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资讯 > 媒体关注
【新华日报】建一座大桥,树一座丰碑
发布日期:2019-09-30 10:59 浏览次数: 字体:[ ]

9月20日,世界首座主跨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沪通长江大桥顺利合龙。“千米级的跨越”,树起了我国桥梁建设新的丰碑。

1968年9月30日,南京长江大桥通车,5万南京市民争睹通车盛况,中国人自主建设长江大桥梦想成真。

长江江苏段干流总长约430公里,从1968年到2019年,51年来,江苏在这段长江下游最宽阔的江段已建和在建桥隧22座。一座座世界级桥梁建成通车,让天堑变成通途,长江两岸由“隔江相望”变为“跨江融合”。

主跨超千米公铁斜拉桥飞架长江

沪通长江大桥开工建设以来,每个节点都广受关注。

“一天天看着大桥慢慢成型架在长江上,真雄伟!”9月20日,随着最后一节钢梁完成焊接,沪通长江大桥合龙,现场围观的南通和苏州市民见证这一历史时刻难掩激动。

沪通长江大桥位于江阴大桥下游45公里处,南岸为张家港市,北岸为南通市,是世界首座主跨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

“考虑公路、铁路的接驳等因素,桥址靠近长江入海口,江面超宽,且航运繁忙,这就导致沪通长江大桥的主跨必须超千米。”中铁大桥院院长张敏介绍,沪通长江大桥为沪通铁路、通苏嘉城际铁路、锡通高速公路共同的过江通道,全长11072米,主跨1092米,主塔高330米,约110层楼房高。上层为6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为100公里;下层为4线铁路,其中两线沪通铁路设计时速为200公里,两线通苏嘉城际铁路为客运专线,设计时速为250公里。

沪通大桥千米级的跨越,桥梁的钢梁犹如巨型“筷子”放在桥墩上。桥墩之间相隔越远,钢梁承载越重,“筷子”越容易向下弯曲变形,必须有相当强度的钢材和拉索才能匹配。中铁大桥局副总经理、沪通长江大桥项目经理罗兵说,这就意味着建设过程中需要运用一系列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

沪通长江大桥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张贵忠说,截至合龙,沪通长江大桥工程用钢量48万吨,相当于12个“鸟巢”;混凝土230万立方米,相当于8个国家大剧院。大桥建成后,可抵御13级台风和10万吨级船舶的撞击。其工程规模之大,标准之高,难度之大,代表着当前中国乃至世界同类型桥梁建设的最高水平,建成后必将成为中外桥梁建设的新标杆。

随着大桥的合龙,下一步将进入铁轨铺设、路面浇筑的最后冲刺阶段,力争明年6月实现通车。

沪通长江大桥是“八纵八横”铁路网中沿海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车后,南通到上海将由现在的5小时左右缩短至1小时左右,并将连接起鲁东、苏北与上海、苏南、浙东地区间的沿海铁路,贯通中国东部最便捷的铁路运输通道,为长三角经济辐射中西部地区提供便利条件。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认为,如今的都市圈是各种要素高度流动与共享的时代,沪通长江大桥必将为“跨江融合”描绘出浓重一笔。

我国首座公铁两用悬索桥一跨过江

9月24日,随着额定起吊重量900吨的缆载吊机将钢梁起吊至指定位置,与吊索进行连接完成,标志着五峰山长江大桥中跨首节钢梁架设成功,我国首座公铁两用悬索桥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中跨钢梁架设是大桥上部结构施工的核心环节,钢梁架设由跨中向两侧对称架设,最后在两侧合龙。预计2020年,五峰山长江大桥具备开通运营条件。

五峰山长江大桥是继南京长江大桥、沪通长江大桥之后的长江江苏段第三座公铁两用大桥。中铁大桥院副总工程师徐恭义说,悬索桥因其结构特点以公路桥居多,修建公铁两用悬索桥在我国还是首次,五峰山长江大桥也是世界荷载最大的公铁两用悬索桥,其搭载的公路、铁路车道数量和重量,都刷新多项世界纪录。锚碇是大桥的重要受力结构之一,该桥北锚碇沉井平面尺寸约为7000平方米,相当于16.7个篮球场大小,为世界最大。

