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资讯 > 媒体关注
【中国水运报】扬州交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发布日期:2024-01-10 15:59 浏览次数: 字体:[ ]

□ 全媒记者 石孟园

“行千里”,始于交通;“致广大”,依靠交通。被誉为“淮南江北海西头”的扬州,地处江苏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是省会南京辐射苏中、苏北的门户,联接苏南、苏北的重要节点城市。今天的扬州,具有连南接北、承东启西、通江达海的独特区位优势,南来北往的人流、物流汇聚于此,也让这座古城增添新的魅力。

抢抓机遇谋发展 水陆交通添优势

千年运河,舳舻千里,气象万千。扬州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与京杭运河交汇处,区域产业发展兴旺,水陆交通得天独厚,具备发展港口产业的独特优势。

当前,扬州正紧紧围绕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高标准打造江淮区域集装箱枢纽港和河江海水水中转枢纽,把江河交汇的区位优势转化为要素汇聚的发展胜势,高质量打造“水运江苏”扬州样板。截至目前,扬州拥有内河航道186条,通航总里程2297公里,全市省级以上干线航道6条,里程和密度均居江苏省前列。

扬州是京杭大运河的原点城市。近年来,扬州市牢牢把握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在江苏叠加的重大机遇,投资超70亿元,相继实施京杭运河扬州段“三改二”,施桥、邵伯三线船闸建设,宝应、芒稻、运东船闸扩容改造,通扬线高邮段航道整治,京杭运河扬州段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等“八大工程”。

据最新数据统计,京杭运河扬州段船舶通过量达3.73亿吨,货物运量达3亿吨,是三峡船闸通过量的2倍,相当于5条京沪高速(江苏段)、10条京沪铁路(江苏段)的运量。扬州水运的发展在促进经济腹地与沿海地区物资交流、推进沿河产业合理布局、区域开发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扬州是水运大市,京杭运河与长江两条黄金水道在此交汇,提出要将京杭运河扬州段打造“美丽中轴”。目前,扬州正加快实施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已完成航道主体工程,正在加快推进航道疏浚、驳岸修复等附属工程,预计在2024年全部完工,将京杭运河扬州段全线打造成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效益的水运长廊,为江苏省乃至京杭运河全线做出示范。

2023年,江苏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的意见》,紧紧围绕覆盖更广、标准更高、联动更畅、效益更好的现代化水运体系建设,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实现由水运大省向水运强省高质量转变,也为扬州水运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江河海多式联运 港产城融合发展

长江和大运河在扬州交汇,扬州既有长江港口,也有内河港口。目前,扬州港“能力圈”辐射苏、鲁、皖、川、鄂、赣等地,通达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扬州对外开放、集聚外资、商贸流通的重要窗口。

2023年前三季度,扬州全市港口生产经营呈持续向好态势,各项数据全线飘红,特别是外贸集装箱量等数据增长速度较快。“‘扬州制造’已经真正实现一港直达、联通江海。”扬州港务集团副总经理李舵表示,内港池改造完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扬货扬出”综合通货能力。

枢纽畅通既吸引八方来客,也助力“扬州制造”融入全球供应链。打开江苏省港口集团物流电商平台,矿建资源和终端客户一键直达,昔日“笨重”的大宗散货运输交易变得“轻巧”。如今,扬州87%以上的绿色建材由扬州港装卸。“2023年1—10月,港口风电、大件设备中转量累计同比增长35.86%,这些交易量的80%为扬州属地货源,有力护航扬州经济发展。”李舵介绍。

2023年,扬州被列入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功能型流通支点城市”,扬州港成为扬州内畅外联的核心枢纽。2023年初,扬州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扬州港集装箱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明确到2026年底,扬州港口年货物吞吐量将达到1.8亿吨、外贸吞吐量将达到1600万吨,集装箱年运量将达到100万标箱、外贸集装箱将达到20万标箱,实现“亿吨大港、千亿产业、百万标箱”的奋斗目标。

“当前我们在建的沿江、内河多个港口项目,包括扬州港扬州港区六圩作业区内港池改建工程、扬州内河港高邮港区城东作业区码头工程等,将极大助力扬州港仪征港区打造长江原油枢纽港、液体化工保障港、成品油及粮油集散港,扬州港口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港口布局持续优化。”扬州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盛宇表示,目前正在对《扬州港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将全面推动扬州港做大做强,加快打造江河海多式联运枢纽,全力推进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为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交通枢纽活力足 奋楫争先正当时

一个个交通建设项目在扬州开工,一条条坦途在扬州大地延伸,涟源变成了一个活力迸射的交通枢纽,古老而底蕴深厚的城市——扬州,在交通“先行官”的引领下,带着年轻和朝气大步向前迈进。

风从海上来,发展势如虹。2024年,扬州交通运输部门将紧扣打造长三角中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国际旅游航空枢纽、江河海水水中转枢纽“三大枢纽”目标,抢抓政策机遇,聚力项目建设,完善通道网络,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着力构建“四环”为主骨架的公路网络。75公里扬州环主城高速公路环、125公里扬州环主城准快速化国省干线公路环、215公里扬州市域高速公路环、340公里扬州市域国省干线一级公路环……“四环”公路网络建设将进一步完善扬州内联外畅、多级协调的市域公路体系,强化基础设施集散性功能,提升路网通达能力,促进跨区域互联互通。

——着力构建“两横一纵多联”的多层次铁路网。两横是指宁启铁路以及正在建设的北沿江高铁;一纵是指连淮扬镇铁路;多联是指宁扬城际、扬镇宁马城际等。立足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多层次铁路网,扬州将通过交通枢纽牵引和区位优势集聚,推动产业升级,扩大对外开放。

——着力构建长江内河港口协调发展、高等级航道干支相连的水运网。积极打造江淮区域集装箱枢纽港,扬州港正全力打造“一港三区”,内河港继续完善“一港五区”。“十四五”期间,扬州将建成通扬线高邮段航道整治工程、京杭运河绿色航运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开工建设金宝线、盐宝线等航道整治工程,加快构建“五横两纵”高等级干线航道网。

扬州泰州机场二期扩建工程计划于2026年建成、在建的龙潭过江通道有望于2024年建成、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宁扬城际过江隧道……与此同时,扬州还着力打造国际旅游航空枢纽和构建全方式过江通道群,畅通“水、陆、空”交通运输大通道,优化综合立体交通发展格局。

从公路、铁路到民航、水运,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扬州交通枢纽建设者穿梭于项目现场,以“开局即冲刺”的状态,在热火朝天中擂响实干争先,奋楫赶超的最强音。

本文刊于《中国水运报》1月10日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