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资讯 > 人物风采
第二届“江苏交通工匠”——张宜兵
发布日期:2021-03-05 14:06 浏览次数: 字体:[ ]

精益品质专注事   创新内蕴工匠心

劳动创造未来,奋斗成就梦想。张宜兵自1987年进入中交三航局三公司参加工作,从事试验检测工作已有33个年头。工作上勤于探索,刻苦钻研;人才培养上,倾囊相授,为行业育人才。2006年,参与研发的“三航管桩”制造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由于张宜兵的出色表现,他先后获评“三航局(试验工)优秀岗位技术能手”、“南京工匠提名奖”、“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勤于探索,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不断破解技术工艺难题

2006年,张宜兵参与研发的55米整节超长PHC管桩的顺利下线,成为当时国内乃至世界上单节最长的管桩。针对超长PHC管桩工艺特点,他带领他的团队不断开展研究、优化施工配合比、加强过程控制,始终保持PHC管桩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三航管桩”在社会上形成共识,已成为公司品牌产品。

2015年,张宜兵针对钢钎维砼不宜在海港工程中应用的问题,他积极组织进行聚丙烯纤维、聚乙烯醇纤维、碳纤维、岩石纤维等非金属纤维在PHC管桩桩顶应用的研究。通过近两年的研究发现,采用高强高模聚乙烯醇纤维代替钢纤维在混凝土中应用,不仅解决了钢纤维在沿海地区应用影响混凝土耐久性这一难题,而且还大大节约了成本。

2018年底,公司建筑装配式构件生产线在一处建成,张宜兵带领他的团队,对PC构件生产进行全方面研究,通过技术攻关,成功配置出18小时抗压强度≥70%设计强度的C30免蒸养混凝土,较好地解决了预制PC构件免蒸养工艺过程中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生产工艺和相关技术问题,使预制PC构件性能得到改善,降低施工控制难度、降低成本和节约能源,从而有利于环境保护。因此,免蒸养预制PC构件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三航(南京)建筑装配式构件已经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在日常工作中,他不断刻苦钻研新技术,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创新并完善在混凝土中添加外加剂、粉煤灰、矿渣粉、粉煤灰微珠、钢纤维、合成纤维等外掺料;开展碳纤维加固修补、水下混凝土不分散剂等的工艺应用;在PHC管桩余浆中掺加水泥、米粒石及石粉等生产各种类型砖,替代水泥空心砖和烧结砖,消化了PHC管桩在离心时产生的副产品——余浆,实现生产PHC管桩余浆零排放,为节能环保做出了较大贡献。张宜兵带领着他的团队通过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工艺改革,着力打造优势明显的核心产品和品牌,也为公司成功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培育人才,领衔职工创新工作室开展技术攻关和创新

张宜兵创新工作室由9人(其中女成员5人)组成,本科学历4人,大专学历5人;高级技师3人,高级工程师1人,个个资深经验丰富。对于张宜兵来说,创新工作室除了开展技术攻关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使命是带领职工参与创新、激发职工创新活力。

张宜兵创新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在张宜兵这只“头雁”的带领下,围绕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等管理要求,通过不断完善工作室日常管理、技术研发组织、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与约束激励等运行机制,推动工作室的运行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定期对创新团队成员进行专项培训,提高成员的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创新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制度,力促创新成果应用于生产。在这里,成员们的思想经过碰撞产生共振效应,智慧经过叠加发生聚合效应,每一名成员在创新实践活动中能尽情地施展才华,创新工作室这个创新舞台已大放异彩。

他所领衔的工作室获得“江苏省及南京市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2014年获得南京市“工人先锋号”称号,2015年“张宜兵检测工程创新工作室”通过三航局验收,2016获得南京市首批十家职工创新工作室,2017年被评为上海市“技师创新工作室”,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四年获得江苏省“质量信得过班组”荣誉称号。

一直以来,张宜兵从实处着手,为生产服务,不断进行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工程严把质量关,为企业争创效益,为社会多做贡献。他立足岗位、勇于担当,把“工匠精神”发扬好、传承好,为建设美好江苏奉献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