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扬州运管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运输服务需求为目的,提升运输服务效能,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全市道路水路运输发展安全、绿色、健康、有序,实现“质”的跨越。
新增4个客运枢纽、3个物流枢纽
“十三五”期间,扬州市客货枢纽建设全面铺开,累计新增4个客运枢纽、3个物流枢纽,客货枢纽布局进一步完善。
结合扬州铁路建设,扬州市新建成了扬州东部综合客运枢纽、宝应综合客运枢纽、高邮综合客运枢纽、仪征综合客运枢纽4个客运枢纽。依托高铁站的建设,扬州市新增了4个客运枢纽,实现了铁路与道路客运、公交、出租等交通方式的转换。
物流枢纽的发展也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建成江苏超达物流有限公司自动化汽车配件仓储物流项目、扬州综合物流园、宝应中众合农产品物流园项目,宝应韵达快递区域总部项目成功落实开工建设,各物流枢纽实现总投资26亿元,有力填补了扬州市大型综合物流枢纽不足和农产品物流及快递物流等专业物流枢纽缺乏的空白。
推出定制客运线,提供个性化服务
随着沪苏通、连淮扬镇铁路等开通,扬州市道路客运市场在“十三五”期间受到了冲击。在此背景下,扬州市运管部门引导客运企业转型发展,成立江苏长运交通运输扬州有限公司,推出8条定制客运班线与多条旅游专线,扬州市二级以上汽车客运站实现联网售票并拓展至乡镇客运站,长途客车WiFi无线网络覆盖率达90%,用个性化服务增强道路客运竞争力。
扬州市还出台了《扬州市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大力推动“公转水”,全市50万吨货运量以上企业运用水路运输占比超过90%,国信电厂年550万吨煤炭全部实现水路运输,扬州港“河江海多式联运”项目被确认为省首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海铁联运也实现了新突破,2020年4月27日,扬州市首条海铁专线——扬州东至连云港港口海铁联运班列正式开通。此外,江苏星通北斗和扬州速必达物流分别取得交通部、省无车承运人试点资格,两平台整合车辆9.5万辆。
驾培管理在这5年间也得到较大发展,建成训练场地面积达百亩以上的驾校3所,可开展大型客货车驾驶培训考试于一体的驾校2所,2017年扬州市22所驾校被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评选为第三批全国“承诺遵守驾培行业自律公约单位”。《扬州市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黑名单”实施办法》被全省推广,提供“计时培训、计时收费”和“预约培训、先培后付”等驾培新模式的驾校达100%。
构建三级农村交通物流网络体系
“十三五”期间,扬州市出台了江苏省首个《扬州市社区物流管理服务规范》地方标准,打造社区配送门店40个,专业配送车辆达300余辆;构建起“县、乡、村”三级农村交通物流网络体系,打造乡镇农村物流服务点120个,农村物流服务实现“无盲点”全覆盖,扬州苏合润泽物流“打造农业合作社联盟创新农产品直供直销模式”入选交通运输部农村物流典型案例集。
在这5年里,扬州市乡镇镇村公交开通实现100%全域覆盖,江都区率先实现城乡客运班线全域公交化运营,高邮市完成城乡客运一体化运营改造。
“十四五”期间,扬州市交通运输部门将以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为契机,建设布局更合理、功能更完善的客货运枢纽体系,加强综合客运枢纽集火车、公共交通、出租车、自行车网点等为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换乘功能,开工建设扬州泰州国际机场汽车客运站;建设范围更宽广、服务更完善的城乡客运物流体系,推广互联网出行服务,开展“互联网+班车”“互联网+包车”服务,推进城市公交、城乡客运线路、镇村公交经营主体整合,打造城乡物流一体化的专业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结构更合理、运营更高效的交通物流体系,培育港口多式联运枢纽企业和“河江海”多式联运企业、城市配送示范企业和网络货运企业等重点企业,水运运力向远洋化、船舶大型化、船型标准化发展,鼓励内河运输“散改集”;
建设装备更智能、质量更优良的维修驾培服务体系,建立并完善以“一车一档”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汽车维修行业监管与服务信息化系统,驾驶员培训机构全面实施人脸识别系统,科学运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培训全过程的现代化管理;建设信用更健全、管控更精准的现代行业治理体系,强化红黑名单应用,实现信用全过程监管,实施“两客一危”等重点行业分类分级管控,推进主动安全智能防控技术深度应用,进一步提升对重点营运车辆实时监测、动态管控、提前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形成“主动安全”良好局面。(来源于“扬州学习平台” 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