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资讯 > 媒体关注
【新华日报】冲出港湾,连云港轮驳驶向广阔“蓝海”
发布日期:2024-08-15 11:05 浏览次数: 字体:[ ]

□ 本报记者 吉凤竹

通讯员 陈阿奇 实习生 郑涵文

不久前,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公布了2024年安全诚信航运公司名单,连云港港口集团有限公司轮驳分公司位列其中,为连云港海事局辖区内首家、江苏省第二家。全国万余家航运公司中,目前仅有45家获此殊荣,这是航运公司在行业内获得的国家级最高荣誉。

近年来,连云港立足海洋资源优势,主攻海洋特色产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蓝色动力”。涌动的发展浪潮中,连云港轮驳公司没有满足于仅为港口作业提供配套服务,而是主动创新,展现更强担当更大作为。“轮驳公司与海洋产业密切相关,今年是公司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连云港轮驳公司将以此为新起点,稳扎稳打做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走好环保低碳智能化新路子,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向着更高目标前进,从‘浅蓝’驶向‘深蓝’,用不断延伸的‘航迹线’书写连云港轮驳发展新篇章。”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轮驳分公司党委书记谢飞说。

党建领航,众人划桨开大船

连云港港口集团轮驳分公司前身可追溯至1933年开港之初。走进偌大的连云港港区,依傍青山脚下的它正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从单纯的港区内辅助商船进出港作业到走遍祖国万里海疆长航拖带,从常规动力拖轮修理建造到如今打造连云港港纯电拖轮产业示范基地、实现全国首个纯电拖轮成功建造……连云港轮驳公司顺应连云港向海发展的大趋势,争当主角,围绕“全回转拖轮”这一核心,走出一条有别于其他同行,造、用、管、培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探路,最重要的是方向的指引,我们以党建领航,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号召,选准既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又与自身特色基础相契合的产业方向。”谢飞表示,轮驳公司党委以书记扛旗、堡垒护旗、党员亮旗的“三旗”活动为抓手,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激发基层党支部和广大党员的组织力、创造力和战斗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党建和生产的融合,体现在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上。在5400马力纯电动拖轮的建造项目中,轮驳公司党委建立党委书记“5个1”督查机制引领项目推进,基层党支部牵头组建5400马力纯电动拖轮建设项目党员团队、青年党员突击队,青年党员庄绪伟以成熟、先进、可靠的纯电动拖轮建造技术为目标,对船型、舱室布置、设备外形、电缆敷设、磷酸铁锂电池UPS方案设计、智能驾控台方案设计等70多处进行优化设计,不断提升整船的稳定性、操控性和舒适性,“连云港市最美交通人”刘存龙在不足200米的岸线上,充分利用厂区空间,打造一条造船流水线,使整个厂区的生产有序衔接起来,生产流程得到优化,造船效率极大提升,造船工期从原先的1年压缩到8个月……让党旗飘扬在一线,为拖轮建造“弯道超车”注入动力。

轮驳公司党委将深入开展“三旗”实践活动,以党建促生产,以创新发展助力绿色港口建设。

绿色低碳,从全国首条到产业化发展

连云港港1号泊位,是连云港港“大港梦”发展的起点,如今,还是这个充满梦想的地方,一个新兴产业正在冉冉升起。

2021年,国内首艘纯电拖轮“云港电拖一号”轮在连云港港投产试运行,2023年,全球马力最大的纯电拖轮“云港电拖二号”轮在连云港港交接启用,连云港轮驳公司在纯电拖轮领域始终走在前列。

通过产学研合作,连云港轮驳公司不断优化纯电拖轮的设计建造。“为了更好地体现纯电拖轮的节能优势,在设计纯电拖轮时,我们选择了行业里公认最节油的船型,通过测绘线型、优化设计、仿真实验,耗时一年,通过船型改良成功节省10%以上能耗。”连云港鸿云实业有限公司副经理刘存龙说,以“云港电拖二号”为例,相比同马力传统的柴油拖轮,纯电拖轮每年可节约燃油约360吨,减排约1100吨碳氧化物,船上一个班次需要的船员从5人下降到3人,综合测算,每条船每年可节省300万元左右。

