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林总总的长江大桥家族中,崇启大桥规模不与其他桥梁比肩,但工程建设的复杂性却“无与伦比”,跨度和联长居国内同类桥梁第一的崇启大桥,施工面临的很多技术难题前所未有。用参与杭州湾大桥、苏通大桥建设的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副局长刘先鹏的话说,“我们一点也不比以往轻松”。
——水文条件差。因为大桥位于长江河口段,江面宽5.5公里,深槽靠近启东一侧,最大流速每秒达到5.6米,而苏通大桥只有每秒4.3米。湍急的水流,大大增加了80多米长的钢桩定位难度。
——地质复杂。跨江大桥河段基岩埋藏深,覆盖层厚度超过400米。其中深厚粉细砂层深度约为80~90米,俗称“铁板砂”。施工人员说:“将844根直径1.6米、管壁厚2.8厘米左右的超大口径钢桩打下去,要确保钢管桩穿过深厚粉细砂层,就像穿过一层水泥楼板,难度可想而知。”
——钢箱梁制造、运输和吊装难。主桥944米六跨变截面的钢连续梁桥,这在国内是第一次。“为减少工程造价,我们设定由挂箱梁组成的‘冰糖葫芦串’长度在50米左右,按要求对接误差要小于1毫米。这对于国内三四十米长的施工惯例而言,是不小的挑战。”而大节段钢箱梁制造、运输和吊装的难度也极大,对大型施工机械设备要求很高。
加上崇启大桥地处江海交汇处,台风频繁,汛期大潮期间还存在严重的潮流倒灌现象,水文气象条件远比苏通大桥恶劣。啃不下这些“硬骨头”,大桥建设必然受阻。针对工程建设条件复杂、施工难题多、风险大的特点,工程设计和施工方制定了大桥建设关键技术研究计划,超前组织技术难题攻关。
大桥施工人员已成功挑战“每秒流速高达5.6米打桩定位”的技术难关,开始了近岸主桥钢管桩作业。河势、水文、防撞、抗震等近30个专题的研究已完成,正在开展海工混凝土耐久性、钢箱梁施工关键技术、水上试桩、软土地基处理、节段梁预制拼装关键技术、钢桥面铺装等多项课题研究,崇启大桥建设技术攻关工作成果丰硕。 作者: 周陈钢