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上午,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十三五”成就看南京系列新闻发布会。会议通报,“十三五”期间,南京交通重点围绕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升级版”“综合运输服务升级版”两个“升级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综合交通网络不断优化 支撑城市首位度提升
铁路方面,沪宁杭合形成“一小时高铁交通圈”。南京市铁路运营总里程476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34公里,铁路网密度位列全省第一,衔接北京、上海、杭州、安庆、合肥(武汉)、郑州6个方向,可实现与省内8个设区市铁路直通以及全国24个省会城市铁路快速通达。
轨道交通方面,成为全国首个区县全部开通地铁的城市。五年里建成地铁4号线一期、宁和线S3、宁溧线S7、宁高线S9及麒麟有轨电车二号线,至2019年底全市轨道(含都市圈城际和有轨电车)合计12条,里程达到394公里。
公路建设方面,南京高速公路面积密度全省第一,基本形成“两环两横八射”总体格局,面积密度(8.65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列全省第一、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国省干线基本实现“干线公路连街镇”目标,普通国省道总里程较2015年增加178公里,面积密度达到15.17公里/百平方公里,基本实现“干线公路连街镇”目标,同时连接南京各区、旅游景点、港口、码头、机场和车站等交通集散地,对外联系相邻省市县、主要城镇等。“井字型加外环”城市快速路网体系实现闭合,建成纬七路东进二期工程、苜蓿园大街南延、应天东街、承天大道等项目。新改建农村公路2258公里、农路桥梁136座,江宁区、高淳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江宁、高淳、浦口、栖霞、雨花、六合、溧水、江北新区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过江通道建设方面,形成“7桥2隧3轨”格局。截至“十三五”末,南京全市过江通道将建成10处12条、在建4处,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的“7桥2隧3轨”跨江通道体系,高效支撑长江两岸融合和江北新区、自贸区与主城联动发展。
机场方面,禄口机场实现7×24小时口岸通关保障,客货吞吐量分别突破3000万人次、37万吨,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12.4%、3.5%,居全国11、12位,揽获2019年度亚太区旅客吞吐量2500万至4000万级机场服务质量所有奖项。
航运、航道方面,至2019年底南京港综合通过能力增至2.13亿吨,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6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31万TEU,滚装商品汽车吞吐量达到13万辆。航运物流发展崭露头角,南京航运交易中心建设全面启动,货运交易平台暨“e航无忧”项目上线运行。四级以上航道里程由“十二五”末的187公里上升至215公里,省干线达标率达到74%,干线航道通航保证率达到95%以上。
公共客运体系加速完善 努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
目前,南京禄口机场累计开辟国际(地区)客运航线35条,航线通达新加坡、曼谷、吉隆坡、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台北等地,重要贸易国家和地区民航直达率达到85%,国际(地区)旅客吞吐量占比达11.8%。
南京南站创新城市候机楼升级版,开辟直通35个异地航站楼的空地联运专线。不断拓展都市圈城际公交覆盖度,累计开通18条毗邻公交线路。
南京获首批“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基本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网络、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为延伸和补充、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多元公共交通网络体系。全市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62.5%,城市公交万人标台为17.3台/万人。
货运物流转型步伐加快 助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现“南京—中亚”班列周双班、“南京—欧洲”班列周班运行,新增白俄罗斯明斯克方向发运班列,开通俄罗斯方向回程班列。禄口机场开通多条国际(地区)货运航班。港口开通直达日本、韩国的近洋航线,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连长江、通欧亚、对接沿海、辐射中西部”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积极发展“互联网+道路货运”新业态,累计发展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13家。南京成为第二批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在全国率先达到100%。
强化智慧、绿色、平安赋能 可持续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推进“互联网+公众出行服务”,拓展“我的南京”app的模块功能,实现交通运输服务信息一站式查询。实现全市公交移动支付全覆盖。开启运政执法与5G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探索,在省内率先试点“5G+精准执法”。
在全市内河水域开展“绿色船舶”专项行动和秦淮河水域船舶污染管控执法行动,在全省率先建成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港口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全部实现“油改电”。(宁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