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雨静
启东,地处长江入海口北翼,是江苏通江达海的第一门户、接轨上海的前沿阵地,享有“江海明珠”的美誉。启东市坚持“建、管、养、运”一体推进,“启明江海行吾东疆”农路品牌愈发响亮。目前,全市农村公路提档升级超500公里,总里程达2720公里,创成“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启东积极探索交旅互融、农旅共兴,农村公路建设与特色产业、红色文化、体育旅游、安全防护等方面相结合,深化“农村公路+”发展模式。
农村公路的建管养运与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生态、文明融合发展,为全面支撑乡村振兴、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打造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骑行江苏 看美丽农路”专题宣传活动南通启东站。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 提供
景致篇 一尾一端景之鲜
当第一缕阳光洒落启东圆陀角,追赶日出的车流逐渐慢了下来。沙滩上,三两结伴的人群挽着裤脚,一边高声招呼着同伴,一手高举起五颜六色的塑料小桶,迫不及待地分享赶海的收获。
启东,这座江苏最早醒来的小城,美景太多。长江、黄海、东海,“三水”在此交汇。采文蛤、观长江、眺大海,江海文化景观大道串联碧海银沙、黄金海滩、四季花海,观景平台与旅游驿站相得益彰,形成一条展示长江文化、突显观江望海特色的江海岸线旅游线路。
在长江入海口,有一块标志性景观石——大江之委海之端,它连接着启东的过去与未来,守护着启东人的根与魂。启东全境系长江口不同时期河相、海相沉积平原,但启东成陆并非全由大自然造化,也靠人力所为。清朝末期,这里的沙洲终于连成一片。此时,启东只是崇明外沙,较为原始的自然条件导致这里的居民靠晒盐、捕鱼维持生计。作为江与海的儿女,一代代启东人挥动铁锹平整出万亩良田、宽阔道路,以血与汗反哺着这片土地。
三水交汇处。
带着好奇,我们沿江海路驱车来到海复镇,远远就看见了一尊著名实业家张謇的青铜雕像。斑驳的厂房从车窗外匆匆掠过,只留下依稀残影。我们从历史中走来,终将还会在历史中相遇。下车步入通海垦牧公司旧址,这里曾是我国最早的农业股份制企业,一大部分泯于战火之中。2021年,启东以原址原貌原料复建了通海垦牧公司旧址,如今已是国家4A级景区。
张謇雕像。
“行于穷海尽处,百年荒漠之滩,高止有天也,下止有海也。”一走进通海垦牧公司旧址展览馆,我便被张謇掷地有声的实业救国志言深深击中。彼时已近“知天命”之年的张謇,以通海垦牧公司为基础,在启东进行大规模围垦造田。当地人肩挑担运,夜以继日,开垦出总面积近12万亩的良田,通过种植棉花,硬生生创造出一个“烂泥变黄金”的农垦神话。
黄金海滩景区。启东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张謇也十分重视道路交通的规划和建设,1905年在他的大力支持下,南通修建了近代第一条公路,逐渐形成以南通城为中心,通达各个城镇的陆路交通网络。加上通州大达内河轮船公司、南通公共汽车公司、通海汽车公司,日益完善的公共交通线路逐渐打开了启东地区东、南方向的门户。
在展览的尾声,一幅今日启东的区位图引人注目。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便利的交通不仅让启东成为上海游客的“北花园”,也正式融入上海“1小时经济圈”,上海外溢出的技术、资金、信息、人才等发展要素纷至沓来。
产业篇 乡村振兴路之鲜
行驶在合作镇环镇东路的一段音乐公路上,车轮“弹奏”出悠扬的乐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合作镇是启东市著名的革命老区,启东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就诞生于此。
范龙村农村公路。
