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资讯 > 媒体关注
【中国交通报】江苏扎实推进交通强国试点工作 在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中争做示范
发布日期:2023-08-24 10:10 浏览次数: 字体:[ ]

江苏作为交通强国建设第一批试点省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交通运输和江苏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交通运输部批复的各项试点任务,锚定“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目标,开拓创新、先行先试,全领域、全方位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等试点成果不断涌现,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各项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围绕一流设施 加快建设具有世界级城市群特征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品质工程建设——品质护航,天堑通途。已通车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五峰山长江大桥、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等项目创下多个“世界第一”,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建成国内最长湖底隧道。持续推进常泰长江大桥、龙潭长江大桥、江阴靖江长江隧道、海太长江隧道等项目建设,促进跨江融合、南北联动。持续推进京沪高速江苏段等改扩建工程、宿连航道等干线航道整治工程。依托张靖皋长江大桥,开展六个“世界首创”关键技术创新;依托魏村枢纽扩容改建工程,发布国内首个《内河船闸结构监测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填补了交通工程领域船闸结构相关监测技术规范的空白。
  多层次轨道网融合发展——六纵六横,勾勒经纬。连徐高铁、连淮扬镇铁路等建成投运,高铁总里程跃升至全国前列,实现12个设区市通高铁、设区市全部通动车,设区市之间2.5小时通达。连接苏南地区多个经济百强县的沪宁沿江高铁(南沿江高铁)确保今年建成通车。北沿江高铁、通苏嘉甬铁路等开工建设。全省9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1000公里,位列全国第二,公共交通满意度连续三年全国第一。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正式投入运营,免安检无感换乘上海地铁11号线,长三角核心城市间首次实现地铁系统跨省互联互通。
  打造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一带一路”,交汇联通。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全线开通,30万吨级原油码头建成,40万吨级矿石码头即将建成。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的国际枢纽海港,以更宽视野、更高标杆建设东西双向开放门户、“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南通港通州湾港区开港运营。“水运江苏”特色更加鲜明,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全面建成,千吨级干线航道里程(2488公里)、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数(560个)、综合通过能力(26.2亿吨)、年吞吐量(32.4亿吨)、2亿吨大港数(7个)等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建成9座运输机场,实现地面交通90分钟覆盖全部县(市)。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实现双跑道双航站楼联合运行。全省中欧班列稳定开行至欧洲、中亚、东南亚等地区的线路24条,覆盖欧洲17国20多个城市、中亚5国近50个城市、东南亚6个城市近80个国际站点。
  “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惠民利民,幸福村路。出台《江苏省农村公路条例》,首次将“路长制”写入地方性法规,20个县创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入选全国管养体制改革试点地区。率先实现建制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农村公路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19.4%,优良路率达92.58%。形成“农村公路﹢产业”“农村公路﹢生态”“农村公路﹢文化”等融合发展样板,打造了82个县域农村公路品牌,涌现溧阳“1号公路”等知名品牌。环太湖公路入选“十大最美农村路”。建立省市县三级交通运输和公安部门公路安全共管共治4项机制。累计完成桥梁改造1.52万座、安全生命防护工程5.94万公里,农村地区公路交通事故持续下降。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全省镇村公交基本实现全覆盖,率先实现“快递进村”省域全覆盖。
  打造枢纽经济新格局——双向开放,枢纽起航。宁镇扬、苏锡常通泰盐、连徐淮宿三大板块交通枢纽网络格局基本形成,累计建成41个综合客运枢纽,县级节点网络覆盖率56.6%;建成34个多式联运型货运枢纽,覆盖50%左右沿江沿海重点港区和国家内河主要港口,数量居全国前列。无锡首家本土货运航司——苏南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的首条国际全货运航线正式开通。大力发展枢纽经济,连云港徐圩新区作为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集聚了盛虹炼化、卫星化学、中化国际等三大产业,2022年连云港石化行业完成产值近千亿元。完善壮大江苏交通控股公司、省港口集团、省铁路集团、东部机场集团、省国际货运班列公司等省级交通发展平台,培育本土龙头企业。

