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想开大车,年轻的时候开过一段时间小车,发现还是更喜欢开大车。开大车是我会喜欢一辈子的事。”手握方向盘,一开就是23年。2014年,戴玉干正式成为江苏金陵交运集团供应链有限公司的一名危险品集装箱半挂车驾驶员,至今已经安全行驶150万公里,并连续多年获得公司无事故驾驶员、安全竞赛活动先进个人的称号。在“最美货车司机”中央媒体团江苏采访活动中,本报记者对戴玉干进行了采访。
“人命关天,安全弦要绷得更紧”
挂挡,提速,看后视镜,变道……9时许,完成车辆检查后,戴玉干驾驶车辆驶出公司停车场。此行,他要先去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公司装128桶、合计28吨的高分子乙烯胺,然后送货至广东韶关。
“我们运送的是危险品,人命关天,安全这根弦要绷得更紧一些。”戴玉干向记者介绍他的安全驾驶经:高速公路上时速严格控制在80公里内,绝不超速;车辆转弯半径大,要提前减速保证转弯时车速降下来;路上尽量不要急刹车与急转弯,避免引起车上液体剧烈晃动造成泄漏或污染;要尽量走熟悉的线路,避免在陌生路线遇到限高过不去……一条一条安全行车规则,戴玉干如数家珍。
“平时,戴师傅也会主动学习安全知识,每月至少参加一次公司组织的从业人员安全学习例会。”金陵交运供应链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每次安全会议的内容戴玉干都会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上,并主动分析各类交通事故案例,与公司安全管理人员和其他司机交流总结。
9时30分,经过南京长江二桥收费站后,车辆驶入江北大道快速路,戴玉干将车速从时速80公里降至60公里。途经道路交叉口,右转指示灯由红转绿,戴玉干正要起步,有行人要过马路,戴玉干挥手让行人先过,随后才启动车辆转弯。9时45分,戴玉干到达装货现场,准备排队装货。“最早下午两三点装好货出发,今晚和明晚在路上过两夜,后天早上到达韶关。”
作为有23年驾龄的“老司机”,戴玉干对驾驶的车辆也很有感情,称之为自己的“老伙计”。为了保障车辆处于完好状态,随时随地都能出勤,每次执行运输任务前,戴玉干都会提前半小时到达车场,对车辆进行检查维护。时间长了,戴玉干练出了一手检车绝活,车辆有没有问题,他用不了几分钟就能判断得“八九不离十”。“现在这辆车我开了三年半。如果车子有异响,我听一下基本就知道是油箱、底盘还是哪里有问题。”说到这里,戴玉干有一点“小得意”。“
“我很享受这种工作状态”
“手握方向盘,只要一门心思开好车就行,其他的不用多想。我很享受这种工作状态。”戴玉干说。
因为戴玉干喜欢开车,妻子朱海云从原来“朝九晚五”的单位辞职,考取了危险品押运员从业资格证,陪同戴玉干一起开车。“这样我还能照顾他,不然他饥一顿饱一顿的我也不放心。”朱海云说。
因为喜欢这份工作,戴玉干也做得格外认真。“戴师傅在工作中基本是随叫随到,不提条件、不讲价钱、不挑肥拣瘦,客户安排到哪就到哪,从来没出现过货物丢失、损坏以及送达时间滞后的情况。”金陵交运供应链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2016年,戴玉干去一家新开不久的工厂执行集装罐业务。在得知工厂人员是第一次操作集装罐,既紧张也不熟练时,戴玉干主动帮助工厂人员成功完成首次操作,得到了客户好评。
2020年年初,为帮助湖北抗击疫情,公司需安排人员运送抗疫物资到湖北,戴玉干得知后,主动请缨运输防护服原料。2月9日下午,戴玉干在反复检查车辆与货物情况后,从南京龙潭出发,连夜赶往湖北荆门。为了尽早赶到湖北,又能保证休息时间,戴玉干路上只吃了两片面包充饥。2月10日上午,戴玉干将杜邦面料顺利运到荆门市东宝区,历时19小时,行驶900余公里,圆满完成了抗疫物资的跨省调拨任务。
说起这样的事情,戴玉干总是轻描淡写,在他看来,“这些都是应该的,因为在疫情面前,我们都是‘战士’。”本报记者 杨美霞
本文刊于1月27日《中国交通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