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资讯 > 媒体关注
【扬子晚报】续建4个、新开工18个铁路项目
发布日期:2021-06-09 11:22 浏览次数: 字体:[ ]

正在建设中的南沿江城际铁路江苏省太仓段 计海新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近日,《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铁路发展的意见》正式出台。这是一份截至目前系统性、前瞻性、政策性最为完整,“十四五”全国范围内出台最早的省级铁路政策性文件,22条意见成为构建“轨道上的江苏”的纲领性文件。

“十三五”江苏高铁里程排名一跃进入全国前三,让许多江苏人享受到了出行红利,那么“十四五”如何再发力?江苏对于铁路发展有哪些新的政策变化?6月8日,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意见》进行全面解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石小磊

重大利好

续建4个、新开工18个铁路项目

刚刚过去的5年,江苏高铁里程排名由“十二五”末的全国第14名一跃进入全国前三,初步形成“轨道上的江苏”主骨架,为全力打造现代化铁路强省打好了基础。

省交通运输厅一级巡视员丁军华介绍,根据初步规划,“十四五”江苏将续建4个项目、新开工18个项目、实施扩能改造2个项目,累计投资高达4500亿元左右。

记者从《意见》中发现,明确写入《意见》的项目许多都已经开展了前期工作准备。《意见》明确:

在高水平建设客运干线网上,将加快建设沪苏通二期、沪苏湖铁路和南沿江、宁淮城际铁路,开工建设沪渝蓉高铁江苏段(北沿江)、通苏嘉甬、潍坊至宿迁、宿迁至合肥、镇宣铁路镇江至溧阳段等国家干线铁路和盐泰锡常宜、宁宣、扬镇宁马、宁滁蚌、宜兴至湖州、宁杭二通道、上元门过江通道等区域城际铁路,谋划推进常州至泰州、新沂至淮安等一批新的项目;

在高质量补齐城际和市域(郊)短板上,将开工建设(沪)苏锡常、如通苏湖、苏淀沪、水乡旅游线等城市群城际铁路;

在高标准打造综合客运枢纽上,将加快建设南京北站、苏州北站等一批以高铁站场为核心的综合客运枢纽;

在高效能构建货运体系上,将实施宁芜、新长等干线铁路货运扩能改造,推动建设徐州至菏泽、连云港至临沂等货运铁路。

重要变化

“十四五”重点补上城际“短板”

令人关注的是,“十四五”江苏铁路建设重点与“十三五”相比有了明显变化,探索性地描绘了在形成“四张网”基础上推动“多网融合”的铁路蓝图。

丁军华说,新的《意见》重点围绕推进国家“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在江苏境内的落地、构建便捷联系长三角区域的城际铁路网、建设“米”字形高铁网提升南京首位度等方面,加快建设“六纵六横一核三极”的客运铁路网络,以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为重点,加快推进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建设。

那么,“轨道上的江苏”蓝图中所描绘的“四张网”具体是指什么呢?丁军华介绍,这“四张网”分别是:以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在我省的“两纵两横”为骨干,以区域城际铁路为延伸拓展,以省会南京为核心,以苏州、南通、徐州、连云港为三极的“六纵六横一核三极”高速铁路网络;以服务长三角中心区、扬子江城市群为主要目标的“区域一体、衔接顺畅、站城融合”的城市群城际铁路网络;“功能匹配、标准统一、便捷高效”的都市圈市域(郊)铁路网络;由货运通道、铁路专支线、货运枢纽、物流场站等共同组成的铁路货运网。也就是说,下一步的江苏铁路发展既要“四轮驱动”,更要多层次高质量的“一体融合”。

到2025年,全省将新增高速铁路800公里左右,高速铁路总里程达3000公里。

多项创新

创造性地优化多项体制机制

《意见》创造性地优化了多项体制机制,很多措施和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是相对率先的,如前期工作省市协同、建设管理分级负责、资金筹措省市共担、重大项目用地省级统筹保障、站城融合“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等。特别是在资金筹措上,不仅明确提出加快研究制定我省主导建设铁路项目运营亏损补贴的政策、深化研究土地出让收益支持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建设等政策、支持符合国家相关要求的铁路项目开展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等一系列“干货”,而且新明确了出资原则,其中:城市群城际铁路项目,以所在设区市和县(市、区)出资为主,省级原则上按资本金的30%出资;纳入国家规划且具有公共属性的铁路专支线项目,以所在设区市和县(市、区)投入为主,省级原则上按照总资本金扣除征地拆迁费用后的30%出资。

在土地要素保障上,明确提出了“对列入国家和省重大项目清单的铁路项目及综合开发项目所需用地、用林计划,由省相关主管部门安排保障”。结合加快铁路建设,《意见》前所未有地提出要带动产业发展等。

蓝图已绘

2025年新增铁路1000公里

高铁覆盖9成县级节点

加快建设“轨道上的江苏”蓝图已经绘就。围绕总体目标,《意见》提出分两个阶段实现。

第一阶段

到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江苏”。即:新增铁路1000公里,高铁覆盖所有设区市和90%县级以上节点,实现省会南京与各设区市1.5小时通达、与长三角中心城市1小时通达,基本实现各设区市间2.5小时通达、各设区市与长三角中心区城市间3小时通达,宁镇扬、苏锡常、沪苏通率先形成1小时“轨道交通圈”。铁路货运体系基本形成。

第二阶段

到2035年,全面建成“轨道上的江苏”。即:全面建成由高铁干线、城际铁路、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和货运铁路等组成的“省域成网、拥江成环、外畅内密、功能互补、多网互联、站城融合、港(园)场协同”的多层次现代化铁路网络,形成人悦其行、货优其流、分工合理、安全高效的铁路客货运体系。实现95%县级以上节点高铁通达,其中50万以上人口城市(县)高铁全覆盖。

相关新闻:

又进一步!北沿江高铁第一次环评公示

扬子晚报讯(记者 石小磊)据南通市交通运输局消息,新建沪渝蓉高速铁路工程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信息公告正式发布。这条铁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北沿江高铁。今年4月,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工程设计鉴定中心已组织了北沿江高铁初步设计预审。环评公示也意味着铁路朝着开工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根据公告信息,新建沪渝蓉高速铁路工程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位于我国华东地区的上海市、江苏省和安徽省境内,大致沿长江北岸东西走向。线路起自上海市,向西经江苏省苏州太仓市、南通市、泰州市、扬州市、南京市,安徽省滁州市,终至合肥市。线路运营长度554.09公里。共设车站16座,速度目标值350km/h。

北沿江高铁为我省今年计划内开工项目。北沿江高速铁路建成后,江苏13市才算是真正实现“市市通高铁”,泰州作为最后一个通高铁城市,将在北沿江铁路通车后实现1小时抵沪。包括连淮扬等苏北城市,都将新增入沪高速通道。

从整个铁路网布局看,北沿江高铁是沪汉蓉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起上海铁路枢纽,沿着长江北岸至南京铁路枢纽,向西连接合肥铁路枢纽,与合武高速铁路(规划)相连接。建成后将成为长江经济带东西向最快捷的高速铁路。同时,北沿江高铁也是长三角城际铁路网骨干线路,项目的建设对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促进我省沿江城市群融合发展,提升南京首位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刊于6月9日《扬子晚报》3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