一艘正在建造的纯电拖轮停靠在泊位旁,岸边的车间里,管道弯制、外板压型、涂装、喷装等工序有条不紊地开展。随着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全国很多港口启动了纯电拖轮的应用计划,轮驳公司已承接了广州港和深圳大铲湾的两艘纯电拖轮订单,还有很多港口前来对接。

安全节能、运营成本低、智能化、较好的舒适性,这些特性都让纯电拖轮产业有着光明的前景。连云港轮驳公司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打造全国纯电动拖轮产业示范基地,具有每年8艘纯电动拖轮建造以及50艘标准船型修理的生产能力,为加快绿色、智能东方大港建设助力。

“据业内统计,所有进出港口的船舶,有3%左右需要在当地进行维修。”刘存龙说,依托连云港港,修船产业同样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连云港轮驳公司立足区位优势,瞄准外贸船、小型危化品船、科考船几个重点方向,通过差异化竞争拓宽修船业务。不久前,轮驳公司接到首艘科考船维修订单——“向阳红01船中间检验坞修及吊舱大修项目”,该项目产值约750万元,是该公司历来修船工程单船产值最高项目。

驶向“深蓝”,向广阔海洋要效益

“我前几天在上海,之前又去了南宁防城港,一年里最多有170天在全国各个港口联系业务。”连云港轮驳公司市场业务中心副经理耿立龙被晒得黢黑,“我们公司有27条拖轮,数量在全国属于中上水平。2013年,为了寻求企业更好发展,我们尝试驶出港池,现在长期有10条左右的拖轮在外提供市场化服务,北到盘锦,南到海南,全国海岸线都留下了我们的航迹。”主动应对市场,利用拖轮资源开拓业务,是连云港轮驳公司深耕拖轮外部市场的重要一步。

近期,广东规模最大的养殖平台——“恒燚一号”建成投产,背后便有连云港轮驳公司“东方二十一号”拖轮的身影,船组远赴广东,突破渔船碍航、大潮乱流、交通密集、转向点多等困难,出珠江口,过伶仃洋大桥,协助“恒燚一号”在湛江东海岛定位安装。

“海上风电建设、海上桥梁建造等海洋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型设备的应用,长航拖带的对象主要是疏浚船、打桩船、海上浮吊、风电安装平台、沉箱等无动力设备。”耿立龙说,为了安全、顺利地完成任务,轮驳公司会根据每一次长航作业特点,针对性制定方案,航行途中,拖轮定时汇报船位、航速、航向、油耗、船舶设备运行情况及海面情况,与岸基部门及时沟通。

“2019年,‘东方三号’轮在南通海域以‘零缺陷’通过海事人员现场监督检查。2022年,‘东方三号’‘东方05’‘东方07’等6艘船在海事安检中均为‘零缺陷’。”耿立龙自豪地说,检查内容涵盖设备、人员、管理、记录等方方面面。“在一次检查中,海事执法人员连我们的污油舱都量了5次,对比记录簿和油量是否准确,最终开具‘零缺陷’检查单,连执法人员都说‘佩服’‘高水平’。”

近3年来,连云港轮驳公司共完成长航拖带百余航次,总航程累计超5万海里,涉及海域从我国渤海湾、黄海、东海、台湾海峡、南海到北部湾。航程达1000海里以上的长航拖带有13次。其中2022年12月,公司自主建造国际航线大马力拖轮“东方3号”,拖带“精铟1号”工程船,从东营至南沙,横跨四大海域及台湾海峡,总航程近3200海里,打破公司长航拖带业务纪录。

护航港口生产,激扬发展之势,伴港而生、向海图强的连云港轮驳公司全力做好“船”文章,为连云港港高质量发展积蓄更多新动能。

本文刊于《新华日报》8月15日LYG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