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资讯 > 媒体关注
【中国交通报】南通:让车主有“说走就走”的底气
发布日期:2022-02-28 10:45 浏览次数: 字体:[ ]

驻江苏首席记者 施科  通讯员 通交
  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道路上的新能源汽车数量越来越多,充电成为新能源汽车车主最大的刚需。2021年,南通市将“建设300个公共充电设施”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南通市交通运输局牵头、联合南通交投集团编制了《南通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规划》(简称《规划》)全省首家由市政府办公室发布施行。《规划》充分重视当前部分公共领域慢充桩利用率低、充电慢、不适应目前需求等现实情况,提升全市公共领域快充桩数量,让车主有“说走就走”的底气。截至2021年年底,南通市年度新建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场站53个,公共充电桩468根,全部上线运营,超额完成建设任务。
三类空间 差异化布局
  早上8时许,出租汽车司机郭师傅早早来到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世茂广场附近的交投特来电充电站忙碌起来。等候充电的工夫,郭师傅打来一桶水擦拭车身、清洁脚垫,为车内外做起了保洁。1小时后,爱车“满血复活”,郭师傅顺便打了一壶热水,开启一天的工作。
  郭师傅告诉记者,这里的充电站临近快速路和居民小区,还配备了驾驶员休息室、公共卫生间等服务设施,解决了出租汽车司机休息、餐饮、如厕等难点问题。
  “十三五”期间,南通市区公共充电设施数量增长超过2300个,年均增长率约34.9%。针对公共充电设施数量不足,公共充电设施布局与区域发展不匹配、不均衡,老旧小区等建设自用充电设施存在困难等问题,《规划》将南通市中心城区划分为三类充电桩发展空间,南通中心城区的老城区、市区级商业中心、市区级公园及其周边区域,公用充电桩服务半径为0.9公里,满足公共充电需求及临时补电需求的全覆盖充电设施网络体系;生活片区的公用充电桩服务半径为1.5公里;产业片区和城市边缘区的公用充电桩服务半径为3公里。
  与此同时,南通市充换电设施建设实行以集中站为主、共建站为辅的公共充换电设施供给策略。在建立集中式公用充(换)电站的同时,与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商业、宾馆、医院等配建停车场联合建设充换电设施。
精准画像 扩大服务效能
  “我们平时市区、县区都跑,哪里有充电桩,手机一摇一目了然。”一名网约车司机打开手机里的“特来电”App告诉记者。该App能够精准定位附近公共充电桩的位置信息、站内充电桩情况以及充电交付数据,还具备智能导航功能。
  据南通智慧充电网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利用大数据技术,充电桩规划建设已经实现“精准画像”,从“简单粗放”迈向“精耕细作”。此外,充电设施全部应用两层安全防护技术,通过大数据防护层和CMS(充电管理系统)主动防护层,在充电过程中对电池温度、电压和升温速度等维度进行监控、分析,一旦发现数据异常可以及时预警并主动断电,保障充电安全。
  南通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加大投资管理和运营及投资力度,让充电站的配套设施、配套服务、场站管理、运营维护方面得到质的提升。如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通过公共区域重新规划、取缔私占车位、调整内部道路等方式进一步释放公共空间,扩增充电车位,缓解老旧小区停车难、充电难问题;借鉴南通市智慧停车系统建设经验,整合开发集“南通智能充电监管平台”“南通智能充电运营管理平台”“南通智能充电App”于一体的市级智能充电综合管理平台,以平台化的方式提升对充电基础设施行业的管理及服务效能等。

本文刊于2月28日《中国交通报》4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