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资讯 > 媒体关注
【中国交通报】清障无时延 保畅“大动脉”
发布日期:2024-02-20 15:59 浏览次数: 字体:[ ]

□ 郭蓓
  春节期间,沪宁高速公路无锡段来往车辆不断,在开往南京方向的一侧道路上,清障管理员张赟的对讲机里不时传来同事的语音消息,他注视前方,留心观察路面车况。车窗外侧,一辆辆挂着“苏”“沪”“浙”“皖”“豫”“鲁”车牌号的车辆向前驶去,轮胎压过震荡标线的声响、绵延车流亮起的红色尾灯,具象化了这场名为“春运”的浩大工程。
  在约250公里的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中,全长45公里的无锡段虽不是最长,却汇集了5条高速公路的车流,是江苏高速公路网断面流量最大的路段之一,也是苏南高速公路网东西向的“大动脉”。保障这一路网“大动脉”的畅通,是江苏宁沪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无锡管理处的首要任务。
前置救援力量节省事故处理时间
  “锡东段的日均断面流量已经达到18.75万辆。为了保障道路安全畅通,我们45名清障员暂停休假,4个班组满负荷运转,并通过党员示范车移动服务站给过往司乘提供换胎、饮用水、新能源车辆补电等力所能及的便民服务。”宁沪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无锡管理处养排中心主任丁志伟表示,团队依托京沪高速公路与沪宁高速公路重合段的14处应急救援港湾和5座救援驿站,前置应急救援力量,每个点位配备一大一小两类清障车,另有重型吊车24小时待命。“我们要把清障救援力量部署到最前沿,争取能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排除险情,保障道路畅通。”丁志伟说。
  驾车从无锡管理处养排中心出发,沿着上海和南京两个方向的道路来回巡查占道特情是清障员们的日常。2月9日下午,正在南京方向巡查的张赟拿起对讲机,提醒不同路段的同事注意车辆动态和作业安全。
  “上海方向,两辆小车碰擦。”对讲机里传来声响。
  张赟车速不变:“不用特意赶过去,救援很快会到达现场。”
  清障就是和时间赛跑,救援每延迟一分钟,就意味着后方车辆积压可能超过一公里。为了提高保畅效率,无锡管理处将部分收费亭改建成轻微事故快速处理亭,设置在辖段应急救援港湾内。“驾驶员可以直接把车开到轻微事故快速处理亭,根据操作索引和后台工作人员提示进行App远程办理,节省事故处理时间。”张赟说。
“一路三方”信息共享资源共用
  在张赟巡查的同一时刻,沪宁高速公路无锡段指挥中心里数双眼睛也锁定着大屏。透过屏幕,全长45公里的无锡段路面实况信息不断传输进来。一旦发生险情,调度中心将承担起“指挥大脑”的功能,及时下达指令,并协同高速公路交警和交通执法部门及时开展处置。
  “这些年我虽越来越忙,但心里也越来越踏实。”在调度中心工作快16年的魏勋是同事眼中的“老师傅”,他见证着无锡段路网设施的变革,也体会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我们调度员的责任越来越大,这是压力也是动力。”魏勋说。
  “以前受限于设备和协作方式,我在调度中心看到的情况可能没法精准传达给一线人员,耗费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太高。”魏勋说,如今,沪宁高速公路无锡段摄像头的布设密度达到平均1公里1个,结合高速公路交警和交通执法深化“一路三方”的协作模式,通过信息共享、资源共用,能够切实提高特情处置效率。

本文刊于《中国交通报》2月20日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