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扬州市江都区新通扬运河北岸一条22公里的农村公路开工建设,这条新农路起于江都区仙女镇砖桥村,一直延伸至郭村镇庄桥村,是一条全域性的生态旅游农村路,沿途有5个乡镇,串联起特色花木、红色旅游产业等,今年将完成主体工程施工,并争取在明年4月18日前建成通车。
近年来,江都区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及危桥改造、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农村路域环境整治、“一镇一环”特色农路等一批项目,积极打造“春江花都行”特色农路品牌。如今一条条靓丽多彩的农村公路串联起乡村旅游、特色产业、文化景点,留住了美丽乡愁,展现了时代容颜,也让乡村振兴梦照进现实。
织密交通网 打通城乡循环线
经过多年发展,江都区已逐步构建了“五纵五横”国省干线网络。扬州交通运输部门从2016年全面启动“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规范管养体系、保障资金投入,不断提升农路覆盖率和技术等级,逐步打通乡村“断头路”,形成城乡路网循环线。截至2019年底,仅江都区就完成农路提档升级约450公里、危桥改造182座,完成624公里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基本构建成以县道为骨架、乡村道为毛细血管的农村路网,全区通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已实现全覆盖。如今,全区1904公里的农村公路构成了城乡一体、纵横交错的农村路网,串起江都红色记忆板块、金色产业板块、绿色漕运板块,展现了特色田园风光,更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扮靓乡村路 打造特色风景线
去年,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在全省农村公路开展“一县一品牌、一区一特色”创建活动,宝应“荷乡漫道”、高邮“驿路上有你”、江都“春江花都行”、邗江“诗画邗途”、广陵“行韵广陵”等5个农路品牌都通过了省级验收。其中,江都区交通运输局积极谋划并设计“春江花都行”农路品牌,名称取自《春江花月夜》和“三江之水都汇于此”之江都城市代名词,包含了江都农村公路的“行者”精神。今年,该区以吴桥镇为试点推动“春江花都行”农路品牌全面实施,积极打造“一镇一循环”特色农路精品循环线。今年4月,又开工新通扬运河北岸22公里美丽乡村路,积极打造全区首条全生态农村公路。
江都区各镇也结合本地文化产业特色,积极打造内涵丰富的特色精品农路。吴桥镇高杨村结合当地红色文化,对谢郭线进行提档升级和白改黑升级改造,增设路灯,进一步提升了村民出行的交通条件,打造通往高扬烈士墓的人文记忆路。该镇沿通园线规划果蔬园区建设,连接264省道,是产品运输的重要通道,吸引了5个企业和20个种植大户落户,带动周边上千名农民工作,更是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农民致富路。花木之乡丁伙镇发挥花木种植优势,打造了美好生活路广场线,道路两侧绿化以银杏、高杆红叶石楠、红梅、桂花和香樟为主,打造全年有花、四季常绿的绿化环境,为丁伙镇特色花木产业的出口提供了便利。运河湖畔的千年古镇邵伯镇,结合大运河文化带和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打造美丽乡村路棠湖线,路上的棠湖桥在造型上借鉴江南园林连廊的形式与现代桥梁功能相结合,两侧人行道建成观景亭和观景连廊,桥头根据“花间隐榭,水际安亭”的理念设置四个观景亭,采用小瓦盖顶,四角飞檐,尽显玲珑淡雅之风。
架设“连心桥” 打通最后一公里
建设“四好农村路”,更是为了打通城乡公交物流最后一公里,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加快发展。近年来,江都区大力发展镇村公交,2016年提前实现了13个乡镇镇村公交全覆盖。2019年江都区公交与扬州公交正式合并运行,城乡公交票价由以前最高15元降至最高3元,并支持市民卡优惠,全区已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在此基础上,今年持续聚焦公交运力、线网优化、服务质量等,加快推动26组国省干线公交站台建设,推动城乡公交深度融合。同时为方便农产品、乡镇企业产品运输,江都区交通运输局积极谋划构建城乡物流网络体系,以全市农村物流龙头企业江苏宏信超市20多个乡镇农村物流服务站为基础,通过宏信龙超市、邮政、快递、村委会等网络节点,积极构建覆盖区、镇、村三级物流网络体系,充分利用农村客运站、邮政网络、农村超市、供销社等节点提供农村物流服务,目前相关方案已完成,以确保今年底创成省级“农村物流示范县”,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动农村特色电商、农村产业等蓬勃发展。(来源于“扬州学习平台” 扬州市交通运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