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沪共建小洋山北区块
推动长三角港口一体化机制创新
发布日期:2024-01-23 14:59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基本情况

小洋山地处我国东部沿海长江口与杭州湾交界处崎岖列岛海区,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交汇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浙沪洋山区域合作开发,规划建设洋山深水港区小洋山北侧集装箱支线码头,使之成为长三角区域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和自贸区新片区建设的重要载体。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按照《规划纲要》部署,2022年初,浙沪两省市以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省海港集团”)和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港集团”)为主体,通过股权合作方式,协同推进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及配套工程建设。

一年多来,浙沪两地坚持“共商共建”的原则,齐心协力抓攻坚、抓落实,专班干、优机制、破难题,实现项目顺利开工、稳步建设。2022年7月28日,小洋山北作业区规划方案获批;2022年8月30日,小洋北码头工程项目获浙沪两省市发改委联合核准;9月30日,初步设计获得浙江省发改委和上海市交通委的批复;10月26日涉及洋山公司的小洋北码头工程69公顷土地完成收储,10月28日完成建设用地批复;10月29日完成项目环评批复;2022年11月28日,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及配套工程陆域部分开工建设;2023年7月20日,水陆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

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及配套工程

二、主要做法

(一)签署高规格区域合作协议

2022年6月,上海市人民政府与浙江省人民政府以视频连线方式正式签署《进一步深化小洋山区域合作开发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浙沪双方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指导支持下,进一步深化小洋山区域共商共建、全面合作,坚持“四个不变”“三个统一”,强化合作开发协同推进机制,双方以资本为纽带,以企业为主体,实现地处浙江、业务归属上海港的跨行政区域合作模式,浙江省海港集团全面参股洋山深水港区1—4期及小洋山北侧区域开发,由小洋山局部合作向小洋山全域合作转变,真正实现小洋山南北整体一体化开发运营全面合作,实现谋一域更谋全局,为深化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共同打造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提供有力支撑,更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沪浙两地政府正式签署进一步深化小洋山区域合作开发框架协议

(二)打造高标准联合工作专班

2022年6月,为了加快项目前期推进进程,浙江省海港集团与上港集团成立联合工作组,启动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及配套工程项目前期报批工作。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双方共同制定前期工作计划,为确保计划有效落实,联合工作组采取集中办公方式、建立周报制度、定期向两省市发展改革委报告等工作机制。由于审批事权涉及浙沪两省市,为了确保2022年内尽早开工目标,联合工作组倒排工期,分工协作,浙江省海港集团、上港集团分别协调浙江省内、上海市内相关主管部门,按计划节点推进项目前期报批工作,推动实现开工目标。

(三)建立多层次协同沟通机制

浙沪两港建立定期会晤交流合作机制,并在两港恳谈会的基础上,着力搭建战略研究、开发建设、业务拓展等多层面协同沟通机制,推动两港合作走深走实。2022年8月,浙江省海港集团与上港集团签订《关于深化小洋山项目合资合作的备忘录》和《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双方共同支持小洋山北作业区2022年内尽早开工,同步深化双方在小洋山南侧一至四期码头的合资合作。目前,浙江省海港集团已参股小洋山南侧一、二、三期码头,正在推进参股小洋山南侧四期码头的有关工作。

(四)完善特色化项目报批机制

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及配套工程前期报批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2022年内尽早开工,根据开工目标倒排工期,提前向相关主管部门了解项目核准、用地预审、用海申请、军事设施、岸线许可、初步设计报批等项目前期审批流程及周期,有效保障项目整体进度。另一方面,将报批程序由串联改为并联,在小洋山北作业区规划方案报批阶段同步启动工可工作,工可报审阶段同步启动初设、施工图设计工作。浙沪两省市同步推进工可审查、项目核准、初设批复程序,为后续施工、监理招标留足充裕时间。从小洋山北作业区启动工可报批程序到陆域部分开工,仅历时4个月,跑出了项目报批“加速度”。

三、经验启示

(一)以战略为统领,构建完善的规划体系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是推动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纲领和保障。浙沪两地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为统领,加强顶层设计,针对具体领域分别制定了项目推进计划、股权合作计划、陆海综合集疏运发展计划、绿色航运计划等,初步构建了以港口一体化战略为统领,强化陆海统筹、合资合作、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及其他相关规划为补充的完善的战略规划体系。通过规划体系的有效执行,力求可持续地开发利用长三角区域海洋资源,保持和增强我国在海洋竞争方面的领导地位。

(二)以体系为突破,实现高效的资源集成

坚持“资本纽带、企业主体、市场机制、共建共享”的原则和方向,构建起政府主导、市场引导、政策支持、企业为主体的“四轮驱动”开发合作体系,切实推进小洋山北作业区一体化开发运营各项工作。该体系通过市场化运作,企业合股投资运营的方式,建立起协商利益分享机制,充分发挥各主体自身优势,依托上海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和浙江海洋资源优势,实现功能互补、优势互补、区位互补,促进资源优先配置和要素高效集聚,有利于加速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

(三)以数智为驱动,探索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充分响应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号召,根据建设数智港口的最终目标,在项目设计之初就以“蓝色海岸”为构想,引入低碳环保、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依托小洋山良好的自然景观资源,在设计、施工、运维等建设各阶段,全过程开展基于BIM的数字化技术和现代生态技术应用,构造绿色、环保、低碳、生态的示范性港口项目。同时在生态码头作业区打造过程中,探索更多环境友好、技术可行的先进适用技术,逐步实现海洋生态环境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变,为全球海洋经济发展贡献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申报单位: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