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2024年交通运输领域信用建设典型案例名单。我省“信用跨区‘高融合’促进区域发展‘高质量’”“以多部门信用数据为基础构建道路运输分级分类监管新模式”两个案例入选。
信用跨区“高融合”促进区域发展“高质量”
由于交通运输部门管理的车、船、人、企流动性强、活动范围广,在履行审批、监管、服务等职责时往往需要跨行政区域实施。2023年3月,由无锡市交通运输局牵头,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四市的交通运输部门在无锡共同签署《“苏锡常通”信用交通一体化联动发展框架协议》,四市围绕信用数据共享、信用监管共治、信用服务共惠、信用建设共进四个方面加强一体化建设,着眼打通数据不联通、标准不统一、协调不顺畅等堵点问题,着力破解制约政务服务、行政监管等方面的机制体制障碍,合力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跨区域协同监管机制,聚力打造跨区域最优营商环境,以信用跨区的“高融合”促进各地经济发展的“高质量”。
通过两年左右的探索和实践,四市跨区域信用机制更加完善,实现大件运输“联合批”、信用修复“异地办”、信用等级“相互认”、守信激励“同等惠”、行业监管“协同治”,信用监管和服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四市在行政审批、政务服务等方面实现了数据共享,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实现了“网上办”“异地办”,审批时长平均缩短50%。对于诚信企业和个人,落实同等激励举措,实现“同城待遇”,有效提升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品质。推广以信用承诺替代投标保证金,进一步减少企业资金的占用,为各类企业减(免)各类保证金2.14亿元。
以多部门信用数据为基础构建道路运输分级分类监管新模式
道路运输行业体量巨大,安全监管任务十分艰巨,传统的“运动式”“抽查式”监管模式覆盖面不广、针对性不强、质效不高。苏州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公安等部门以市安委会为平台,出台了《苏州市道路运输企业分类分级安全监管工作方案》,启用了苏州市道路运输评价系统,以强化企业安全管理为导向,通过综合评价企业的运输资质、安全管理、动态监控及违法违规等情况,将分级结果作为后续监管的重要依据,形成基于信用数据的新型监管机制,构建了“安全+信用”的监管新模式,引导行业监管向精细化、精准化和智能化转变。
苏州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公安等部门强化制度设计,联合推动实施,积极营造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健全评价体系,明确数据来源。实施分类监管,提升监管效能。一系列举措不断健全道路运输分级分类监管新模式,形成了协同联动、齐抓共管新格局,道路运输领域安全责任事故逐年下降。2022年、2023年、2024年苏州市道路运输领域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大幅下降(分别下降53.8%、46%、5.1%和46.9%、56.3%、25%),分类分级安全监管初见成效。
此外,推动建立高质量选车机制,鼓励企业规范化管理,支持集约化经营。促进危货行业结构调整,信用评价结果好的企业新增运力403辆,行业规模和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锡交 苏州交 厅政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