围绕一流技术 构建高标准智慧交通体系
  智慧交通关键技术攻关——创新驱动,智慧赋能。科技、交通运输部门通力协作,完成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江苏(常州)试点工程建设,建成五峰山新一代高速公路、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智慧隧道、342省道无锡段智慧公路等。苏州港太仓港区集装箱四期码头建成全国内河及长江流域首个自动化码头。发布智慧公路、智慧工地、智慧航道等系列建设技术指南。持续推动第29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筹备工作,完成苏州市相城区高铁新城98.6公里智能网联道路升级改造,全区智能网联覆盖面积达31.8平方公里,“苏州城市出行服务与物流自动驾驶先导应用试点项目”成功入选交通运输部第一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建成全国第一个省级路网云控平台,率先探索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融合的“一张网”协同治理机制,相关技术产品在全国18个省份推广应用。加速推动“互联网﹢车货匹配”和网络货运发展,提升车货匹配效率和运输效能,促进公路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智慧城市交通提档升级,实现路况、公交、停车信息实时查询,“指尖出行”成为现实。

围绕一流管理 构建高效能交通治理体系
  推动综合交通改革创新——革故鼎新,一以贯之。先后出台《江苏省农村公路条例》《江苏省公路条例》《江苏省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江苏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等一批交通运输法规、规章。在全国率先完成省市县三级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连续两年在全国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检查中综合评分第一。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林业局联合组建“先锋绿源通”党建联盟,一批战略性、引领性、基础性的重大交通项目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积极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连续两年获评交通运输部“信用交通省”建设典型省份,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四市签订信用交通一体化建设框架协议。
  打造平安交通工程、提升科技兴安水平——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推进“一年小灶”和“三年大灶”,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创新实施“三把关、一执法”超限治理模式,并在全国推广。全省干线公路平均超限率0.15%,高速公路入口检测超限率0.1%,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在全国率先形成省市县三级交通运输安全监管权责体系,建成海江河全覆盖的港口安全监管信息平台,推广应用“两客一危”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创新开发危险货物装货环节“五必查”功能,装货人核验率达99.97%。以南京为试点,探索“一体化﹢智慧执法﹢信用监管”模式、跨区域跨部门协同联动监管等落地应用。以常州、盐城、苏州等地区为试点,加快建成覆盖危险货物托运、承运、查验、运输、停车、装卸等环节的监管体系,形成全链条监管新模式。

围绕一流服务 构建高效率客货运输服务体系
  长江经济带运输结构调整——降本增效,绿色发展。省政府出台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行动计划。财政、交通运输部门制定实施运输结构调整补助政策,组织开展运输结构调整示范市创建工作。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连长江、通欧亚、对接沿海、辐射中西部”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顺利通过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验收。连云港—徐州—淮安成功入选2023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名单。2022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比率下降到13.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培育形成中储智运、运满满等全国知名的独角兽网络货运平台企业。
  打造运河绿色文化带——千年运河,焕发新生。打造航运特色鲜明的大运河文化带样板,建成淮安、扬州、苏州44.5公里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先导段,沿线全部建成星级绿色港口。全国首艘120标箱纯电动内河集装箱船“江远百合”号正式投入运营。建成2500公里内河干线航道电子航道图,启用全国首个内河船舶手机导航系统,实现了长江与京杭运河航道网电子航道图互联互通,船舶过闸远程申报、在线缴费,全程不上岸、不见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这五年,也是交通运输迈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新阶段的重要五年。江苏交通运输部门将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现代化物流体系,高质量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率先建成交通强省和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率先形成一批具备良好示范带动效应的重大成果、典型经验,积极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江苏智慧,切实发挥交通运输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开路先锋作用,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支撑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本文刊于《中国交通报》8月24日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