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各地高速公路迎来返程车流高峰。在沈海高速如皋服务区,私家车“爆棚”。计海新 摄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是我国疫情转入常态化精准防控、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后的第一个长假。在高速公路免费通行、中长途出游需求集中释放等多重因素的叠加下,江苏公铁水空交通流量呈现大幅增长态势。交通部门在满足旅客出行的同时向内挖潜,将交通与消费、旅游、文化、餐饮嫁接起来,实现了交通流量的升值变现。
远超预期 道路从“头”堵到“尾”
“中秋节给丈母娘带的月饼堵在路上时全吃光了”“能够出去玩,堵也开心呀”……国庆假日开端,首先在社交媒体上“火”起来的是出行的拥堵。朋友圈各种晒堵车的照片,南京、苏州等城市出城路线一片“深红”,大家感慨着疫情后高速重回“热闹”,“堵并快乐着”。
老家在山东济宁的刘源经历了近些年最堵的一次出行。因为疫情的原因,过年没回家的他打算在国庆期间回家看望父母,但堵车的程度还是大大超出他的预料。10月1日上午十点,他从南京江宁开车奔赴南京八卦洲长江大桥,下午两点才刚上桥。当天晚上六点多,他才开到了距离南京仅有八十公里的高速来安段。出于安全考虑,一家人放弃了连夜赶路的计划,切换路线前往滁州住下,第二天一早再次踏上行程。为避免再次遭遇拥堵,刘源10月6日提前返程,但车行至宁洛高速南京段依然堵了近四个小时。
有着刘源一样遭遇的出行者太多太多。根据省交通综合执法局高速公路网昨天下午的监测数据预测,国庆假期8天,全省高速公路出口总流量预计将达3066万辆。节日期间,全省高速公路日均出口流量预计将达383万辆/日,同比增长约14.02%;10月1日,出口流量高达432.77万辆,同比大幅增长23.56%,创高速公路单日流量新高,比历史最高流量增长6.72%。铁路方面,从9月28日至10月8日,铁路中秋国庆运输十一天,南京铁路累计发送旅客逾250万人次,客流总量较2019年国庆黄金周恢复至八成以上,其中10月1日单日发送旅客更是达到28.2万人次,创下今年疫情以来单日旅客发送量最高值。
人流汇聚 长三角区域内交流紧密
长三角一体化程度的加强,让区域内的交通联系越来越紧密。国庆假日前,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一体化出行信息服务协作组便汇聚了三省一市高速公路网流量信息,首次推出《2020年国庆中秋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出行指南》。该指南预计,长假期间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网车流规模将达7771万辆次,日均流量971万辆次,同比2019年上升3.7%。
指南中对于长三角出行大流量的预测得到了验证。昨天记者获悉,假期出程阶段中国高速拥堵最高峰里程达9109.28公里,其中长三角地区拥堵情况突出,宁宿徐高速、G56杭瑞高速、金丽温高速、杭长高速拥堵明显,上海、杭州、苏州等城市出程车流量较大。国庆期间,长三角多地段高速一直保持较大流量。上海交通指挥中心数据显示,10月1日-10月4日上海高速公路流量达538.80万辆次,日均较去年同期上升4.26%。
受远距离旅行受阻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长三角居民将出行、旅游的选择锁定在三省一市。据江苏交通部门统计,长假期间江苏居民省外热点流为上海、安徽、浙江、山东等,省际热点线路为苏州-上海、南通-上海、南京-马鞍山等,大都在长三角范围内。这个假期,长三角铁路客流也出现明显回升。
跨界探索 大客流转化在路上
如何服务好旅客并将大客流转化成“真金白银”,交通部门进行了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
高铁直达景区,在复兴号上品千岛湖鱼汤……因为线路的丰富和出行的便利,高铁旅行成为新时尚。为此,长三角铁路系统开通多个主题的定制铁路旅游专列,整合当地旅游资源,拓展“铁路+旅游专线”产品。长三角铁路还推出“为旅客打造一碗好饭”地方特色互联网热链供餐服务,让乘客在高铁上体验到现煮千岛湖鱼头汤、花猪肉等地方特色美食。
在阳澄湖服务区感受最美园林文化,在芳茂山服务区体验至侏罗纪的穿越,在茅山服务区领悟道家文化,在仪征服务区品尝猫屎咖啡……假日期间,江苏高速公路服务区冲上微博热搜榜并被各大媒体转载报道,这些颜值高、服务优、业态全的创新型服务区征服了无数网友,也让江苏多了许多“打卡点”。
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江苏高速服务区大部分都由该公司负责。过去的服务区经营业态单一、餐饮模式简单、商业布局陈旧、经济效益欠佳,江苏交控创新服务区商业模式,将服务区打造成现代化商业服务综合体,有效提升服务区的档次和品位,恰恰满足了如今驾乘人员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该人士介绍,截至2020年5月,江苏交控系统共有5对全国百佳示范服务区、20对全国优秀服务区、76对全国达标服务区,以芳茂山、阳澄湖、梅村、仪征、堰桥等服务区为代表的现代化商业服务综合体成为国庆期间的“网红”服务区,也为全国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改进提供了实践经验。江苏经济报记者 耿文博
本文刊于10月9日《江苏经济报》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