“五峰山长江大桥还是世界首座高速铁路悬索桥。”中铁大桥局连镇铁路项目部常务副经理陈明介绍,大桥是连镇铁路关键节点工程,全长6.409公里,主跨1092米,一跨过江,不但壮美,还对航道基本没有影响,下层为4线高速铁路(预留两线),设计时速250公里;上层为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公里。

“作为江苏南北中轴城际交通枢纽上的重要节点,五峰山长江大桥承载了重要使命。”省铁路办相关负责人说,大桥是连接淮扬镇铁路和京沪高速公路的过江通道,这条江苏交通“中轴线”打通,首先扬州将直接实现与苏南快速接轨,融入了上海一小时经济圈中。连云港到南京只要2小时左右。连淮扬镇铁路北接山东,南接皖浙赣,是连接鲁苏皖浙赣五省的铁路纵向大通道,也是京沪高铁在江苏的第二通道,今后的客流量将给沿线区域带来巨大活力。

“每一座桥对长江两岸融合都是革命性的”

建一座大桥,树一座丰碑。在长江江苏段,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过江大桥建成和在建,正在并且将持续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两岸地区的沟通交流。

目前,长江江苏段已列入国家规划的各类过江通道共计36座。已建和在建过江通道22座,其中单一功能过江通道17座,综合性复合过江通道5座。在建的8座为沪通长江大桥、五峰山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五桥、和燕路过江通道、建宁西路过江通道、仙新路过江通道、常泰长江大桥、龙潭长江大桥。

“每一座桥,对两岸的交往和融合都是革命性的。”省社科院研究员黎峰说,比如南京长江第二大桥使南京基本形成“城内成网,城外成环”的大交通格局,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江阴长江大桥,打通了国家“两纵两横”公路主骨架的跨江“咽喉”。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突破了长江东部南北区域融合的交通瓶颈,推动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从单一功能过江桥隧逐步发展到多功能复合型过江桥隧是大势所趋。

“今年开工的常泰长江大桥主桥主跨长达1176米,将成为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也将成为长江上首座‘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城际铁路’的跨江桥梁工程。”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常泰长江大桥建设指挥部现场指挥长李镇说,作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重要项目,常泰长江大桥对加快扬子江城市群建设,促进“锡常泰”城市组团跨江融合发展等将产生明显作用。

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江运输需求增加迅猛,过江通道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陆永泉表示,从供需情况看,铁路过江设施明显滞后,公路过江通道能力明显不足,南京二桥、江阴大桥、苏通大桥经常拥堵。以2018年江苏各设区市GDP数据为例,2018年苏南五市GDP总量达5.4万亿元,苏中三市GDP总量为1.9万亿元,苏北五市GDP总量仅有2.1万亿元。迫切需要功能完善、布局优化的过江通道体系,促进发展要素跨江快捷流动,缩小江苏区域发展差距。

按照计划,至2025年,江苏已建和在建过江通道数量达30座,过江通道瓶颈基本缓解;至2035年,已建和在建过江通道数量达36座,实现长江两岸区域间、城市间多通道、无障碍、一体化、便捷高效连接,促进宁镇扬、锡常泰、(沪)苏通经济板块紧密融合发展和江苏区域协调发展,更好地策应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

“按照构建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总体要求,我省将统筹考虑铁路、公路、城市道路、城市轨道等不同功能的过江需求,大力发展多种运输方式共用过江通道,提升过江通道的复合性,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陆永泉介绍,在国家各类规划已批复江苏的36座过江通道基础上,正争取更多过江通道纳入国家新一轮长江干线过江通道规划。

目前,拟开建的江阴第二、张皋、润扬第二、苏通第二、张靖等5座过江桥隧均按照规划安排,稳步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本报记者 梅剑飞    本版供图:中铁大桥局

本文刊于《新华日报》9月30日23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