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两项智慧港口建设成果分别荣获首届长三角智能交通创新技术应用大赛一、二等奖
发布日期:2023-09-13 11:05 浏览次数: 字体:[ ]

      日前,首届长三角智能交通创新技术应用大赛决赛结果发布,张家港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的《干散货码头绿色智慧全要素管理和全流程无人化作业系统》和南通港集团有限公司的《面向港口“集卡+IGV”混编车队的无人驾驶系统及云控平台》分别荣获一、二等奖。

      《干散货码头绿色智慧全要素管理和全流程无人化作业系统》涵盖干散货码头装卸船、流程输运、堆场作业、辅助作业等全流程自动化作业、现场无人化运营、全要素智能化管控,构建了干散货码头生产作业全流程智能控制技术体系,实现了码头多种设备智能操作协同作业模式以及生产作业的自动化、远程化和智能化;开发了基于“物联网+”的多要素干散货码头生产智慧管理系统,实现了干散货码头全流程全要素的管控一体化;研发了“1+1+N”粉尘智能监测系统,实现了覆盖全区域的精准监测、起尘点的精准捕捉,以及粉尘防治定量化和精准化。系统全面投入运行后,作业模式由一对一转变为一对多的智能监管,减少操作人员12.8%;减少了手动操作频繁启制动造成的能量损失,缩短了流程设备空载运行时间,节约能源消耗10%;提升设备故障预控水平、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成本8%;每年合计节约人力、能耗和维护成本为1100万元。

      《面向港口“集卡+IGV”混编车队的无人驾驶系统及云控平台》结合水平运输环节无人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基于无人集卡与智能平板车(简称IGV)等多种自动化运载设备混编作业的客观需求,研发适配性高、功能完备的无人驾驶系统,支持“集卡+IGV”的L4级混编车队与自动化装卸桥、全自动轨道吊开展高精感知定位交互,构建自动化水平运输作业链路。同时研发云端控制平台,深度打通港口生产管理系统(简称TOS),对无人驾驶车队和港机设备展开全链管理,进一步提升效率。无人驾驶系统支持含装船、卸船、水平移箱在内的超95%工况,有效感知距离≥250m,漏检率为0%,对位精度误差≤5cm。与行业此前产品方案相比,该成果优势在于核心产品技术实现了国产自研,大幅降低了自动化码头的建设成本。

      长三角智能交通创新技术应用大赛由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国际合作司及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指导,长三角三省一市交通运输厅(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总工会、共青团省(市)委、妇女联合会、苏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联合主办,自2022年9月启动以来,共有1328项作品报名,其中江苏赛区527项。江苏赛区设置赛区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5项,优秀奖24项。

      本次大赛我省智慧港口参赛作品获得较好成绩,将对进一步推进全省港口作业自动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数智化起到较好地示范带动作用,激励港口政产学研各方对照《江苏省智慧港口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5)》,扎实推进智慧港口建设,为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关于第29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创新大赛暨第一届“姑苏杯”长三角智能交通创新技术应用大赛获奖作品的通报.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