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俊宏 路琇筌 何杰
江阴,地处江尾海头、长江咽喉,是长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江海联运的天然良港城市。自今年9月沪宁沿江高铁通车,江阴市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市民出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与此同时,连通高铁站的另一条主干道——改造施工中的长山大道也即将建成通车。
江阴长山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简称江阴长山大道项目)是江阴站综合枢纽项目子项之一,也是江阴“两环九射多联”快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开工后,中铁十六局江阴长山大道项目团队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的工作方针,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施工进度持续领跑全线,在加速江阴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中彰显了“央企铁军”速度与品质。
谋篇布局 技术破题
敔山湖隧道E区主体结构封顶。
江阴长山大道项目全长6.1公里,其中控制性工程敔山湖隧道长约2.4公里,沿线社区密集、路网交错,地下油气水网等多类型管线横穿隧道,不确定因素多,现场交通导改、管线迁改难度极大。
敔山湖隧道基坑开挖平均宽度30米、加宽段达到50米,深度超过15米,隧道最小开挖断面比标准篮球场还要大一圈,在国内公路工程明挖隧道建设领域十分罕见。
“我们组织技术干部对沿线水文、地质、交通、管线等情况仔细踏勘,在组织多轮次方案工艺专项论证的基础上,把整个隧道分成7个区段,按照‘分区推进、跳仓施工、见缝插针’的方式,快速打开施工大干局面,抢到了近5个月的宝贵工期。”中铁十六局项目负责人郭伟介绍。
项目技术团队针对复杂环境下软土区狭长深基坑开挖难题,成立科研小组和QC小组,针对软土地区深基坑围护结构进行监控与研究,总结形成《降低软土地区深基坑维护结构报警率》成果,获得2022年度浙江省市政行业协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二等奖”。针对明挖隧道立柱桩施工难题,研发出“一种控制明挖隧道格构柱竖直度的简易装置”,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
项目团队锚定创建品质工程、示范工程的目标,聚焦“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搭建起了智慧工地“信息化生态圈”,可实现对现场施工人数、施工进度、设备运行等情况的实时监控,有效提高现场生产、管理和决策效率,实现了全程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管理。
此外,项目部引入VR设备,高标准建设安全教育馆,实景模拟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提升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结合深基坑内部光线差、能见度低的特点,优化实施多角度照明系统,按照施工特点灵活调整照明角度,确保了现场安全生产目标实现。
精细管理 创先争优
创效、创誉是项目建设的首要目标,也是实现“以干促揽、滚动经营”的前提。“我们坚持源头把控,从专业队伍选择、工序衔接转换、物资材料周转等方面持续优化管理,实现了工程建设全速推进。”项目党支部书记、总工程师张燕海表示。
针对敔山湖隧道C区周边高压架空线横跨隧道基坑、距离居民区过近,三轴搅拌桩作业安全距离受影响等具体问题,张燕海带领项目技术干部实地考察、讨论研究,在高压铁塔旁增设防护隔离桩、把三轴止水变更为高压旋喷桩止水,保证高压铁塔及隧道基坑安全稳定的同时,节约了施工费用。
敔山湖隧道主体结构施工繁杂,按原设计要求,需要在隧道侧墙完工后,对侧墙安装换撑,待主体结构封顶后再拆除钢支撑。项目部从工序衔接上入手,缩短隧道底板、侧墙、顶板等部位的施工间隙,施工一段、封闭一段、拆除一段,大大提高了钢支撑的循环利用率。在管线迁改方面,项目部主动作为,积极与产权单位沟通协商,将影响隧道施工的自来水管线采取人工作业的方式架空固定,为现场施工打开了工作面,提前45天实现主体结构封顶。
开工以来,项目团队针对隧道大断面开挖、外界干扰因素多等施工难题,灵活采取增加隔离桩、连系梁、高压线防护设施等措施,在确保基坑安全稳定,周边结构物零沉降、零位移,高压输电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平均每个月至少一个工程节点突破的节奏推进现场施工,不断加快现场施工,产值进度、工程质量、安全环保等指标持续领跑全线。
在业主单位组织的10次信用评价中,项目部获得7次第一名、1次第二名的好成绩,并先后荣获江阴市交通运输局“生态文明先进单位”、中铁十六局集团公司“先进基层党组织”、中铁十六局三公司“红旗青工委”等多项荣誉。
党建引领 凝聚合力
既要干好工程,更要带好团队、培养人才。这是项目团队在进场初期就形成的共识。
以党建工作为突破口,项目党支部创新思路,联合江阴市交通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为项目党员干部、一线流动党员讲授专题党课;与政府部门、业主单位等相关单位建立党建联盟、先锋队,加强企地共融共建;主动吸纳一线流动党员参与党组织活动,在一线设立“党员质量监督岗”,引领党员干部在施工生产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联合业主单位举办“奋进杯·六比六创”劳动竞赛暨“百日大干”活动,凝聚全员意识,持续推动施工热潮。
结合现场技术干部、管理干部年轻化特点,项目班子成员主动担任技术导师,带头引领“全员大学习、全员大比拼”的良好氛围。以“导师带徒”为总抓手,项目部对新员工分阶段部署任务、考核检验,培养年轻员工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并通过不定期召开技术交流会、技术大讲堂等活动,引导年轻干部打破部门、岗位壁垒进行业务交流学习,营造“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的良好风气。
一个团队要高效运转,离不开员工的共同努力。项目部常态化组织开展员工座谈会,谈思想、说困难、提建议。在施工现场设立“红色驿站”,为一线工人提供饮用水、药品等,不断提高团队凝聚力,推进了项目的平稳进行。
项目部还积极开展“一线明星员工”评选活动,根据员工日常表现,全员民主投票选出业务技能精湛、工作成绩突出的优秀员工,给予一定奖励,激发全员干劲,为施工生产注入强劲动力。此外,项目团队组建“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划分区域任务,明确工程节点,两支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的队伍时刻冲在施工生产的第一线,对施工重点区域人员安排、材料保障、工序衔接、安全质量等实时监控,不断推进工程建设“加速跑”。
目前,敔山湖隧道主体结构、敔山湾立交主体工程均已完工,项目先后荣获江苏省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省级“示范工程”“示范工地”、江苏省公路水运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达标项目等荣誉。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江阴市高铁站打造配套快速化交通环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方便市民快速、高效地进出高铁站,对加强江阴市内部组团之间快速衔接和联系有着重要意义。接下来,中铁十六局将继续瞄准“美好生活建造者”的品牌定位,孜孜不倦,匠心建造,为推动江阴及沿江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文刊于《中国交通报》12月11日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