展现了“美丽赣榆”风采。
据了解,该区已在全市率先创成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204国道柘汪段、青口段及242省道赣马段荣获全市国省道“十佳集镇段”。228国道、204国道及242省道3个路段成功入围全市“最美公路段”。去年,全区14个镇顺利通过省级卫生镇创建验收,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所有镇创成省级卫生镇的县区,今年将全部创成国家级卫生镇。厉庄镇上榜“2018中国最美村镇”。厉庄镇谢湖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名单。柘汪镇西棘荡村成功入选第五届全国文明村。柘汪镇西棘荡村、宋庄镇沙口村成功入选第四届“江苏最美乡村”。黑林镇芦山村、班庄镇前集村分别入选省首批和第二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石桥镇石桥村上榜江苏省休闲农业精品村。宋庄“丝路小镇”、青口“潜园”相继开园迎客。
美丽交通,你我同行。全区上下正围绕“必须通过验收”目标,按照区委书记孙爱华在全区“五项行动”工作推进大会上提出的“铁腕治路、干则必成,优化环境、造福百姓”新要求,进一步发扬“苦干、实干”精神,大干50天,奋力书写“五项行动”“畅安舒美”画卷,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