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规矩 清堵点 提效能——淮安市淮安区法治化整治货车司机投诉处置显成效
发布日期:2025-04-25 17:23 浏览次数: 字体:[ ]

货车司机是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纽带,其合法权益保障事关民生福祉与行业健康发展。近期,淮安市淮安区交通运输局以法治思维破题、以制度建设固本、以监督问责增效,深入开展货车司机投诉处置效率质量不高等问题整治行动,推动群众诉求响应从“接诉即办”向“未诉先治”转变,以法治化、规范化、长效化机制切实提升交通服务质效。

一、立规明责,织密投诉处置“制度网”

坚持“法治先行、制度筑基”,构建全链条责任体系。完善制度设计,出台《道路运输货车司机投诉处理工作制度》《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畅通24小时投诉专线,推行“线上工单+线下窗口”双轨受理模式,细化8项流程标准,创新“三时三办”工作法,配套电子督办单实现全流程可溯管理。构建“主要领导统筹全局、分管领导主责推进、业务科室具体落实”的责任体系,通过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超时预警等三项硬约束,形成“即收即转、动态跟踪”响应机制,确保诉求“零积压”。

二、靶向施治,打好闭环管理“组合拳”

聚焦“重复投诉、办结质效、群众满意”三大痛点,推动问题清仓见底。数据赋能精准治理,建立投诉专项数据库,对2024年以来的17件投诉实行“红黄绿”三色分级管理,通过“受理—承办—反馈—回访”四步闭环机制,实现重复投诉率下降82%,群众满意度提升至100%。双审联动提质增效,创新“科室负责人+经办人”双审核机制,对疑难件实行“一案一档”追溯管理,开展“清零行动”复核超期未结件,通过约谈督办推动整改销号,累计化解历史遗留问题3件。源头化解长效固本,班子成员带队走访重点货运企业12家,召开司机恳谈会2场,建立党员联系司机制度,动态更新诉求清单,推动矛盾化解从“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预防”。

三、监督问效,筑牢法治保障“防火墙”

以刚性监督倒逼责任落实,确保整治成果常态长效。立体监督压实责任,联合纪检组开展“嵌入式”监督,重点查处虚假整改、推诿扯皮等问题,对重复投诉3次以上事项实行提级办理,对媒体曝光件启动问责程序。能力提升固本强基,组织法规培训、案例研讨、岗位练兵等活动6场,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等开展专题授课,通过模拟处置、调解实训,提升执法能力。多元评价检验成效,建立“双反馈”机制(向投诉人反馈处置结果、向上级部门反馈整改情况),每季度发布效能报告,将考核结果纳入年度评优,以群众满意度倒逼服务质量提升。

淮安市淮安区交通运输局的实践表明,破解群众身边“急难愁盼”,必须坚持法治引领、制度创新与监督问效同向发力,实现从“被动应答”到“主动治理”转变。下一步,该局将持续深化“普法宣传进企业”“执法服务暖民心”等专项行动,以法治温度护航货运行业发展,全力打造“响应快、办事实、口碑优”的交通治理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