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值机区、自助值机行李托运一体机、洁白的流线型穹顶……走进甘肃兰州中川国际机场T3航站楼,科技氛围浓郁。目前,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项目即将转场投用,这是国家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也是甘肃省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之一。
2024年,甘肃省交通运输厅抢抓机遇,积极探索创新,着力推动甘肃省13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在“软”课题研究和“硬”项目实施方面形成一批先进经验、取得一批优秀成果。截至目前,甘肃省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已获专利114项,各类技术指南、标准、技术要求、规范、指导手册58项,工艺工法26项。
试点落地助力立体交通网络开新局。
2月12日,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开展第四次综合演练,演练过程流程顺畅,设施设备运行稳定,机场已具备正常安全运行的保障条件。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设计年旅客吞吐量38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30万吨、年飞机起降30万架次。截至2月13日,已累计完成投资327亿元,占概算批复总投资334.4亿元的97.8%。
依托该工程,兰州中川国际机场运力稳步扩充,骨干航网不断夯实,快线达6条、准快线16条;国际通达性持续提升,新开、恢复至中国香港、泰国曼谷等出入境航班;积极吸引快递货物经航空发运,拓展“陆转航”业务规模,2024年累计完成货邮吞吐量8.6万吨,助力甘肃航空枢纽一体化发展乘势腾飞。
智慧交通能够“上天”,亦可“入地”。
陇原乡村振兴“四好农村路”建设试点任务建设过程中,甘肃在全国率先制定《甘肃省农村公路信息化建设技术指南》,全省34个市县建成农村公路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陇南市农村公路数字化发展等入选全国案例。试点期间,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形成了“在全国创下七个率先、破解发展六大难题、实现五大创新突破、取得六大创新成果”的“7656”模式。
在车路协同创新发展试点任务中,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实现了西北地区在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探索方面新突破。今年1月1日,甘肃省首条“5G+智慧公路”清傅公路正式通车运营。目前,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已发放省内首张自动驾驶示范应用牌照、7张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牌照,新受理4辆自动驾驶重卡开放道路测试申请,甘肃省智慧公路运营测试里程超1.3万公里。
近年来,甘肃省交通运输厅还积极抢抓共建“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推动大敦煌交旅融合发展试点任务建设。随着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交响丝路1号线”的全面建成,悬泉置、莫高窟、榆林窟、锁阳城等“一带一路”沿线的文旅地标被串珠成链,“主题服务区+遗址景区+遗址展示”一体化运营,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显现。甘肃省交通运输厅还在全国率先提出“路衍经济”产业化发展思路,探索出一条“行业支持企业、企业发展产业、产业支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为交旅融合项目建设蹚出了新路子。
课题研究推动协同创新
回顾2024年,一个个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的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成,为甘肃省经济运行向好提供了强劲动力。为创新交通投融资体制机制,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制定了《甘肃省打造路衍经济千亿级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10余项政策文件,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依托交通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试点任务建设,甘肃开辟“公路+路衍”捆绑开发模式,通过建立资金保障协同机制、多元化招商引资机制、PPP与专项债模式互转机制、专项债券省与市县额度分担机制等,稳步推进投融资模式创新,为项目建设全过程保驾护航。
在路衍经济助推交通运输融合发展研究与应用试点任务中,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形成了《甘肃省路衍经济产业统计范围与指标体系研究报告》等一批理论成果,以兰海高速公路太石服务区等交旅融合项目为突破口,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成果。
在公路病害处治方面,针对甘肃省地质条件复杂,公路沙害分布较为广泛,湿陷性黄土地区、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治理难度较高的特点,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研发了经济高效的加固处治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开发了绿色环保化学固沙材料及轻量化经济型风沙监测装备及用于轻工字梁结构的不同强度UHPC材料,为西部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公路病害处治应用奠定坚实技术支撑。
在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试点任务中,甘肃省积极扩大朋友圈,打通省、市、城市群等各级合作壁垒,累计完成投资58亿元,吸引带动社会投资49亿元。甘肃省交通运输厅聚焦空地联运、公铁联运两大链条,优化“硬联通”、增强“软联通”、推动“一体化”,形成“一带五核多集群”的枢纽布局,为将兰州—西宁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国际班列运输集结中心和西北部区域物流分拨中心提供坚实保障。
(刊于3月4日“中国交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