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江苏省如皋市丁堰镇的农村物流综合服务站,各家快递公司进村的快递在此集结,工作人员按照不同的村子将快递包裹分类,之后随着镇村公交进村,送至村民手上,极大地方便了村民收快递。
如皋市丁堰镇只是江苏省发展农村物流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江苏省通过开展农村物流示范县创建、鼓励农村物流服务创新、深化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融合发展,探索农村物流发展新机制、新模式,有力提升农村物流整体服务水平、助力乡村振兴。
多部门联动发展农村物流
2017年,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物流示范县创建工作,出台《关于开展全省农村物流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如皋等4个县(市、区)成为首批农村物流示范创建县。
农村物流是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梅正荣告诉记者,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决定试点开展农村物流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将与农村物流发展相关的交通运输、邮政管理、商务、农业农村、供销等部门政策、设施、资金等要素进行集聚,形成推进农村物流发展合力。
在南通如皋市,启动农村物流示范县创建之初,如皋市政府就印发了《关于成立如皋市农村物流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为农村物流的发展提供了组织、资金、政策等保障。“单靠交通运输部门很难开展好农村物流工作。”如皋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吴小平深有感触,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各委局和各镇政府形成了“集团军协同作战”。开展创建不到两年时间,如皋市就建成3个县级农村物流中心并投入运营,实现全市11个镇和3个街道的农村物流服务站全覆盖,通过交通运输、商贸、邮政快递等企业网点资源共享、融合发展,共建成村级网点443个,为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提供末端配送、邮件快递收寄和便民服务。
在目前两批十余个创建单位中,多部门联动的农村物流发展机制已成为“标配”。“第一批创建单位全部在苏中、苏北地区,而江苏南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要让各地都有可参照、可学习、可复制的模式。”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运输管理局局长宋国森表示,第二批农村物流示范县(市、区)创建名单不仅实现了数量上的倍增,在区域布局上也更加合理。
创新发展模式 形成特色品牌
创新农村物流服务模式是农村物流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江苏省明确提出探索县镇村的集中配送运输模式,充分利用农村客运站、邮政网络、供销社、农村超市等节点提供农村物流服务,鼓励农村物流运输企业与大型商超、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探索交商对接、交邮对接、交农对接等服务模式。
徐州市丰县围绕“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目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县镇村三级物流网络,通过打造本地品牌O2O农资(生活)超市,以商贸、电商、农业、农资等多样化融合,实现了县镇村三级物流网络全覆盖。形成了以商养运、以运促贸的农村物流经营模式,资源共享、同仓同配的运营模式,客货同网、商农共网的配送模式,双线成环、共享专线的运输模式。通过资源整合、共建共享高科技信息化技术,畅通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
如皋市通过政府引领、市场主导、交通助推,以交通、邮政、快递、商贸等领域龙头企业开展交邮商融合发展为方向,以共同构建县、乡、村三级节点服务网络为基础,以农村物流服务主体联盟合作、共享网点资源、共同开展物流服务为重点,形成交快邮网点融合、农超对接、农村电商物流、交商联盟等多元化农村物流服务模式。
“通过各地探索农村物流发展模式创新,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物流服务品牌,丰富和完善农村物流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民就地就业,而且让农村居民享受到了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物流服务。”宋国森表示。
交邮合作探索城乡物流一体化
近年来,江苏多地通过“交邮合作”等模式,积极探索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宿迁市交通产业集团下属江苏通湖物流园联合中通、韵达和百世快递成立了第三方公司——江苏通湖速运有限公司开展共同配送,分拨中心设置在江苏通湖物流园内,充分利用了物流园的场站空间优势,共配范围正在从城市向乡村拓展。
在末端网点方面,整合3家快递品牌已有的网点资源,重新划分了61个派送区域,通过自营、加盟两种方式规划布局末端网点“通湖快递驿站”。通过外观、软件、硬件“三统一”,叠加水果销售等便民服务,实现末端网点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2019年,江苏省建制村镇村公交开通率超过90%,然而,镇村公交上座率并未饱和。如何依托现有城乡公交代送邮(快)件,把“富裕”运力利用起来,摆在了各地交通运输部门、公交企业面前。目前,在江苏部分地区已探索镇村公交代邮(快)件模式。
交通运输企业有场站空间和运力优势,邮政公司有网点覆盖广的优势,快递企业有市场优势,在加快交邮融合发展过程中,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与省邮政管理局达成共识,朝着“城乡物流服务一体化方向”目标发展,力争形成城乡物流服务一体化江苏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