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资讯 > 媒体关注
【中国交通报】落实《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 江苏交通在行动
发布日期:2023-12-14 18:19 浏览次数: 字体:[ ]

落实《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  江苏交通在行动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 宋国森


  近日,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应急管理部修订发布了《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简称《规范》),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工作。江苏省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规范》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发展实际,进一步规范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全面落实客运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运输安全事故。
聚焦一个目标,强化两个支撑
  江苏省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加强道路客运安全生产工作,以“把道路客运安全生产事故降下去、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上来”为目标,坚持顶层设计引导与信息化手段应用并行,聚焦人、车、企等重点环节,健全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深入宣贯学习,加强业务培训,全方位落实《规范》要求,确保道路旅客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聚焦制度体系建设,优化顶层设计。2021年,江苏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发了《旅游包车安全管理办法》,明确了旅游包车发车、属地责任落实等要求,推动构建旅游包车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制定《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明确适用范围、检查对象、计划编制等内容,规范了省级交通运输部门安全生产检查工作。下一步,江苏省将加快推进《江苏省道路运输条例》修订工作,将道路客运安全管理最新要求纳入地方性法规,从而确保落实到位。针对《规范》细化完善的安全生产费用使用、驾驶员安全管理、定制客运安全管理等要求,将及时完善现有规章制度。此外,我省将通过优化完善安全生产专家库管理办法、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等,不断强化安全咨询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和专家等参与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性。
  创新科技手段应用,提升科技兴安水平。近年来,江苏省在全国率先推广应用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实现运输途中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的自动发现和报警,推出线上“应装未装”“装而不用”“用而不管”等情形三张清单与线下督促检查相结合的监管新模式,不断加大道路客运车辆动态监控的工作力度。下一步,将结合《规范》新要求,鼓励客运企业采取信息化手段有效落实客运驾驶员行车日志制度;借助非法营运智能化整治“五步工作法”,优化“线上研判﹢线下布控”协同机制,实现非法营运车辆精准查处;拓展非法营运智能化整治系统功能应用,通过线索自动推送、智能预判布控等违法行为整治功能应用,进一步为执法人员精准查处非法营运车辆提供技术支撑。
紧抓三个环节,压实责任链条
  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构建“正循环”。江苏省在国内率先发布“两客一危”道路运输经营者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省级地方标准,对道路运输经营者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以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进行了指引;编制印发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手册,指导企业依法依规落实主体责任。下一步,将结合《规范》中所完善的安全生产经费使用、车辆例检等要求,督促相关企业落实好主体责任;持续开展企业风险清单化研究,打通小微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实现风险内容清单化,管控措施条目化,着力突破现有“双重预防机制”监管工作瓶颈;在推进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方面,结合《规范》内容,明确道路旅客运输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原则和具体要求,为高质量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供指导。
  强化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培育“优等生”。江苏省在国内率先开发并推广应用驾驶员行前安全测评提示系统,采取“一读、二练、三评、四处置”方式,辅助企业掌握并及时干预驾驶员影响行车安全的身心因素;指导各地推进安全警示教育基地建设,建设“网上司机之家”等平台,率先探索实施从业人员安全教育“互联网﹢培训”模式。下一步,将结合当前道路旅客运输行业从业人员管理新形势,以及《规范》细化的加强驾驶员心理疏导、防范驾驶员行为异常等方面要求,进一步优化完善驾驶员行前测评提示系统的出车前安全提示、测评评估、动态监管功能,在题库中加入《规范》最新内容,督导“两客一危”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考核情况,确保在岗合格率100%。
  严格营运车辆管理,锻造“高品质”。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组织制定了《“两客一危”车辆重点因素智能化分级评判标准》等标准规范,以标准规范引领重点营运车辆安全性能和安全防护水平提升。同时,全面清理“两客一危”挂靠车辆,统一了挂靠车辆清理标准,目前江苏省“两客一危”挂靠车辆实现动态清零。下一步,将结合《规范》要求,指导企业在全面做好车辆技术档案管理基础上,对“两客一危”道路运输车辆实施“安全码”赋码管理,通过重点营运车辆技术状况智慧化监测系统,对“两客一危”车辆开展逐车评分、赋码管理,实现车辆隐患“一码可视”、安全管理“一码可通”、问题处置“一码可溯”,确保客运车辆不“带病出车”。
健全三个机制,不断提升安全治理能力
  坚持齐抓共管,不断健全协同联动机制。江苏省将继续坚持协同治理,推动部门联动,持续健全跨部门沟通协作机制,联合应急管理、公安交警、文化旅游等部门协同推进旅游包车“五不租”等道路客运安全管理重点工作,逐步构建协同治理格局。持续推动区域协同,完善长三角“两客一危”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围绕联席会议、信息共享、执法标准、联合执法、联合惩戒等方面深化合作,为提升区域交通运输安全监管一体化水平注入“新动能”。推动构建保险机构、专业安全技术服务机构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政府、企业、社会、保险机构协同运作的工作机制。
  完善信用体系,逐步构建分级分类监管机制。江苏省制定出台了《江苏省交通运输行业信用管理办法》等信用管理制度,统一了信用评价等级,为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提供了基础支撑。下一步,将加快修订《江苏省道路水路运输经营者信用管理办法》《江苏省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信用管理办法》等信用管理办法,推动安全监管差异化,强化信用结果应用,不断完善以信用为核心的分级分类监管新机制,推动实现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精准监管、高效监管。同时,将信用评价结果信息作为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的重要依据,针对不同风险等级、信用水平的检查对象采取差异化分类监管措施;鼓励社会各类经营者广泛应用信用评价结果,优先选择信用评价等级高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
  强化监督检查,加快完善闭环管理机制。我们将结合《规范》新要求,强化道路客运行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并加强跟踪,对发现的问题实行清单化管理,确保形成隐患排查整改闭环,全面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将通过安全审计工作继续强化重点企业监管,有效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积极开展“邀约式”安全检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难点问题;进一步督促市县交通运输部门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管,持续探索和丰富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监督新形式,确保道路客运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保持平稳。

本文刊于《中国交通报》12月14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