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鲜亮的红色工装,从工位上下来的唐义朝迈着大步走进班组活动室,青春的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26岁的唐义朝是镇江港务集团门机司机,曾先后被授予镇江市“五一劳动奖章”“五一技术标兵”,今年10月,他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和共青团中央共同举办的全国交通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全国第五名的好成绩,成为全国技术能手。
面对众多的荣誉称号,唐义朝内心深处却更多地将自己定位为一名“港二代”、一个年轻的港务人,他说:“对我而言,镇江港就像是老父亲,坚毅伟岸,不仅养育了我,也培养了我!这里是我梦想的起点。”
小学三年级时,唐义朝跟随在镇江港务集团大港分公司工作的父亲搬到了镇江新区,从小生活在港区,每天看着江上的轮船来来往往,看着岸边的机械臂循环往复地操作,看着码头堆场上的货物一点点“长”高,再看着大卡车一车车将货物运向四面八方……船舶、码头、港口成了他生命中如空气一样的存在。
港口在儿时的唐义朝心中是神秘的,一如沉默少言的父亲。唐义朝的父亲唐仁友,原是大港分公司的船关手,每年的岗位比武中,唐仁友都会获奖,获奖的鲜花,父亲的灿烂笑脸不仅让少年唐义朝深深地爱上了这个港口,也耳濡目染地感受到了父亲工作上精益求精的快乐。
2012年,从镇江旅游学校毕业的唐义朝放弃了自己的财会专业,进入大港分公司工作,当时的镇江港务集团正处于企业发展的低谷,也曾有其他的机会向唐义朝伸出橄榄枝,但深爱着镇江港的唐义朝觉得,镇江港总有一天会重新站起来,他希望能成为撑起港口发展的一员。
成为门机司机的唐义朝跟着师傅周伟第一次上了门机,坐在几十米高空的驾驶室,唐义朝第一次有了恐惧感,可是为了尽快适应新岗位,唐义朝脑海中每时每刻都在给自己下死命令“必须要适应岗位”,一周后,当他适应高空作业之后,他主动向师傅提出要去门机的最高处看看,在一览无余的高点之上,他开始重新审视和认识港口,并给自己立下誓言,“一定要做最好的港口工人”。
当与他同期进港的许多年轻人离开了公司或门机司机岗位时,唐义朝却和师傅一起,在对门机操作动作进行“极致”的追求。抓斗从船舱升至半空需要多长时间?在江水退潮和涨潮时又需要缩短和延长多少时间?“抓斗从船舱升至半空一般需要5秒。”唐义朝就这样一秒一秒地“抠”着自己的动作和时间,直至最后丝毫不差,甚至无需船关手指挥;门机什么样不同的声音代表着机器当天有着怎样的运转状态?抓斗从船舱出来到什么位置可以提前放货,并利用钢丝绳摆动原理,将吊臂迅速归位?这些都成了唐义朝工作中孜孜以求的追问;爱琢磨问题的他,始终把如何又快又好地装卸货物作为关注的焦点。船关作业是一种利用海轮自有机械对外侧驳船卸货的作业方式,海轮舱内有的区域由于视线受阻,只能按照报关手的手势“盲操”,唐义朝与现场调度沟通,灵活使用对面的船关机械来操作,不仅提高安全系数,工班量也提升了60%。公司年轻的门机司机们纷纷参照“唐义朝船关作业法”开展作业,大大提高了港口的装卸效能。
“我有今天的一点成绩,归根到底是公司的班组建设和产改给我们年轻人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唐义朝高兴地说道。近年来,镇江港务集团大力推进基层一线班组建设,不断凝聚管理合力,不仅让唐义朝和许多老师傅有了更多的技术交流,也给了他更多钻研的机会。怀着一种“坐不住、不能停”的学习紧迫感,如今的唐义朝练就了一专多能的本领,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门机司机,还是一名船关操作的高手,还会简单的门机排故和修理。
如今,镇江港又推出了新举措——门机司机定期跟着部门技术员开展门机检查和修理门机设备,不断丰富职工自身的 “技能包”,这是大港分公司在产改中推出的一项新举措,“过去我们司机只管开门机,现在要懂原理、懂构造、懂性能,还要会操作、会维保、会检查、会简单维修。”唐义朝说:“我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做更好的自己,为镇江港的未来努力奋斗。”这,就是唐义朝的青春梦想!(来源于《镇江日报》 省港口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