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以来,沪苏湖高铁进入联调联试冲刺阶段,预计今年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伴随着新线的开通运营,一座新建铁路车站凭借独一无二的“颜值”实力出圈。
沪苏湖高铁沿线的苏州南站,依托周边水网密布的地理区位采用高低错落、起伏有致的不规则形态打造独具江南特色的“六边形”站房。它是全国首座“六边形”站房综合体,也是目前国内建筑结构形式最多、最复杂的站房之一。
交错纵横,画出互联互通“同心圆”。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要的交通门户,苏州南站是沪苏湖和通苏嘉甬两条高铁“十”字交汇枢纽,水乡旅游线——通苏嘉甬铁路和苏州轨交10号线并行45度斜穿“十”字交汇点,极大提升区域的交通便捷性,促进区域间的互联互通。苏州南站建成后可实现20分钟左右通达上海虹桥站,有力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发展,加强长三角主要城市间的“同城化”效应。沪苏湖高铁开通后,以苏州南站为辐射中心将对区域周边城市产生深远影响,带动沿线资源的盘活、城市建设以及区域发展的高度,高铁站落地之处将迎来颠覆性的变化,小到人口流入、经济增长,大到板块价值、城市能级,都会迎来全新契机。
激发活力,挖掘产业融合“突破口”。线路开通运营后,苏州南站将成为地区开发的重磅引擎,高铁枢纽与新经济天然相亲,枢纽周边是科创、文创、教育、文化等新兴功能的集聚区。高铁的开通运营加速了高端产业要素空间集聚,实现了与房地产、商贸、物流、金融、休闲等产业的有机联动,形成了“高铁+物流”“高铁+旅游”“高铁+文创”等新兴融合发展业态。通过连通不同地区的资金、商品和劳动力市场,通过产生集聚效应,提高区域内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沿线地区的市场可达性,带动生产要素和资源在沿线的重新配置。
科技先行,铸就智慧交通“新版图”。苏州南站采用了全国首创的“六边形”设计,这种结构与苏州水网密布的地理特征相得益彰。建筑外形“夺人眼球”,对建设施工过程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施工方采用异型多阶的设计,施工中项目团队运用电子传感技术,全过程跟踪监测钢结构网架提升的应力、变形,实时调整提升施工姿态和精度,确保安装精度精准控制在5毫米以内。而与苏州南站配套建设的科创新城,围绕绿色、科技、创新,发展四大产业形成“两主两辅”的产业格局和“一心五片区”的空间布局,加快建设未来产业“桥头堡”,依托便捷的轨道交通优势,为当地注入强大的科创活力、持久的产业动能。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沪苏湖高铁犹如一条“钢铁巨龙”盘踞在吴江大地,而“六边形”车站的全网出圈更是将水乡的婉约同都市的秀丽紧密相织。长期以来,铁路部门把握区域协调发展的辩证法,科技赋能提升动力,以铁路运输为媒介,推进融合发展,让长三角这片热土涌现蓬勃的生机与活力。(苏州市铁路办 转自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