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看直播回放
陈堃
唐贺强
禹彬彬
程锐
28秒跨越长江,44分钟扬州抵南京,1小时56分钟扬州可抵上海!12月11日上午,随着连淮扬镇铁路的全线贯通和五峰山长江大桥的开通,江苏高铁中轴线打通了!当日,上海、南京、连云港、淮安等站均有首发列车开出,盐城也首开通往南京的高铁,从此,江苏南下北上打开新通道。
这其中,扬州尤其引人关注。此前扬州仅有一座高铁站,如今坐拥5座高铁站,实现了高铁全境覆盖。G8305次列车的乘警江翔就是扬州人,他在采访中非常激动:“我家离扬州东站仅十分钟,以前我去异地值乘都要转车,现在通了连淮扬镇,不少地方可以一站直达,方便多了。”
11日上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乘坐扬州东开往南京的首发车,用1小时50分钟全程直播通车盛况。在车站前,在高铁上,一路听铁路和大桥的建设设计人员、市民讲述他们与铁路的故事和期盼。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媛园 陈咏 石小磊 图片 陈金刚 王涛
最自豪的人
线路、站房、大桥设计者和铁路人:开通当天最亮眼的人
开通当天,最亮眼的是一群群与线路相关的劳动者们。他们有的是设计师,有的是建设者……中铁上海设计院总体设计负责人程锐乘坐首发列车去南京。他告诉记者,连镇高铁与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铁路、宁启铁路等线路交叉16次,每一处桥梁都要在复杂局促的空间合理布设。凭借着设计团队丰富的营业线勘设经验、精准可靠的设计方案,连镇高铁最终实现同时逆时针旋转19.5度后精准对接,创造了国内单线铁路跨度最大、曲线半径最小、距既有线最近、坡度最大的铁路转体桥纪录。
中国中铁大桥院集团公司第一设计院副院长、五峰山长江大桥设计项目负责人唐贺强也受邀乘坐了首发车。坐着列车驶过自己设计的大桥,唐贺强非常自豪。他说,五峰山长江大桥的设计创新可以简要概括为两个首座、三大、三新。五峰山大桥是我国首座铁路悬索桥、世界首座高速铁路悬索桥,还是世界上设计荷载最大的悬索桥,拥有世界上受力最大、直径最大的主缆,北锚碇沉井是世界最大面积桥梁沉井基础。
中建一局扬州东项目书记陈堃是扬州东站的设计人员之一。他告诉记者,扬州东站蕴含了很多“扬州元素”。看似宽敞明亮的大厅中,其实既有“瘦西湖”“二十四桥”,又有“运河”,还有扬州的“琼花”,以及扬州的天宁寺万佛楼。提到这座车站,他十分激动:“以前、现在和将来,我都会对扬州充满感情!”
站房内,扬州东站客运值班员禹彬彬非常热情地说起这座新车站的创新之处,比如安检处设有自助快递柜,如果有旅客不慎携带无法带上高铁的物品时,除了寄存这一方法以外,还可以使用自助快递柜直接将东西快递到家。扬州东站还设置了一个360o旅客问询台,这在全国的车站还是比较少见的,可以实现人工售票、公安制证、自动售票、旅服平台、监控终端等多种功能一站式服务。检票口的闸机实现了“验检合一”,进站只掏一次身份证,越来越人性化。
这样的“有心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在扬州东站成功利用开孔梁设计将候车大厅净高提升1米,旅客候车舒适度得以明显提升;在全线车站实现“售服合一、验检合一、应急监控合一”信息系统集成,将作为样板工程推广;率先开展以轨道为主体的BIM技术综合应用研究,捧回了第二届中国建设工程BIM大赛单项一等奖;依托高压电力迁改代管理模式,提供可靠、细致的专业服务……点点星光,最终汇聚成浩瀚星辰。
最小的乘客
2个月宝宝体验“首发车”
这趟列车上最小的乘客只有2个月大。在候车厅,记者就碰到了“小米粒”,得知她也在前往南京的首发列车上,记者便与她的外婆相约“车上见”。“非常荣幸能够带着宝宝到首发车上体验。”“小米粒”的外婆告诉记者,外孙女的外公正是中铁大桥局常务指挥长陈明。为了建造五峰山这座“世界级”的大桥,陈明在这个岗位上奉献了5年,“很多时候一个多月才能见他一次。”
作为一个大桥建设者,大桥,就是陈明一辈子的梦想所在。自1982年参建京秦线青龙河桥至今,陈明的梦想就是建桥,建精品桥,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一流的精品桥。如今,他的梦想,再一次随着大桥跨越长江而实现。“我们不止要在长江边上留下一座桥,也要留下我们这些建桥人对一个地方发展所做的努力。”2016年,陈明和他的同事们在五峰山大桥边说过的话,如今都变成了现实。首发列车上,他和老伴、外孙女、女儿,以及很多建设者一起,体验着自己的汗水结晶,他的家人们告诉记者:“特别自豪!”
最开心的人
扬州市民:付出汗水都值得
连淮扬镇铁路在扬州东首发,最开心的就是扬州市民。郭语秋是名90后,在连云港上大学时,她曾和同学去上海旅游:“行程一个周末,硬座开了十多个小时,有大半的时间都用在赶路上了。”到现在,她还记得趴在小桌板上睡觉的场景和脖子酸痛的感觉。“现在通了高铁,不但我们扬州人方便了,连云港去上海也方便了!”
扬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治安防范大队大队长宋金春当天在扬州东站现场执勤,他告诉记者,今年年初,由于疫情关系,许多工人无法回到建设工地,他们和市防疫组商量为工人们开放绿色通道,保障工人们能顺利返回工地,保证施工进程继续进行。“今天非常高兴,可以说,扬州东站如期开放,也有我们付出的汗水,很值得。”
本文刊于12月12日《扬子晚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