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以来,海门区探索“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从“人、路、车、环境”要素综合施策,以各区镇为主战场,区委宣传部、公安、交通等部门协同发力,筑牢农村道路安全防线。海门区临江新区以“科技引领+协同创新”赋能综合治理,示范引领,当好道路交通安全保卫战开路先行官。
宣传强音,“小喇叭”奏响“大文明”。海门区依托各类公益广告阵地,报纸、电视、电台齐上阵,图解、专题、视频齐展现,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道路交通安全知识。临江新区采取线上线下齐发力,传统创新双结合的宣传方式,使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深入人心。今年以来,利用“行稳致远”公众号专栏定期推送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安全警示的小视频及文章180余条;定期入户宣传,发放安全宣传环保袋1500余个,安全头盔1000余顶、交通安全宣传手册5000余份;联合公安等部门开展交通安全进校园“小手牵大手”、“送戏下乡”等安全宣传主体活动80余场;探索“寓教于游”趣味宣传模式,创新打造了海门区首个集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为一体的交通安全主题公园,并正式投入使用,实现安全教育由“说教式”到“沉浸式”转变,让村民在休闲锻炼的同时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综合整治,“小设施”防范“大事故”。为规范道路通行秩序,临江新区新设交通安全劝导站,志愿者在此排查道路安全隐患,并进行交通安全宣传和安全提示;同时通过增设路口警示桩、警示标志,施划减速振荡线,喷涂“右转弯危险区”警示区等基础设施方式,减少安全隐患,提升了路口通行安全性;强化路域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在路肩上设置花箱、栅栏、绿化等措施,对路宅、路田宅之间的界线进行分隔,实现道路交通安全颜值双提升;及时修复路面病害,提升路面及沿线设施安全指数。临江新区创新将“一辅三员”与“路长制”有机结合,“路长”片区巡路,发现问题及时通过智慧APP上报,实现道路隐患排查整治网格化管理。
科技赋能,“小卫兵”消除“大隐患”。通过前期隐患排查,按照“应上尽上”原则,临江新区因地制宜,安装多套“无信号灯路口相互预警系统”,打造群众“看得见听得清”的安全路口,切实提升了农村地区道路安全通行指数。其中,在隐患较突出的20个重点平交路口推广“哨兵系统”。该系统通过主路上的雷达实时监测机动车通行情况,并将监测到的信息传递给支路一体机的文字提示屏、爆闪灯和投影灯,及时向支路行人和驾驶人发出主路来车的预警提示,提前采取避让、提高安全意识;在3个视距不良的路口,安装了简易式盲区预警系统。该系统能够多方位探测,高度集成化,占地面积小且性价比高。为了防止夜间语音扰民的影响,夜间关闭语音提示,开启投影灯预警模式。目前各套预警系统运营良好,群众出行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高。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关系到民生、关系到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临江新区的试点建设,是海门区探索道路交通安全长治久安新路径的先行抓手,也是全区“合唱”的缩影。下一步,海门区将巩固完善试点工作成效,总结提炼临江经验,因地制宜全区推广,努力打造安全、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海门公路分中心袁丹华、海门区临江新区人民政府陆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