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鲍晶) 12月11日开通的连淮扬镇铁路淮安至镇江丹徒段,是我省今年开通运营的第二条铁路,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
“在确保高铁安全运行的前提下,铁路建设者依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苗木草种,路基以框格绿化为主,站场等人流量较大区域则辅以景观绿化,精选市树市花,塑造景观绿化,打造‘一站一景’,实现铁路沿线历史文化景观融合全覆盖。”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陈万钧介绍。
连淮扬镇铁路在车站设计上更是融入地域文化,把车站建设成为当地的地域名片、城市客厅、文化地标。扬州东站以“诗画古城,水韵扬州”为建筑设计创意理念,吸取了扬州八怪、运河文化、饮食文化、园林湖石、传统工艺等传统文化元素。
高邮站造型灵感来自于高邮最具代表性的“邮”文化,流线型的建筑立面提取当代邮政基本元素,延续的立面线条象征高邮文化的源远流长和邮政信息的通达天下。候车大厅吊顶提取邮政的构型和色调,选取邮政标志的折线形式,抽象演绎为吊顶造型中的楔形形态,以飞翔的姿态展现高邮“邮行天下”的城市特质。
宝应素有“荷藕之乡”的美誉,高铁站房设计立足“水秀江淮、荷香天下”的地域文化特征,充满了各种“荷”元素。站房总建筑面积近9000平方米,整体造型取意荷花柔美的形态。站内吊顶寓意“荷田月色”,由27支荷花荷叶组成,高低错落有致。
镇江新区大港南站整体造型宏伟舒展、线条利落,融合了镇江东乡文化的建筑特征。人字形屋顶以站台雨棚作为造型元素,将站房主体与站台连成一体。立面上的退台造型融合传统建筑中的马头墙形式,层次分明。这样的设计更人性化,乘客上下车遇到雨雪天气也不会被淋湿。
本文刊于12月15日《江苏工人报》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