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现代快报记者在南京至马鞍山国家高速公路(油坊桥互通至刘村互通)扩建工程建设现场看到,目前该项目重要节点的油坊桥互通正在紧张施工,原绕城公路主线桥面左半幅已拆除完毕,开始了左半幅施工。这意味着目前工程进入了最重要的阶段。到今年年底,通往长江五桥的匝道就会率先启用,届时,雨花河西一带居民从五桥去往江北,将减少2个红绿灯,早晚高峰时间能节省10分钟。
南京史上最大立交,将建17条匝道
南京至马鞍山国家高速公路(油坊桥互通至刘村互通段)改扩建工程全长7.94公里,起于铁心桥服务区,沿绕城公路经建邺区、雨花台区,止于天保互通。该工程指挥长陈小宁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工程节点主要有三处,分别是油坊桥互通、秦淮新河大桥、天保互通段。特别是其中油坊桥互通,可以用“三重职责、七路交叉”来形容它在全市路网中的位置。
未来油坊桥互通将和绕城公路、长江五桥一起,起到跨江快速环线功能;同时它还是国家路网G42上的重要节点;在南京市域范围内,它连接着凤台南路、宏运大道、龙翔大道、绕城公路、宁马高速、长江五桥、江山大街7条道路,关系到岱山、河西江山大街片区上百万市民。交通流量显示,每天通过该互通的车辆达14.2万辆,其中利用改互通转换方向的有8.8万辆。复杂的位置使得扩建后的油坊桥互通拥有17条匝道,成为南京有史以来最大的立交。
这个立交有多大?陈小宁给记者做了一个对比,号称能“绕晕导航”的重庆著名网红立交黄桷湾立交桥,一共有20个匝道。和黄桷湾立交桥相比,油坊桥互通处于市区,地块狭小,只有726亩,而且形状很不规则,像一个狭长的豌豆。同时原地块情况复杂。“空中有两条22万伏的高压线交叉,地面上有宁芜铁路、205国道、地铁1号、2号线联络线,还有南河、韩二河、沙洲东河三条河流过,地下有地铁 2号线、7号线,以及未来预留了地铁S2号线。此外还有燃气、雨水、污水管线、军用光缆,都集中在这片小小地域。可以说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一点不为过。”
消除交织段,上下班节省30分钟
在绕城公路上,油坊桥互通一直是一个堵点,来自河西江山大街片区和板桥、岱山片区的车流在这里交汇,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间,拥堵时间往往达到半个小时。“向马鞍山方向的车常常堵到铁心桥,”家住河西的李先生告诉记者。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在本次改造设计阶段,市交通运输局科学分析了拥堵原因,发现主要的堵点在于油坊桥互通内一段200米的“交织段”。绕城公路主线去往三桥方向,与凤台南路往三桥匝道来的车流在200米的距离内形成交织,造成常态化拥堵,大大拖累了绕城公路的通行效率。
油坊桥互通扩建后,取消了交织段,从根本上消除了常态化拥堵的根源。从河西、岱山、板桥新城通过绕城公路前往市区,早晚高峰期间可以节省半小时左右。
工程就像在“跳动的心脏”上做手术
油坊桥互通关系到岱山、河西江山大街片区上百万市民的出行,每天在施工路段通行的车辆近15万辆。为了让互通施工时对市民的影响降到最小,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对此下足了功夫,光是保通道路就修了12条。
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互通施工不中断交通施工有很多难点,互通主要是桥梁组成的,由于桥梁大多是悬空的,不像公路一样,可以在两边拓宽,中间保通;而油坊桥互通这样的情况更为复杂,它出入口很多,而且施工中还有一座上跨铁路桥需要拆除。为了配合五桥建设,总体工期紧,不能按照常规做法在旁边先建桥供通行,等桥梁建成后再拆除的办法实施;此外,互通上方的22万伏高压线也对工程造成制约。“就像是在心脏跳动的过程中做手术”。
为此,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和设计单位创造性地提出了永久桥梁和临时桥梁相结合,解决跨铁路桥的问题。同时,南京交通部门修建了12条临时保通道路来确保项目进行期间的交通运转,并制定了详细的交通组织方案,不中断交通施工。
工程完工后,将更好地发挥南京西南部交通主枢纽作用,除了该地区市民通行更加快捷外,从雨花、河西一带,去往江北也省时了。如果选择从五桥走,早晚高峰期间能节省10分钟左右,将进一步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王静 孙逸飞李娜)
本文刊于4月2日《现代快报》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