探寻革命火种,首站去哪儿呢?随行的朋友推荐我们去陆铁强史料陈列室看看。1927年9月,陆铁强化名“沈惠农”来到沙家仓地区开辟党的工作,组织开展农民运动,并建立了启东地区最早的中共党支部。革命理想高于天!这位奔走于救亡图存前线的青年牺牲时仅20岁。
细细读完展厅内的每一段文字,一个个鲜活的共产主义革命者形象浮现在我的眼前。仰望立于广场上的陆铁强雕塑,他略垂着眼眸,面部表情很平静,从中仿佛能看到当年他被捕后遭受严刑拷打仍然坚贞不屈,以一名光荣的共产党人的身份慷慨赴义的模样。
陆铁强史料陈列室。
从启东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到伏击日军首次胜利,如今合作镇上静静流淌的石陀港河,早已洗净了烽火烟尘,倒映出的是一张张国泰民安的笑脸。我想,这应该就是先烈们梦想中盛世年华的样子吧。
合作镇红得热烈,绿得清新。无需刻意寻找,这里处处皆风景。远远望去,郁郁葱葱,一片翠绿。玉带般的河水缓缓流动。
出发,去骑行。和煦的清风迎面轻抚过耳畔,软绵绵的,吹走了内心的浮躁与不快,远方的落日晚霞毫不费力地惊艳了时光。此时此刻,自由和快乐是乡村骑行带给人最美妙的感觉。
我们途经骑行驿站时,有骑友正在相互分享线路、补给、景色和故事,素未谋面的人们因为共同的爱好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或许这就是骑行的魅力,而常态化开展的环启168公里自行车赛更成为专业骑行者追逐“速度与激情”的不二选择。
不知不觉间,我们来到了五星村。附近鳞次栉比的村舍,在绿树掩映之下,荡漾在薄雾里,增加了几分古朴神秘的色彩。若是留恋这一抹不期而遇的美景,那就找间民宿住下来吧。作为合作镇的龙头旅游项目,万乡民宿综合商业、民宿、休闲娱乐、观光游玩、健康教育、餐饮美食等功能于一体。
近年来,合作镇大力推进农旅乡镇建设,一条条美丽农村路,串连沿途风景,引来四方游客。围绕红色研学、乡村休闲和亲子体验,合作镇规划了3条旅游线路,实现了“乡村”与“红色”两项旅游产业相辅相成,成功打造出特色农旅小镇。
美食篇 江海汇聚味之鲜
启东之鲜,多源自乡野。启海人有吃青的习俗,立夏前后,青蚕豆成为一口鲜美的农家美食。青蚕豆的好吃关键在于清新,上市时间仅有短短1周左右。新鲜的青蚕豆吃法也不多,以清炒为主。煮得软烂的蚕豆入口带着草木的清香和青涩,成为启东人对家乡的味觉记忆。
农田旁的淡水泯沟,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美食街”。泯沟鱼秧蟹苗欢快地游动着,青草鲢鳙四大家鱼扔到水中完全不需要打理,在启东优质的水系环境下,同样长得鲜香味美。因为土壤湿润、富含微生物,沟沿斜坡更是一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风水宝地。
“三月黄鱼四月虾”。几场春雨缠绵过后,小河虾日渐肥美。拎上一兜活蹦乱跳的小河虾,活像拎着一兜子雀跃的春水。
凉拌最能还原小河虾鲜嫩的口感,虾中富含的汁水伴随着咀嚼在口中爆开,细嫩的虾肉渐渐融化,香葱、香醋提香后,虾的鲜香在口中久久萦绕,让人忍不住一口接上一口,大快朵颐才肯罢休。鳝筒烧肉、清蒸鲫鱼、豆腐鲜肉烧河蚌、蒜蓉小龙虾……一道道河鲜接连被端上餐桌,在草长莺飞的季节,满足蠢蠢欲动的舌尖。
启东地处三水交汇之地,河鲜、海鲜各类水产往往“你方唱罢我登场”,因此启东人的餐桌上道道经典。黄鱼、带鱼、梭子蟹、文蛤、海蜇等均产自国家级渔港之一的吕四渔场。这里位于我国东海岸线中部,北起海州湾,南临长江口的独特近海资源,平整宽阔的农村公路为沿江沿海企业构建了便捷的运输通道,打响了吕四渔港的“鲜”字招牌。
吕四渔港。
当新鲜的渔获乘着腥咸的海风进入吕四渔港,第一网“鲜”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在阳光的照射下带鱼闪着银光,相比其他地方,吕四渔港的带鱼体脂更高、肉质更肥,口感也更细腻鲜嫩,成为海鲜市场上的“硬通货”。
干炸带鱼上桌时,金黄的色泽包裹厚实的肉段,与点缀其间的葱屑和小米辣碎组成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启东海味。即使没有炉火纯青的烹饪手艺,仅需要加点简单配料,就能还原食材的本色本味,这正是启东之鲜带给人的惊喜。
本文刊于《中国交通报》5月17日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