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高铁新城描绘“港铁产城”融合发展新蓝图
发布日期:2019-09-04 17:01 浏览次数: 字体:[ ]

随着张家港站铁路枢纽的建设,作为对接长三角的“桥头堡”,张家港高铁新城描绘出“港铁产城”融合发展新蓝图。

依托高铁枢纽站规划建设的张家港高铁新城总面积达44.2平方公里,是张家港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一主一副一园”中对应的塘桥副中心所在地。未来,张家港高铁新城将形成“文化生态双轴,四大功能引擎,七大产城分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充分挖掘生态潜力、释放创新活力、彰显文化魅力,融合鹿苑、塘桥特色文化底蕴,以水为魂,以桥为媒,打造成为一座具有唐风水韵的高铁“桥”城。

张家港高铁新城以“一城七区”的总体格局,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高端产业新城,推动“港铁产城”融合发展。“七区”包括创新门户区、乐活新城区、生态核心区、中央活力区、文创体验区、老镇提升区、智能智造区。七大功能板块既独立又互有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创新门户区以高铁站点为核心,依托高铁对外门户优势吸引高端创新人才和资源进驻,积极培育科技研发、中试转化、创业孵化等创新平台发展;乐活新城区位于高铁新城核心位置,规划布局有国际会展中心,行政服务中心等重点项目,并通过引进商业中心、国际学校、高端医院等配套设施,打造高品质生态社区;生态核心区结合黄泗浦生态文化园的生态资源,完善旅游配套、商业服务等功能,打造成为服务于整个张家港市及周边地区的城市生态绿肺;中央活力区积极发展高端商务、运动休闲、生态度假产业;文创体验区以鉴真东渡作为文化品牌,着重发展文化旅游和文创艺术产业;老镇提升区保留塘桥老镇区的传统风貌和产业基础,进行风貌整治,使老镇区重新焕发活力;智能智造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壮大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打造高端智造基地。

张家港高铁新城依托其特殊的区位条件形成东西四大发展引擎,其中,高铁站周边的门户区域布局商旅中心、商务中心、科创中心和创业中心,打造创新综合体;中部建设高铁新城行政、文化、金融和科创中心等,构建行政文化综合体;黄泗浦西岸规划以体育场馆为核心,实现体育场馆和城市功能及市民生活的高度融合,打造文体商娱综合体;黄泗浦东侧以打造长三角区域性会展中心为目标,形成国际会展综合体。

张家港新城依托南北向三丈浦和东西向生态绿廊形成十字交汇的水绿双轴,构建公共空间骨架。纵贯高铁新城的三丈浦文化长廊连接了塘桥和鹿苑老镇区,通过对三丈浦进行河道景观整治,修缮周边弘济桥、鹿苑老街、徐家湾遗址等历史文化遗存,激发沿线城市更新,使文化底蕴重新焕发活力的同时,植入新的休闲景观和商业服务设施,形成纵贯南北的滨水文化长廊。同时,中部东西向设置一条宽约100米,长4公里的中央绿轴——瘦央园,连接黄泗浦和高铁枢纽区。这条绿轴中规划有轨电车线路,并在生态廊道中设置无障碍跑道,供市民休闲健身。

围绕“唐风水韵,高铁‘桥’城”的特色,新城内部道路系统规划充分结合水网格局,构建“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空间结构,彰显江南水乡城市特色。水陆相交所形成的108座桥梁将通过形式各异的造型设计,将高铁新城打造成一座露天桥梁博物馆。乐活新城区则借鉴唐代长安里坊设计理念,结合基地自然水网条件,创造出高铁新城独具特色的“水乡里坊”。“水乡里坊”核心地块布局社区商业、福利幼托、文化体育、邻里公园等设施,形成集约化的邻里中心,为周边居民提供完善便捷的社区配套。

港铁产城融合,宜居宜业宜游。高铁新城将成为带动港城再次腾飞的强力引擎,助推张家港全方位接轨上海、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并大大增强我市对周边区域的辐射能力,成为长三角枢纽城市的发展目标。

(苏州市铁路办)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