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驱车行驶在海门区常乐镇常胜村的“白改黑”常胜南路上,黑色的路面如丝带般蜿蜒,泛着银光的护栏与绿树白墙相映成趣,太阳能路灯在傍晚时分次第点亮,村民们沿着平整的道路散步休闲,一幅“路畅、景美、人悦”的乡村图景跃然眼前。
从“试点示范”到“区域联动”
2025年,海门区在延续“路安、路富、路美”循环片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启动常乐镇、三厂工业园区、海门高新区、三星镇、正余镇五个新片区的“美丽农村路”建设,涉及30条农路、总里程60公里。其中,常乐镇锚定“高质量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乡村振兴示范区”目标,决定采取“九村联动共建”模式,对玉竹、常中、匡北等五村道路实施“白改黑”工程,并通过路面病害修复、硬质路肩加固、入户道口优化等工作筑牢沥青砼面层加铺的基础,为全区农路提档升级树立标杆。
“我们以‘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民’为理念,将道路改造与路域环境整治、公共设施配套同步推进。”海门区交通运输局负责人介绍,全区通过片区化打造,实现“安全防护+品质升级+环境美化”全面提升。
细节处彰显民生温度
在片区打造工程中,一项项“微改造”让村民直呼“贴心”:常匡西路两旁安装的太阳能路灯,白天默默积蓄阳光能量,夜晚便化作守护村庄的“星辰”指引方向;培才中心路浅蓝色高强度钢材护栏加装了反光标识,在漆黑的夜晚,也能清晰勾勒出道路边界,提醒往来车辆安全行驶;道路两侧增设标准化垃圾亭,解决以往“垃圾随路丢”的顽疾。
“以前路面裂缝多,骑车颠得慌,现在沥青路又平又稳,晚上路灯亮堂堂,现在大家晚上都爱出门转悠!”玉竹村村民张大爷的感慨,道出了村民们的共同心声。
乡村振兴“交通动脉”更强劲
从常乐镇的“九村联动”到五片区的“全域覆盖”,海门区以农路提质为纽带,串起乡村振兴的“产业链”“生态链”与“幸福链”。在三厂工业园区片区,9公里“白改黑”工程已完成过半,改造后的道路直接串联起北部产业园区与南部青龙港1806景区街区,实现南北双区两翼齐飞、生产生态有机融合的发展格局;正余镇、三星镇片区的关键桥梁改造即将进场施工,建成后将打通跨区域内交通瓶颈;海门高新区片区的云谷路提档升级也进入攻坚阶段。
“农村公路不仅是‘出行道’,更是‘产业道’‘致富道’。”常乐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路网畅通,航天育种基地、蓝莓示范应用基地、设备制造项目等落户,带动1500余户农民增收,乡村旅游年均接待游客超8万人次。
从“走得了”到“走得好”,从“试点示范”到“区域联动”,海门区以农村公路“小切口”撬动乡村振兴“大战略”。下一步,海门将持续推进全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海门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动能。(常乐镇人民政府 黄娇娇 ,海门公路分中心 俞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