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绿色航运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友好、畅通高效”。持续加快干线航道建设。“十一五”以来,全省共完成航道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52亿元。长江12.5米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竣工验收,通航主要船型从3万吨级提高到5万吨级,有效降低沿江地区物流成本、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建成21个内河水上服务区,京杭运河、盐河等一批集航运通道、绿化通道、景观通道、人文通道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绿色生态人文航道。全方位整合沿江锚地、岸线、集装箱航线资源。提高沿江港口集约化、规模化水平。深入推进绿色港口建设,加强港区内防污染设施建设和改造。核减长江规划港口岸线72.6公里,将原规划的港口岸线调整为饮用水源岸线、城市生活和旅游景观岸线等。
二是航运装备技术“清洁低碳、节能环保”。积极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聚焦“苏北—太仓”“苏北—连云港港”“苏南—太仓”三大核心通道,构建全省内河集装箱运输体系。2018年内河集装箱运量达34.6万标箱,同比增长34%。开展船型标准化及LNG动力船舶应用工作。新改建LNG船舶92艘,占全国总量三分之一;建成8座内河船用LNG加气站,约为全国总量百分之四十。严格船舶排放控制和生活污水处理。省政府印发《长三角水域江苏省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率先研发成功实用可靠的内河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本省籍400总吨以上内河货运船舶约8800艘均完成生活污水防污改造。国内首创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技术,在沿江沿海港口和内河港口航道全面推广应用,率先实现内河水上服务区岸电系统互联互通联网运行。
三是水运综合服务水平“多式联运、人文智慧”。着力打造以港口为节点的公铁水、江河海联运体系。重点打造以港口为节点的江海河、公铁水联运体系,扎实推进公转水、公转铁,2018年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同比增长14%。积极打造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开展《新时代大运河江苏段现代航运建设发展规划》研究,制订《江苏省推进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发展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京杭运河苏州、扬州、淮安等地4个代表性航段建设。促进航运智慧创新发展。京杭运河苏北段船员采用“船讯通”登记缴费过闸用户近3万个,占比85%以上。实现对本省籍28776艘船舶的在线监控和动态跟踪。推进智慧工地、智慧船闸建设,积极推行BIM等新技术以及新材料新工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