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村公交串起兴化水乡富美路
发布日期:2020-07-28 16:17 浏览次数: 字体:[ ]

    “现在公交车能直接开到村里,我们早晨到城里喝早茶,中午还能赶回家吃饭。”提起开进家门口的公交车,家住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昌荣镇双星村的王师傅赞不绝口。

    兴化市境内河湖纵横,共有1.1万公里河道,是典型的水乡湿地、交通“洼地”。如今,公路连成网、村村直通达、洼地变坦途,城乡客运一体化更是大大方便了群众出行,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公交全覆盖到站信息实时查询

    统一标识的400余辆公交车,配上宽大的电子显示屏,每天穿梭在城乡间的130条线路上,为广大群众提供“出家门、上车门、进城门”便捷服务。新建的1300个城乡公交候车站杆,除站牌标识相关出行信息外,还喷印了“兴化公交”微信公众号,扫码注册后可通过手机App实时查询车辆站点位置和到站信息,节约乘客候车时间。

    这些都成为了兴化水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值得一提的是,400余辆公交车中的248辆新能源车,为风景线增添了一笔“环保绿”。

    “要想打通村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必须实行城乡客运一体化。”兴化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负责人介绍。过去车辆运营组织是“一镇一公交”模式,客运市场企业普遍存在散而小、小而弱,承包经营、单打独斗等重重困难。兴化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揪住经营体制改革、管理转型升级“牛鼻子”,2019年实现“城市、城乡、镇村”国有化转型、一体化运行。

    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后,兴化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鼓励企业“车头向下延伸”,开通了所有乡镇建制村早、中、晚4班保底直达兴化城区的公交车,既减少了车辆投入,又提高了车辆实载率,实现全市463个建制村公交100%全覆盖。

    “现在开到村里的公交车真漂亮,听说叫新能源公交车,不仅环保省油钱,而且安全功能多呢!”提起新能源公交车辆,兴化千垛镇的老顾竖起了大拇指。

    “北斗卫星定位监控、主动安全防控系统、一键报警、驾驶区安全防护隔离设施、电子支付……”驾驶员张师傅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开着这样车,奔跑在乡村美丽道路上,村民们都很开心。”

    据介绍,2010年江苏在全国首次提出发展镇村公交,经过10年努力,截至今年上半年,江苏省已基本实现镇村公交全覆盖。

    以运带游村民搭上致富快车

    千垛菜花、徐马荒湿地、水上森林、碧水东罗……一个个景点,带着浓郁的水乡文化和特殊的地理风貌,有如一颗颗珍珠散落在66公里的“千垛美路”上。游1、游2这两条城区至景点的旅游公交线路,把这一颗颗“珍珠”串在了一起。

    兴化运输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游客在兴化城搭乘公交车出发,20多分钟后,就可到达“千垛美路”。“兴化的城乡客运太便捷了,我们一上午就游览了兴化城乡好几个景点。”来自上海的游客说。

    “现在有了公交车,也方便了我们做生意的人。”在千垛千岛园果树合作社工作的时师傅告诉记者,以前果园里的葡萄送去兴化城里卖,一路颠簸还要开上一个小时的车。现如今几百亩的葡萄压根儿不愁卖,路好走了,城里人乘着公交车就来采摘了。

    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千垛景区从事农家乐的张师傅。张师傅是最早在千垛开农家乐的人群之一,他的店开在缸西公路旁边。“现在有了公交车,游客来去自由,不少人都喜欢在这里吃饭,然后再登上公交到兴化城转上一圈。”张师傅说,“开通的不仅是公交车,也为我们开通了致富的快车。”

    “现在全市实现了463个建制村通双车道四级公路、特色田园乡村配套道路建设到位。”兴化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王勇介绍,公交车开到村后,带动了农村经济不断优化,田间地头、村庄节点、农产品基地等各种节点运输顺畅,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得以解决,社会满意度、美誉度不断提升。“城乡客运一体化为兴化发展全域旅游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撑。”(中国交通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